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作者:高继花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34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的德育教育成为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并没有取得可观的成绩,而且高校学生并不认可德育教育,基于高校德育教育的情况下,提出“人性化”德育教育理念以促进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本文通过对人性化理念进行研究,探讨一下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人性化理念;德育教育;高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63-02 现代社会中,德育教育与高校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有密切关系的,而且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促进其朝向“现实化”和“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了传统高校中德育教育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并且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高校学生思想的成熟及适应,一方面提高了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为学生步入社会提供了思想上的保障和基础。 一、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高校德育教育的模式一直是沿用比较传统的体系,基本都是老化的德育教育理论,与现代新型的高校德育教育现状不相适应,所以我国现代高校德育教育的状态与实际的教育需要存在严重的脱节情况,具体表现如下: (一)没有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

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同时也是高校教育学生的根本,我国高校一直将德育教育视为最重要的思想教育工作,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大多呈现同样的状况,即是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部分学校只是积极的提出各项德育教育的体系规范,仍旧缺乏体系的凝聚力量,制约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进行,致使学生只是表面的学习和理解德育教育的内容,实际上并没有将德育教育的实质内容传输给学生,根本不能提高高校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教育水平,所以导致我国的高校德育教育无目标性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具有科学依据的论证,仍旧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上,不能做到有目标有规划的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的实用性。 (二)教育理念的空虚

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方式是以书本为主,造成学生德育教育“书本主义”的表现形式,导致学生思想缺乏灵活性,遇到德育教育的问题立刻会往书本概念、定义的方向考虑,而不是以问题的实际为围绕中心,促使空虚的德育教育理念的形成,更多的是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观念偏离了实际,无法有效的结合问题实际与现实解决。造成高校德育教育理念空虚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教师盲目的追求完成授课任务以及上级交代,忽视了学生德育教育的本质,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任何的促进作用,只能是将德育教育理念形式化、降低了德育教育在实际高校道德教育中的实际意义,不仅不能发挥德育教育的积极性,更重要是的不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缺乏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

目前,我国高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大多数高校的领导和教师意识不到德育教育的内涵,只是将其作为教学上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从根本上抑制了高校德育教育的普及力度,更加严重的是存在极少数的高校将其作为所谓的“形象工程”,校内有外来领导检查时,会用德育教育作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挡箭牌,而在平时的学习教育中从不重视德育教育,尤其是在现代就业竞争压力的压迫下,更是降低了德育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高校的德育教育是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基础,如果德育教育不到位,意味着学生即使走向社会,依旧会存在德育教育上不到位的地方,对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是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的,所以造成高校对德育教育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主观意识上的薄弱和现实高校形式的刺激。 (四)缺乏一定的教育说服力

高校德育教育最有效的说服力是一定程度社会实践的基础,德育教育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道德素质教育上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学习和生活中的对与错,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是没有社会实践基础的,因此导致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缺乏必要的教育方面的说服力,促使高校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抑制了高校学生对外界事物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即使学生经历了丰富了社会实践,也是无法发现和感知社会实践中传递的教育思想和道德素养的,只能通过在校期间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培育学生自我反应、自我接受和自我应对的能力,才可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面对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和问题能够应对自如,德育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促进高校德育教育朝向多样化、丰富性的方向發展。 二、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新时期的作用下,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主要以“人性化理念”为方向,促进德育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和生活实际的结合,一方面诠释了德育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提高了高校德育教育的能力,所以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是主要的发展趋势。 (一)人性化理念的直观性

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直观性表现为化主观意识为旁观策略。传统的德育教育中过多的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使其在处理事情时,过多考虑的是自己的感受,忽视了自身对周围人群造成的影响,所以为改变学生处理事情的态度和做法,必须采用人性化的理念约束学生的思考和行为,当事情发生时,让学生以旁观者的心态的角度去考虑自己处理问题的态度和做法,不论是语言还是行为,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效益性分析,直观的体会旁观者的感受,接受旁观者对问题、事情的真实看法和评价,只有通过人性化理念作用下的德育教育,才可以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思考,主观的约束自身不道德、不合理的行为,从而以德育教育的理念改变学生的处事态度,提高学生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 (二)人性化理念的实际性

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实际性的表现为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德育教育与现实生活是极其贴近的,而且德育教育的思想理念源于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单纯的德育教育理念是不具备实际性意义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德育教育的理念更需要与现实生活密切的结合,才可最大化的发挥其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高校德育教育的含义,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德育理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其在德育教育理论中寻找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德育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亲身经历中实现自身言语和行为的规范化,更容易接受人性化德育教育的方式。 (三)人性化理念的灵活性

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灵活性的表现为教育内容的充实和教学方法的灵活。高校德育教育中对人性化理念的运用填补了传统德育教育模式中的不足之处,以学生德育教育为首要内容,以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困惑为研究对象,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例如人性化的德育教育可以社会现实为背景,模拟真实的社会场景,让学生亲自去体会,辨别社会现实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好与坏,或者是美与丑,以学生亲自感受的方式,提高其发现和辨别的能力。改变了传统德育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通过理论学习,感受知识传递的社会信息,而是以社会传递的信息为基础,充分理解德育教育中理论知识的价值,德育教育的灵活性更加适应现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其教育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综上所述,人性化的德育教育是现实生活变化的主要体现,动态化的生活意味着德育教育的发展也是时刻变化的,只有通过适当的人性化的德育教育才可以实现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正确引导。

三、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主要针对两大主体,一是以教师为主体;二是以学生为主体。

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作者:高继花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34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的德育教育成为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并没有取得可观的成绩,而且高校学生并不认可德育教育,基于高校德育教育的情况下,提出“人性化”德育教育理念以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8mkz9ecdy6d7jn4l8uv58u602x7bw012k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