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英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 农业生态学: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内部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及英调控机制和平衡发展规。
3.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弗I内,生物与生物之间、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龙结构 及完成一左功能的综合体。
4. 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 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 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 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5. 生态效率: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 间或内部的定疑关系。
6. 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 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7. 种群:在一立时间内占据特泄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 8. 群落:指生存于特泄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集合体。 9. 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 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
10. 生物群落:生存于特左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 集合体。
11. 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 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 一左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12. 原生演替: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 13. 次生演替:在原有生物群落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
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 因型类群。
20. 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 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 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21. 生境:某一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由于生态环境的约束, 只能在某一特左区域中生存,则把该区域称为该生物种群或 生物群落的生境。
22. 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在完成英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 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 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23. 生态位宽度:是被一个有机体单位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 源的总和。
24. 竞争排斥:在自然界常常见到对环境要求很相似的两个 物种大都不能长期共存,因食物或生活资源而竞争迟早会导 致竞争力弱的物种部分火亡或彼取代。
25. 生态适应性:指生物的生态学特性及其对外部环境的要 求,以及两者之间相吻合的程度。
26. 趋同效应: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 相同的环境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 出现相似的现象。
27. 趋异效应: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差 异,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 生理等方面产生的相应生存差异。
2&生态幅:生物耐受生态因子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用,称之 为
14. 群落的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 区生态幅。 域。
29.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 与
15. 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 不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成 员间稳立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 交错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
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 度,而且30. 初级生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左太阳光能并转化 为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
16. 生态因子: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
储存在植物有机体中的化学潜能的过程。
31. 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单位而积上积累的 能
17. 化感作用:指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 群虽 发生影响的现象。
1&生态环境:生态因子构成的生物生存环境。
32. 次级生产:指初级生产以外的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 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的有机物质进行同化作用。
19.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 生33. 净初级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 来态条件和人为培疗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 择和的能量或干物质量。
34. 生物量金字塔:指某一时刻生态系统中%营养生物的重 量大小一泄有边界,系统的层次,系统组分的量比关系,系 统组关系。
分的空间关系。⑵系统具有整体性。
35群落净生产力:在生长季节或一年的研究期间,未被异养 者3. 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纬妆:物种结构、时空结构 和所消耗的有机物质疑或能量。
营养结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39. 库;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立、储存的场所称为库。 4. 生态系统的组分和基本特性?组分:生态系统由生物(生 产40. 源:指产生和释放物质的库。
者、消费者、分解者)与环境(无机元素和化合物、有机 物、
两部分组成。特住:⑴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 结构和功36. 生物地化循环: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自 然气候条件)
动力和生命动力的作用下,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 至整能单位⑵生态系统具有稳泄平衡特征。
个生物圈里,沿着特立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 物体到5. 农业生态系统由哪些组分构成和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 基环境,不断地进行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 学循环。 本组成也包括生物(大田作物、果树等生产者,家畜、家 禽人37. 营养物质循环:生物生活必不可少的各种元素和无机化 合等消费者,农业微生物等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自然 环境和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运动。
3&生物小循环: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 被环境也包括了人工改造的环境部分。基本功能:能 量流动、物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 利用。 质循环、信息流、价值流
40. 草原生态系统:指以天然牧草,人工牧草及草食性农业动 物6. 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⑴农业生态系统 是为主体的生物种与其生育环境条件所构成的,并完成肉、 奶、在人类强烈「预下的开放系统⑵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业 生物具皮等动物性农产品生产的农业生态系统。
41. 行为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通过英特姝行为特 征传递的信息。
有较高的净生产力,较髙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抗逆性 ⑶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制 约,但自然生态系统只受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因此农业生 态系统具有较髙
人工环境)两大部分。英生物是以人类驯化的农业生 物为主,
的可调控性和髙产能力⑷农业生态系统的 结构相对简单⑸农业42. 互利共生: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 赖,生态系统是一个综合生产系统。
相互依存,并能与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一种相互关系。
7. 生态型的内容?⑴分布广泛的生物,具有形态学或生理学 特
43. 原始协作:2个物种相互作用双方均获利的的相互关系。
性的空间差异⑵变异和分化与特定的环境条件相联系⑶ 生态学
44. 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研究中用以反映食物链各营养级 之
生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间生物个体数、生物量和能量比例的一个图解模型。
8. 种群有哪些基本特征?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空间分 布
45. 辅助能:除了太阳辐射能以外的苴它一切形式的能量。
特征(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分布)、种群数疑特征(种 群
46.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 吃
大小、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迁 入和
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 成员
迁出)、种群的遗传特征及邻接效应方面。成群型分 布形成的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
原因:輕:繁殖特性、微域差异、天然障碍、 动物及人的活动
47. 食物网:生态系统内多条食物链互相交织,互相联结的 网
影响。动物:局部生境差异、气候的节律变 化、配偶及生殖的
络。
结果、社会关系。
4&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面的长波辐射 有
9. 出生率的高低受的影响?①性成熟时间②每次产生后代 的
较好的吸收性,对太阳辐射有髙度的透过性,把这部分光 波辐
次数③每年产生后代的次数
射的能疑吸收在大气层中,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
10. 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通常可分为几种类型?请分别举例 说
1. 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理论实用性、学科交叉性、研究统一 性、明它们的特点。(1)均匀型分布,即种群内各个体在空间 呈等
宏观层次性
距离分布。在统讣判圧中,每个样地上个体数目相对稳 左且等
2. 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⑴系统的结构具有有序性:系统无 论
于平均数,而统计方差等于零。(2)随机型分布,即 种群内个
体在空间的位置不受英他个体分布的影响;同时每 个个体在任繁殖和幼体发冇。
一空间分布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统计方差等于平 均数。森林中13. 什么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 生地面上的一些无脊推动物,特别是蜘蛛类,表 现为随机型分布。物在空间的垂直分布上所发生的成层现象。垂直结构:任 完全(3)成群型分布,即种群内个体的分布既 不随机,也不均匀,发育了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上部分通 常可划而是形成密集的斑块。其各样点的统讣 方差大于平均数。
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4个基本层次。
28. 海洋生态系统?特点:浮游植物较多,有大量的浮游动 物。14. 什么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内由于环境因素在不 同
作用??调弋全球气候、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工业 原料、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 上分
能源。与陆地动植物差别:海洋中的动物大多能在水 中游动,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水 平结构:
不具备快速奔跑或飞翔的能力,海洋中的植物能够 在水中进行在森林群落中,林下阴暗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 小型的组合,光合作用,但不具备高大的树干和发达的根系。
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则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 形成的组合。
10. 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原理与技术?特点??①中国农业 20. 土壤生物的生态作用?(1)促进上壤形成(2)改善土壤的 生态追求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统一②注重传统农业与现代农 业的物理性能(3)提高上壤质量(4)对土壤覆盖层有影响 技术的有机融合③坚持推进集约化经营和资源深度开 发④区域15. 什么是生物群落的时间结构?由自然环境因素的时间肖 律性特征明显。原理??①整体效应原理②生态位原理 ③食物链所引起群落各物种在时间结构上相应的周期变化称为群 落的时
?④物质与循环?⑤生物群相生相克?⑥生物与 环境协同发展。间结构。时间结构: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春季草原一 片嫩绿:
技术:①立体种植与立体种养技术②有机物 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入夏后草原的色彩更加复杂:秋季以黄绿色为主: 秋季以后,
③生物防治病虫害④再生能源开发技术 ⑤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草原群落岀现了枯黄色而向冬季季相过渡。 配合的生态治理技术。
16. 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⑴外因演替:气候性外因演替、 上
10.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特点、目标?(1)?公平性②可持续 性壤性?、生物性?、人为演替⑵内因演替:群落成员改变 群落③共同性⑵①资源环境持续性②经济持续性③社会持续 性内部环境,而改变了的内部环境反过来又改变群落成 员。二者(3)?保证食物供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②增加农业收入,扩 大之间的关系:内因演替与外因演替是两个相对的过 程,一般情农村的就业机会和脱贫致富③保护资源环境的永续性发。
况下二者同时存在。自然界有许多成熟的群落由 于周期F旱、
11. 种群的空间结构?迁移和扩散常指种群内个体因某种原 因水灾等重性周期性演替现象。每一类型的演替, 除了受本类型从某分布区向外移动的现象。迁移多用于动物,扩散用于 植物的主导条件影响外,还在一左程度上受着其他 类型的演替条件和微生物,迁移和扩散是一种普遍生物现象。产生这一 现象的的影响。
原因是:①种群密度过髙使得随拥挤效应岀现的种群 压力和进17. 群落演替类型?⑴原生演替①旱生②水生演替⑵次生演 替攻行为加强,这是主要原因②种群等级低及领域性 弱的的个体①森林的采伐演替②草原的放牧演替⑶顶级群落 常被排挤,它们只好去寻找高级等级个体未占据 的,条件较差
旱生与水生演替系列?旱生:地衣群落阶段、苔鉀群落 阶
的栖息地③幼体长大后亲代驱逐出去而引起迁 移④自然扩散也段、草本群落阶段、木本群落阶段。水生:自有漂浮植物 阶段、是许多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生态特征。
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 段、湿生
12. 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 3分散利用:指以个体或家族 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
活方式的物种,占有特定的空间,并不允许同种的苴他个 体在19.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和来源?猎用:①有机质是各种养分 的载苴空间内生活的空间利用方式。种群中个体或家族对空 间分散体②为上壤微生物提供生活物质,促进微生物的活力③ 具有和利用的意义:①保证食物的需要和保护幼体②保证有 营巢和隐硅酸盐同样的吸附阳离子的能力,有助于丄壤中阳离 子交换量蔽所③调巧种群密度。⑦共同利用:指以集群为 生活方式的种的增加④保蓄水分,提髙上壤抗旱能力。来源??① 作物的根群对英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意义:①改变小 气候条件②共同茬、落叶、落花留给上壤的有机物②以秸秆直接还 田③土壤中取食和对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③共同防御 天敌④有利于动物的各种生物遗体和排泄物④人类补加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考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