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三讲 形态构成(1)平面构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湖 南 城 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教 学 指 导 书

教学课题 (章节) 课内学时 课型

18

第三讲 形态构成(1)/平面构成设计

课外学时

18

理论教学(6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⑴《平面设计基础》陈菊盛著

教材及 参考书

⑵《设计基础》[日]辛华泉译 ⑶《构成研究》[日]郑丽译 ⑷《美术设计的基础》[日]王秀雄译 ⑸《构成艺术》赵殿泽编著

⑴ 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学习在二维空间里将相同或不同的平面单元重新组合为新的平面图形,以逐渐掌握和构建起视觉形态创造性的思维模

教学目的

式和形态生成方法;

⑵ 了解构成中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存在的结构关系; ⑶ 从抽象的平面形态入手,培养对形与色彩的敏感性、归纳性和创造性,培养对材质肌理的认识与运用,为建筑设计做准备。

⑴ 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⑵ 掌握形态元素以及形与形的关系

知识目标

⑶ 掌握骨骼与基本型 ⑷ 掌握平面构成的设计形式 ⑸ 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内容 ⑹ 了解色彩构成的设计形式

⑴ 通过了解以点线面为基础的形态元素构成形式;

能力目标

⑵ 通过了解平面构成原则,掌握设计形式;

⑶ 通过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则及设计形式,提高对色彩的应用能力。

素质目标 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使其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⑴ 平面构成中的平衡、节奏韵律;

⑵ 平面构成中的设计形式; ⑶ 平面构成中的色彩对比。

⑴ 平面构成中的节奏与韵律的差异;

难点

⑵ 平面构成中的骨骼、基本型; ⑶ 平面构成中的色彩混合。

教学思想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避免学生固定使用现成的视觉公式和表达方式。⑴“问题牵引教学法“:对于较难理解的基本概念,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寻找就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方法

⑵“设计师需求为动力”的教学方法,从设计师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自发的探索。

⑶“讲、学、练”相结合:对于复杂的细节思考和想象,大量采用演示、讲解加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连续性的思考和实践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课后作业 布置 教具挂图 小节及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课后填写)

内容:采用A2图幅,针管笔尺规绘图,完成平面构成作业(详见本

讲任务书、指导书)

要求:个人完成,1份/1人,全体按时上交

教师课件

第三讲 形态构成(1)/平面构成设计

第1部分 形式美法则

1.1 形式美法则的定义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法则。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在设计构图的实践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

1.2 形式美法则的分类

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1.2.1对称

形体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1.2.2平衡

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

1.2.3对比

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1.2.4和谐

⑴ 广义解释: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所感

觉和意识的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⑵ 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

1.2.5调和

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调和、对比是互为相反的因素。

1.2.6节奏、韵律

节奏和韵律是时间艺术的用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的音色、节拍的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的规律出现,产生不同的节奏。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产生的运动感。节奏必须是有规律的重复、连续,节奏容易单调,经过有律动的变化就产生韵律。 韵律是诗歌中常用的名词。原是指诗歌中的声韵和律动,在构成中韵律常伴与节奏同时出现。通过有规则的重复变化,使之产生音乐诗歌般的旋律感,运用得好就能增加作品的美感和诱惑力。

1.2.7统一

统一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变化是各组成部分的区别,统一是这些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到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统一的原理如下:

⑴ 接近的原理

使各种不同有变化的各部分,以时间和空间的观点来观察, 距离接近的物体较容易产生结合感。各种接近类同的要素相结合,也能够得到统一。如形体的大小类同 、色彩的接受、肌理造型特性的接近都容易具有统一感。

⑵ 连续的原理

这个原理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和使用。把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各种不同的色彩的物体,用一根直线、曲线或者折线不断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也仍能够得到统一。

⑶ 闭合的原理

将同一个造型要素的形态,隔开一定的距离相互向内侧闭合,从视觉上得到的是另外一个整体而统一的形态,原来闭合前的单一的造型要素则被忽视了。

※思考题:

1、什么是形式美法则?

2、如何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构成?

1.3 基本造型元素

形象在构成设计中是表达一定含义的形态构成的视觉元素。形象是有面积、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视觉可见物。在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由于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1.3.1点

点在人们头脑中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⑴ 点与位置

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

⑵ 点与周围环境

被周围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

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形成面,点由于周围环境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⑶ 点的密集

点的密集靠近,就形成了线的感觉,距离较近的点的吸引力比距离较远的点更强,点的间隔小,它的线化就十分明显。不具趋向性的点的集合也会形成线化现象,从大到小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按照光照射在物体的亮面、暗面来分布,将会出现凹凸的立体感。

第三讲 形态构成(1)平面构成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指导书教学课题(章节)课内学时课型18第三讲形态构成(1)/平面构成设计课外学时18理论教学(6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⑴《平面设计基础》陈菊盛著教材及参考书⑵《设计基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8pdn9r76q0zdc523xwm17c19373ml00gn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