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选自柳宗元《黔之驴》)
[乙]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噉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阖:关闭。②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1)虎大骇,远遁 遁: .(2)驴不胜怒,蹄之 .
蹄:
①
②
(3)适异国来贡狮猫 适: .(4)启扉急视 启: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3.填空。(6分)
(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 ”。[乙]文中“ , ”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 (2)[甲][乙]两文都写了与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的方法不尽相同:[甲]文侧重对虎的 描写;[乙]文侧重对猫的 描写。
4.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为 学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蜀之鄙有二僧 鄙: .(2)子何恃而往 恃: .(3)虽有至道 至道: ..
(4)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两文都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4.下面是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甲]文通过记叙和议论的方式,用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甲]文是对话体的故事,贫和尚的一句“吾一瓶一钵足矣”,表现他对物质要求很低,而对战胜困难充满信心,同时也对富和尚充满嘲讽的意味。
C.[甲]文中“足矣”的“足”和[乙]文中“知不足”的“足”意思一样。
D.[乙]文开头从“嘉肴”谈起,而目的不在于此。从“嘉肴”说到“至道”,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礼记》一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南方多没人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轼文集》)
④①
②
③
[注] ①没人:善于潜水的人。没:潜水。②涉:蹚水过河。③苟然:随随便便地就能做到的样子。④得:体会到。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然后能自反.也 始一反.焉 B.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 C.虽.有嘉肴 则虽.壮 D.见舟而畏.
之 妾之美我者,畏.
我也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甲]文由“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B.[甲]文结尾引用古代《兑命》里“学学半”的名言,是用来强化自己“教学相长”的观点。 C.[乙]文中“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是说,只有多学习一些有用的知识,才能和水打交道。 D.“不调查,不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能很好地印证[乙]文的观点。 5.甲、乙两文各阐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爱莲说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秋兰赋
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既萧曼以袭裾,复氤氲而绕鼻。虽脉脉兮遥闻,觉熏熏然独异。予心讶然,是乃芳兰。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于焉步兰陔,循兰池,披条数萼,凝目寻之。果然兰言:称某在斯。业经半谢,尚挺全枝。啼露眼以有待,喜采者之来迟。苟不因风而枨触,虽幽人其犹未知。
④③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