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乙文中的凤和鲲眼界开阔、能力超凡,而和鲵等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5.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一手法的作用。(3分)
桃花源记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和桃源诗序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壤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选自《苏轼文集》)
1.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分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阡.陌.交通 阡陌: (2)处处志.之 志: (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止: (4)而寿益衰. 衰: 3.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常意天壤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4.乙文中,作者认为老人村中人能长寿的原因是什么?(2分)
5.两篇选文,都交代了再寻桃源之事,这样写各有什么好处?(2分)
与谢中书书
(一)[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与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避暑
余校勘秘籍,凡四至避暑山庄:丁未以冬,戊申以秋,己酉以夏,壬子以春,四时之胜胥览焉。每泛舟至文津阁,山容水意,皆出天然,树色泉声,都非尘境。阴晴朝暮,千态万状,虽一鸟一花,亦皆入画。其尤异者,细草沿坡带谷,皆茸茸如绿罽,高不数寸,齐如裁剪,无一茎参差长短者,苑丁谓之“规矩草”。出宫墙才数步,即鬖髿滋蔓矣。岂非天生嘉卉,以待宸游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3分)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与谢中书书(书信) .B.晓雾将歇(消散) .C.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在) .D.其尤异者(骇异)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山容水意,皆出天然,树色泉声,都非尘境。
4.甲、乙两文中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点?(2分)
5.比较甲、乙两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二)[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与谢中书书》全文
[乙]浪游记快(节选)
余素不贪屠门之嚼,至是饭量且因笋而减,归途觉烦躁,唇舌几裂。过石屋洞,不甚可观。水乐洞峭壁多藤萝,入洞如斗室,有泉流甚急,其声琅琅。池广仅三尺,深五寸许,不溢亦不竭。余俯流就饮,烦躁顿解。洞外二小亭,坐其中可听泉声。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1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五色交辉 交辉: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
(3)余素不贪屠门之嚼 素: .(4)池广仅三尺 广: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余俯流就饮,烦躁顿解。
4.甲、乙两文中都描写了水,两文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5.甲、乙两文都表达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两文所用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2分)
岳阳楼记
阅读甲、乙两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