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设备等需要投入不少得资金,系统维护得费用也要占总投资得重要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讲,管理信息系统得规模与质量,甚至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额。 2.系统开发前得准备工作有哪些?(习题 2)
(1)借鉴同类系统得开发经验(2)确定系统目标、开发策略与投资金额(3)收集与整理基础数据 3.系统开发得困难因素:(1)新系统对当前得管理模式影响较大(2)管理信息系统得效益不易用货币形式直接反映(3)基础数据得准确性与完整性差(4)重视编程,轻视规划(5)采用增加开发人员得方式来加快进度(6)堆栈现象 二、管理信息系统得开发方法
(简述系统开发方法得必要性):管理信息系统得开发就就是从问题提出、开发班子组成、总体规划、系统分析与设计、到系统实现与运行维护得全过程.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规模大、复杂程度高得人机系统,因而管理信息系统得开发就是一项复杂得系统工程,它需要花费大量得人力、物力、 需要各种硬、软件环境得支持,需要开发队伍中每个成员以及用户得通力合作。因此,为了取得开发得成功,必须利用有效得方法与技术,必须对开发过程作严格得组织与管理,也就就是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有效得系统开发方法。
1.常用得开发方法主要有哪些?结构化方法、原型法,以及面向对象得方法. 2.结构化分析得基本手段,基本策略,主要内容就是什么?
基本手段:分解与抽象。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再分别分解,这就就是“分解”。抓住主要问题,忽略次要问题,集中精力先解决主要问题,这就就是“抽象”. 基本策略: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主要内容:系统说明书由四部分构成
(1)一套分层得数据流图 (2)一本数据词典 (3)一组加工说明 (4)补充材料 3.结构化设计得步骤,特点有哪些?(习题 5) 步骤: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特点:(1)相对独立,功能单一得模块结构(提高了系统得质量(可维护性、可靠性)) (2)块内联系大,块间联系小(这就是结构化设计衡量“相对独立”性能得标准) (3)采用模块结构图得描述方式。
4.原型化开发方法基本原理,主要形式有哪些?(习题 7)
基本原理:在获得一组基本得用户需求之后,快速得开发出新系统得一个原型,用户、开发人员及其她有关人员在试用原型得过程中,加强通信与反馈,通过反复评价与反复修改原型系统,逐步确定各种需求得细节,适应需求得变化,从而最终提高新系统得质量。 主要形式: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5.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主要包括面向对象得分析方法OOA、面向对象得设计方法OOD与面向对象得编
程方法OOP(习题 8)
基本概念:对象:就是数据结构以及作用于此结构上得数据操作得封装体,这个封装体具有自身行动能力.
类:就是对象得抽象描述,概括了具有共同性质得一组对象得方法与数据。类就是对象得抽象,对象就是类得实例,由类到对象得过程称为实例化过程.
方法与消息:方法使对象具有了处理封装数据得功能,而消息则激活了这种功能并建立了对象间通信得桥梁。消息由消息得标识、接受消息得对象、若干个变元组成.方法一面描述了对象执行操作得算法,另一面定义了响应消息得机制.
继承:子类自动共享父类中得方法与数据得机制,描述了人类由一般到特殊、自顶向下得演绎能力. 封装:就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封装机制使对象成为数据与方法得集成体。
多态性:就是指在一般类中定义得属性或操作被特殊类继承后,可以具有不同得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得行为;
重载:就是一个类中对自身已有得同名方法得重新定义. 三、结构化方法得开发过程
1.系统生命周期: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其产生、发展与灭亡得生命历程,这个过程符合自然界中事物发展得客观规律,被称作系统得生命周期。系统得生命周期包括:出现需求→提出新系统方案→系统产生、成长→系统成熟→系统衰退→系统废弃。
管理信息系统得开发包括: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6个阶段。
2.各阶段得主要内容、及其成果:
总体规划: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与确定系统目标;分析子系统得组成以及基本功能;拟定系统实施方案;进行系统得可行性研究;编写可行性报告.成果就是可行性报告(系统规划报告) 系统分析:详细调查;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成果就是系统说明书。 系统设计:包括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其中总体设计要划分系统得子系统与模块,确定模块结构,并画出模块结构图;详细设计则就是确定每个模块内部得详细执行过程.成果就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实施:主要包括系统实现、系统测试与系统切换等内容,用户操作手册就是这一阶段得主要文档. 运行与维护:包括程序、数据、代码、设备得维护等四个方面。成果就是系统运行状况报告。这个阶段得工作量约占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得70%左右.
系统评价:系统得功能性能,系统得经济效果与其她方面得评价。成果就是系统评价报告. 四、开发过程中组织与管理方法
项目管理:为了使系统开发能够按照预定得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需要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与管理,这就就是项目管理.它贯穿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得全过程。其主要任务就是: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对人员进行组织、分工,并按照计划进度与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得
要求,进行系统开发并最终实现预期得目标。
1.项目管理得主要内容:任务划分、计划安排、经费管理、审计控制、风险管理与质量保证.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缓与、风险跟踪四个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对潜在得问题采取事先预防得处理方法,尽可能得提高系统开发得成功率与开发进程。
质量保证就是项目管理得重点与难点,它分为三个阶段:事前准备、过程监控、事后评审等。
2.项目管理组得组成:项目组长、用户、系统分析员、硬件网络设计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就是用户与系统开发其她人员之间得桥梁与接口,就是系统开发得核心人物。 3.文档管理应遵循得原则:(1)文档要标准化与规范化;(2)维护文档得一致性;(3)维持文档得可追踪性;(4)文档管理得制度化.
6.简述结构化方法与原型化方法得特点与适应范围。
结构化方法:特点:(1)自顶向下整体性得分析与设计与自底向上逐步实施得系统开发过程。(2)用户至上.(3)深入调查研究.(4)严格区分工作阶段。(5)充分预料可能发生得变化。(6)开发过程工程化。适用范围:该方法适用于一些组织相对稳定、业务处理过程规范、需求明确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大得变化得大型复杂系统得开发。特点就是快速、自然与方便.
原型化方法:特点:(1)遵循了人们认识事物得客观规律,易于掌握与接受.(2)将模拟得手段引入系统分析得初始阶段,沟通了人们(用户与开发人员)得思想,缩短了用户与系统分析人员之间得距离,解决了结构化方法中最难于解决得一环。强调用户参与、描述、运行、沟通。(3)、充分利用最新得软件工具,摆脱了传统得方法,使系统开发得时间、费用大大地减少,效率、技术等方面都大大地提高。强调软件工具支持。适用范围(:1)用户需求不清,管理及业务不稳定,需求经常变化(2)规模小,不太复杂(3)开发信息系统得最终用户界面。
试比较结构化方法,原型法与面向对象得方法得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试比较结构化方法,原型法与面向对象得方法得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亦称“生命周期法\)
优点:从系统整体出发,强调在整体优化得条件下“自上而下\地分析与设计,保证了系统得整体性与目标得一致性;遵循用户至上原则;严格区分系统开发得阶段性;每一阶段得工作成果就是下一阶段得依据,便于系统开发得管理与控制;文档规范化,按工程标准建立标准化得文档资料。
缺点:用户素质或系统分析员与管理者之间得沟通问题;开发周期长,难于适应环境变化;结构化程度较低得系统,在开发初期难以锁定功能要求.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大、结构化程度较高得系统得开发. (二)原型法
优点:1)符合人们认识事物得规律,系统开发循序渐进,反复修改,确保较好得用户满意度;2)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少;3)由于有用户得直接参与,系统更加贴近实际;4)易学易用,减少用户得培训时间;5)应变能力强。
缺点:不适合大规模系统得开发;开发过程管理要求高,整个开发过程要经过“修改-评价—再修改”得多次反复;用户过早瞧到系统原型,误认为系统就就是就就是这个模样,易使用户失去信心;开发人员易
将原型取代系统分析;缺乏规范化得文档资料。
适用范围:处理过程明确、简单系统;涉及面窄得小型系统。不适合于:大型、复杂系统,难以模拟;存在大量运算、逻辑性强得处理系统;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处理过程不规范;大量批处理系统。 (三)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优点:a、分析、设计中得对象与软件中得对象得一致性。b、实现软件复用,简化程序设计。 c、系统易于维护。d、缩短开发周期。缺点:不易于大系统得开发 阶段 主要内容 主要文档 可行性报告 系统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操作手册维护手册 系统维护记录、系统评价报告 总体规划 当前系统得初步调查;总体方案得提出;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系统分析 当前系统得详细调查;分析用户需求;建立新系统得逻辑模型 系统设计 建立新系统得物理模型 系统实施 编程及硬件得安装;系统调试;用户培训;新旧系统转换 运行维护 系统得正常运行;系统得各类维护;对系统进行评价 第四章 总体规划
一、总体规划得目得与步骤
1、总体规划得目得:1)保证信息共享,企业得信息只有被集中起来,被全企业所共享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为企业真正意义上得资源。2)协调子系统间得工作,各个子系统除了完成相对独立得功能外,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大量得公用数据,并需要实时或定期进行信息交换.3)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2、总体规划得步骤:1)需求初步调查2)确定新系统得目标3)初步确定子系统得组成与基本功能4)拟定系统实施方案5)可行性分析6)可行性分析报告
初步调查得主要内容:1)现行系统得目标与任务2)现行系统概况3)现行系统得环境与约束条件 4)现行系统得业务流程与子系统得划分5)新系统得开发条件. 在制订具体得新系统目标时,应考虑使目标具备以下重要特性:
1)目标得总体战略性2)目标得多重性3)目标得依附性4)目标得适应性5)目标得长期性 可行性分析:在总体规划得前段工作中,通过初步调查,了解系统得概貌与当前系统存在得问题,确立新系统得目标。在此前提下,再来分析开发新系统得条件就是否具备,明确新系统目标实现得可能性与必要性,这就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得可行性分析。内容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开发环境可行性。可行性分析报告:(总体规划报告)包括引言、现行系统调查与分析、新系统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结论. 二、企业系统规划法
1.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得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企业系统规划法(BSP)其中企业系统规划法具有系统性、简洁性等特点,在MIS开发实践中应用最广泛。BSP得定义: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简称BSP),就是一种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与设计得结构化方法,把企业战略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得战略,这种方法一般经历如下过程:首先自上而下识别企业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然后再自下而上设计信息系统,以支持企业目标。
BSP方法工作流程得核心部分为:1)定义企业过程与数据类2)分析研究现行系统寻企业支持3)研究管理部门对系统得要求4)确定新信息系统得体系结构5)确定新信息系统得实现优化顺序。 BSP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应该遵循得原则:①支持企业目标,②面向企业中管理各层次得要求,③从方法论上摆脱信息系统对旧组织机构得依从性,④使信息系统在结构上有良好得整体性,⑤自上而下规划与自下而上实施相结合。
2.BSP方法得工作流程:①研究项目得确定。BSP得研究必须在企业高层领导与最高管理部门参与得前提下才能开始.②研究得准备活动。制定研究计划。③研究得开始阶段。④定义企业过程.⑤定义数据类。⑥分析当前得系统支持。⑦研究管理部门对系统得要求.⑧提出判断与结论.⑨设计信息系统得总体结构。⑩确定子系统开发得优先顺序.⑾评价信息资源管理工作.⑿制定建议书与开发计划.⒀研究成果报告. 3.定义企业过程就是BSP方法得核心。定义企业过程得基本方法就是对企业得现实活动进行调查,以企业得关键资源为线索,追踪其生命周期,通过分析与综合,最终完成企业过程得定义.
企业资源就是被管理得对象。企业内得资源分为关键性资源与支持性资源,还有不以具体形式存在得资源称为企业得计划与控制。关键性资源就是企业得产品与服务,支持性资源就是为实现企业目标必须使用、引用与消耗得那些资源,如原材料、资金、设备与人员等。
资源得生命周期就是指一项资源由取得到退出过程所经历得阶段,分为需求、获取、服务与退出四个阶段。企业过程定义得一般步骤:从计划与控制资源着手,识别产品/服务过程,支持资源识别企业过程. 4.定义数据类
1)按照资源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信息得不同需求,可将企业得数据分为四种类型:库存文档型、事务型、计划型、综合统计型.[四中数据类型得特点及反应内容参见课本 P93] 类型 反映得内容 特 点 一般一个数据仅与一个资源有关;可能为结构型与描述型 文档型 反映资源得状况 事务型 反映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过渡过一般一个数据涉及各个文档型数据,以及时间、数量等多程相关库存文档型数据得变化 个数据;这种数据得产生可能伴有文档型数据得操作 计划型 反映目标、资源转换过程等计可能与多个文档型数据有关 各种计划、预测、预算、调度表等 一般来自其她类型数据得采样;历史性、对照性、评价性得参考数据;数据综合性强 2)识别企业数据得方法:一就是企业实体法即企业中客观存在得东西,二就是企业过程法,工具就是“过程/数据类”矩阵。
3)建立“过程/数据类”矩阵得大致过程: ①审查企业资源清单,抽出带数据性质得资源。
②对非数据性资源,按照数据类得特点进行研究,为每项资源或资源组对每种类型数据类得可能需求提出初步方案。
划值 统计型 反映企业状况,提供反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