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微课设计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基于“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作品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微课设计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基于“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作品分析

作者:张振英

来源:《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7年第5期

张振英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微课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便利”等特征被教育领域广泛认可,文章通过微课的概念、特征及制作方法的简要介绍,并以“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小学数学《鸡兔同笼》专题的参赛作品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微课资源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从两个方面提出微课资源设计的有效策略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微课设计;微课大赛;现状分析;设计策略

一、微课

随着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各种以微型课程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创新型教育教学实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铺开。2010年11月,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针对目前国内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提出了微课(Micro-lecture)这一概念,在此后,微课概念在我国教育领域迅速传播,并带动了各级各类的“微课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微课这一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

胡铁生(2015)将微课界定为“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如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等)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如目标、导入、活动、评价等),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在“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中,将微课界定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学习主题(或知识点) 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从上述定义可以总结得到微课具有以下特点:(1)以视频为主要载体;(2)围绕学科知识点(如重难点或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制作;(3)时长短;(4)内容精;(5)支持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

微课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部分。鉴于此,微课视频的制作尤其重要,微课视频的制作水平直接反映了微课的质量。孟祥增等人指出,有关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五类:教学录像型、屏幕录制型、多媒体讲解型、动画讲解型和视频剪辑型。

二、“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分析

为了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资源在课堂教与学应用中的创新模式和有效方法,深入挖掘并大力推广各地区的典型示范和先进经验,切实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湖南省教育厅举办了“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旨在丰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

(一) 参赛微课基本情况

“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面向全省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职教师及教研教辅人员,分为个人参赛和团体参赛两种参赛形式。本次微课大赛设3个参赛组别,分别为基教组、职成组和高教组。基教组的参赛作品最多,为6157件;职成组的参赛作品次之,为2198件;高教组参赛作品数为978件。

(二)微课研究样本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小学数学《鸡兔同笼》专题的42件微课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比较,发现本专题参赛教师众多,参赛作品质量相对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微课视频时长适中,“微”小简洁

“微课”中的“微”主要指时间简短,时长控制在十分钟左右,教学的内容有限,限定为单个知识点或者重难点。“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参赛作品要求中指出,“经加工制作后的微课视频时长在 5-10分钟,最长不超过12分钟”。笔者对选取的42份参赛作品的时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时长满足参赛要求的微课作品41件(占97.62%),参赛微课作品大部分符合微课“微小简洁”的要求。

2. 教学目标明确,主题突出

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而言,小学数学中的《鸡兔同笼》问题,表现形式抽象,解题过程复杂,是小学数学中相对较难的问题。解决此问题主要有“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抬脚法”“方程法”等五种方法。本次微课大赛的《鸡兔同笼》专题参赛作品均选取其中一种或两种方法进行讲解阐述。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定位精准,清晰明确地向学习者呈现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并阐述其与之对应的数学思想,内容逻辑清晰,教学主题突出。

3. 教学过程完整,辅以习题讲解

微课短小精悍,虽压缩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时间,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设计微课的教学过程时,可从导入主题、讲授新知、巩固提高、总结与反思这四个方面来展开,以达到微课教学过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在选取的42件参赛作品中,均设有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其中有2件作品(占4.76%)采用视频导入,3件作品(占7.14%)采用音乐导入,充分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在巩固提高环节,42件参赛作品均设有相应数量的“微练习”用于巩固之前所学内容,以发散学习者思维,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如图1所示。

总结与反思环节是指利用较短的时间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习者建立记忆联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微课的知识内容是线性的,通过总结与反思来汇聚。在选取的42件参赛作品中,均设有总结与反思环节,其中1件作品(占2.38%)采用儿歌的形式进行呈现,7件作品(占16.67%)通过总结计算公式来呈现。方式多样,效果较好。

4. 微课视频界面合理,制作形式多样

在42件参赛作品中的视频均达到色彩和谐、声画同步的要求,界面设计简明,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整体风格统一。大部分作品(38件,占90.48%)采用屏幕录制的方式进行制作, 少数属于视频剪辑型(2件作品,占4.76%)和课堂录播的方式呈现(2件作品,占4.76%)。这些微课视频的制作方式多样,参赛者的多媒体应用水平有所提高。

(二)存在问题

相比之前,本次微课大赛参赛作品的质量总体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作为省级微课大赛的参赛作品,不仅要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展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应肩负着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重任。因此,需要对本次参赛作品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以促进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建设,更好地促进微课资源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改善目前微课资源数量虽多但良莠不齐、优质微课资源稀缺、利用率不高的现状。

对比上述要求,本次微课大赛中所选取的42件参赛作品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后期制作存在不足

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主的多媒体教学/学习资源。微课的制作需要符合多媒体制作的要求。本次微课大赛中所选取的42件参赛作品在视频后期制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视频的清晰度不高。最终呈现的学习视频必须达到高清或标清标准,模糊的媒体画面难以让学习者集中注意力,这是多媒体教学的基本要求。其次,视频画面的剪辑存在问题。在42件参赛作品样本中,有9件作品(占21.43%)在剪辑视频时出现问题,在剪辑多余的片头片尾时,视频的前部或后部同时被剪掉,造成微课视频不完整,严重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最后,视频声音不清晰。视频在录制时,存在教师声音太小、环境杂音太大等问题,其中有10件作品样本(占23.81%)存在此问题。

2. 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缺乏师生交互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呈现方式是微课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微课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所不同,微课缺乏面对面的师生交流,缺少在线的实时答疑解惑。如果只是机械的呈现教学内容而缺乏与学习者的交流互动,只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是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不利于短时间内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笔者对42件参赛作品样本统计分析,发现仅7件作品(占16.67%)对学习者的提问多于5次,仅有4件作品(占9.52%)对学习者的思考表现给予鼓励,仅有2件作品(占4.76%)提示学生“请暂停视频,独立完成后再继续观看”。总之,微课作品样本中,教师与学习者的交互过于缺乏,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 多媒体的呈现方式过于单一,情境创设乏味枯燥

在42件参赛作品样本中,视频媒体制作形式多样,界面合理。但其他媒体(如文本、图片等)的呈现方式过于单一,媒体使用的种类单调,主要是通过文字和图片来展示,与小学生追求活泼新奇事物的心理不相符,学生在学习时易感到乏味枯燥而注意力不集中,不利于对所学

微课设计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基于“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作品分析

微课设计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基于“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作品分析作者:张振英来源:《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7年第5期张振英(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06)【摘要】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微课以其“主题突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8kn67nd5a4mg6283nif6msol1o4p300uw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