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滕王阁序(课时2)
1.阅读课文第2、3段,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1)潦水尽而寒潭清( ) (2)俨骖騑于上路( ) ( ) ( )
(3)鹤汀凫渚( )( )( ) (4)穷岛屿之萦回( ) (5)披绣闼,俯雕甍( )( ) (6)川泽纡其骇瞩( ) ( ) (7)闾阎扑地( )( ) (8)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 ( )
(9)云销雨霁( ) (10)落霞与孤鹜齐飞( ) (11)响穷彭蠡之滨( ) (12)声断衡阳之浦( ) 2.阅读课文第2、3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1)序属三秋(__________) (2)潦水尽①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②(①__________。②形容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 (3)俨①骖騑②于上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4)得天人之旧馆(__________) (5)上出重霄(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 (6)下临无地(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 (7)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__________) (8)披绣闼(__________)
(9)山原旷①其盈视②,川泽纡③其骇④瞩(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 (10)舸舰弥津(__________)
(11)云销①雨霁②,彩③彻区④明(①通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12)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
3.阅读课文第2、3段,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
(1)俨骖騑于上路。(状语后置句。“俨骖騑”的状语“于上路”后置。“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唱”后省略介词“于”,“唱”的状语“(于)晚”后置;“响穷”后省略介词“于”,“响穷”的状语“(于)彭蠡之滨”后置。“(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
4.阅读课文第4、5段,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1)逸兴遄飞( ) (2)纤歌凝而白云遏( ) (3)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 ) (4)邺水朱华( ) (5)穷睇眄于中天( )( ) (6)天高地迥( ) (7)目吴会于云间( ) (8)地势极而南溟深( ) (9)怀帝阍而不见( ) (10)命途多舛( ) (11)处涸辙以犹欢( )( ) (12)北海虽赊( ) (13)宁移白首之心( ) (14)东隅已逝( ) 5.阅读课文第4、5段,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1)遥襟①甫②畅,逸兴③遄④飞(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纤歌凝而白云遏(__________) (3)气凌彭泽之樽(__________)
(4)四美①具,二难②并(①__________。②形容词用作名词,__________。) (5)极娱游于暇日(__________) (6)识盈虚之有数(__________)
(7)目吴会于云间(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
2
(8)时运不齐①,命途多舛②(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9)屈贾谊于长沙(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 (10)窜梁鸿于海曲(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
(11)所赖君子见机①,达人②知命[①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看机会,看形势。②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指在某方面(学术、艺术、技术等)非常精通的人,高手。]
(12)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
(13)穷①且②益坚(①__________。②连词,__________。)
(14)酌贪泉而觉爽①,处涸辙以犹②欢(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1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
(16)阮籍猖狂(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狂妄而放肆。) 6.阅读课文第4、5段,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
(1)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遏”本身表被动,无标志被动句)
(2)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状语后置句。“望”的状语“日下”,“目”的状语“云间”后置。“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
(3)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见”是“被召见”的意思,无标志被动句)
1.(1)lǎo (2)yǎn/cān/fēi (3)tīng/fú/zhǔ (4)yíng (5)tà/méng (6)yū/hài (7)lǘ/yán (8)gě/zhú (9)jì (10)wù (11)lǐ (12)pǔ
2.(1)是,属于(2)①干②变成紫色(3)①整齐的样子②驾车两旁的马(4)得到,引申为观赏(5)向上(6)向下(7)依着,随着(8)开(9)①辽阔②极目遥望,满眼都是③纡回曲折④使……吃惊(10)满(11)①消②雨过天晴③指日光④指天空(12)尽、遍 3.(1)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2)渔船上的人(在)夜晚唱起歌,歌声(在)鄱阳湖畔响遍。
3
4.(l)chuán(2)è(3)suī/zūn(4)yè(5)dì/miǎn(6)jiǒng(7)kuài(8)míng(9)hūn(10)chuǎn(ll)hé/zhé(12)shē(13)nìng(14)yú
5.(1)①胸怀②刚、顿时③兴致④迅速(2)阻止(3)超过(4)①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②难得(5)尽(6)定数(7)遥望(8)①有蹉跎、有坎坷②乖违,不顺(9)使……受屈(10)使……逃(11)①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②通达事理的人(12)哪 (13)①困厄,处境艰难②反而,却(14)①清爽②还、仍然 (15)远(16)狂放、不拘礼法
6.(1)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白云飞动。 (2)在夕阳下远望长安,在云海间遥看吴会。 (3)怀念朝廷却不被召见。
1.第2、3段是著名的写景段落,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美景描述出来。
(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舳”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这两句是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名句。
(2)远近变化之美: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渺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四句,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2.阅读第2、3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4
这两段中,作者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旷远,市井的繁华,舟楫的众多,点缀以渔歌、雁声,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潦水尽而寒潭清”,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3.第4、5两段中,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这两段主要抒发了作者由欢乐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甫畅”以下八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管弦之盛,歌声之美,人才之多。“四美具,二难并”之后于诗酒歌管之中,忽发深沉的感伤。“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句,表露出对人生短暂和功业未就的伤感以及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即直抒内心深层的伤感。而“望长安于日下”以下十句,则联系个人身世,以直抒的方式吐露内心深层的孤独感。其中既包含其父被贬交趾之痛,又有个人宦途失意之悲。“嗟乎”发端,转为更强烈的抒情。“时运不齐”以下十句,引用四个典故,借以自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老当益壮”之后引典,全力抒写壮志决不因老迈困顿而稍有变易,透露出乐观向上的伟大情怀。
4.第4、5两段的抒情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另一方面又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充满希望。你如何理解这两者呢?
这两者是一致的。作者的感伤心态源于对良时胜景的无比留恋,对好景不长的惋惜。又由此提升到对人生宇宙的思索上,想到生命的短暂、个体的易逝,于是归于空虚。而作者偏是满腹才华而重视功名的人,社会与统治者不能给他提供这种施展才能的机会,所以他焦急失望乃至失落,以李广、贾谊等怀才不遇的人暗托胸怀,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但本文的难得之处就在于作者并不是一味自伤自怜,能及时调整心态,转向乐观,表示了一种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这样,文章的基调就表现出积极用世的有为精神和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情怀。由此,文章的整体情调也由悲转乐,达到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