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在做前期调研。”欧阳吉隆说。据了解,冯家湾废水处理项目已启动,项目环评报告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评审通过,可研性技术方案深化研究已完成,正在进行厂址规划论证。根据规划,未来冯家湾养殖场的废水排放将进行多个步骤。 “首先对颗粒物、废物进行截留和过滤,其次通过生物治理,降低氮磷含量,利用大型藻类进行吸收和过滤。”欧阳吉隆介绍,未来将建成会文冯家湾热带水产苗种产业园,养殖场的废水不再允许直接排放入海,“统一经过废水处理厂,经过一次处理后,进入沿养殖场区域修建的环形湿地带,进行自然过滤的二次处理。”欧阳吉隆向记者介绍,为了保证产业发展,进水系统也采取统一方式,“将与旅游栈道同期修建,将进水管沿栈道一直延伸至深海,抽取较好的水质。”
在项目示意图上,一块块功能不同的区域以不同颜色展示。文昌目前所做的一切,是在与曾经被伤害过的这片海,寻找“和解”的机会。
采访后记尊重自然的力量才不会自食其果
不能“先污染、后治理”,这句在快速发展了几十年之后达成共识的一句话,在冯家湾的叹息声里,更加振聋发聩。 1823公里的海岸线被称为海南岛的“家底”,但个别地方情况却不容乐观。省人大执法组一轮走下来,与文昌会文同享冯家湾的琼海长坡,同样出现了养殖场废水直排入海的现象;东方感城镇的感城村入海口,村庄、市场乃至生猪屠宰点的
废水都被直接排入大海;昌江、临高的多个地产项目直接建在了海防林之上。所有种种,都在伤害着环抱海南的大海。 冯家湾的例子,直观地展现不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后果。轻视自然的力量,最终换来自然的“抛弃”和“报复”。事实在告诫人们,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破坏,人类终将失去栖身之处。 “任我生前荣华富贵,哪管身后巨浪滔天”。总有人认为,现在能从自然获取的,就得全部拿到手,至于环境,那是未来的事。可是短短20年,冯家湾的养殖产业就遇到了巨大瓶颈。管理的缺位、意识的淡薄,让“现世报”来得是那么的快,那么的必然。
当我们认为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正好来得及。重视自然的力量,尽早采取措施,去换取与自然和解的机会,人类才不会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养殖污水如何正确利用? 养殖,离不开一个水字。国家注重可循环发展,养殖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仅不符合国家发展政策,更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张楚雄说:“可循环,环保的行业才会受到社会的认可,政府支持,才能走的更远!”·养殖污水资源化利用 张楚雄养殖排放水恶名叫污水,换个美称应该是富含氮磷的营养液,我们的正确做法是把它放在合适的地方,也就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我们在浙江大学设施农业装备团队、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余杭区渔业渔政总站专家的指导下设计了整套种养结合、原位处理、循
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设施农业生产新模式。第一步:将所有的水泵到沉淀池。一般经过2-3天效果就出来了。 第二步:将沉底物引流排到莲藕塘,沉淀物是莲藕塘上佳的有机肥。第三步:把上清液引流到一级生物膜处理塘。塘内每5㎡挂1㎡的生物膜,并在塘面种上30%的水生植物,隔半个月左右泼洒一次生物制剂,等到氨氮降到5mg/L以下,再到下一生物处理塘。生物处理塘进行全覆盖底增氧,里面养殖花、白莲、河蚌、螺蛳等用于吸收大量养分。
第四步:经过这三级处理后,氨氮一般会降到1mg/L以下,水也清澈起来了。再将水放流到循环水养鱼系统参与大循环,并使得整个水体溶氧达到6mg/L以上,再用回到池塘。通过上述措施,我们实现了种养结合,充分利用资源的目标。从2016年11月开始浙江大学水产设施养殖与装备工程团队、动物科学学院和我们进行了大棚养殖水原位处理试验,主要是将养殖中后期水体中的固体物通过自动转鼓式微滤机过滤出来,在棚内进行水体循环利用,从而达到不换水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效益的目的。试验取得了初步的结果和有效数据,目前仍在继续试验当中,估计3-5个月后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