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园艺学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花卉文化
2011年12月10日
浅谈中国花卉文化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我国花卉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这就是花卉文化。本文简述了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透视了花卉文化的形态和特点,通过阅读有利于增进人们对花卉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有利于弘扬花卉文化,有利于个人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追求更加丰富、有品质的生活。
关键词:花卉文化、文化内涵、形态特点
我国花卉的种类繁多,并且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7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就已经有了关于利用荷花的化石。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花卉被注入更多的精神和社会内容,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即人类文明的一种——花卉文化。花卉文化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以花卉作为写词作赋的赞颂对象,从而抒发内心的情感。通过古人对花卉的描述与绘画,我们将被带进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的世界,了解花卉文化,感受花卉文化的无限魅力。了解花卉文化,当然还要了解花卉文化的形态和特点。因此,本文在简述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之余,还深刻透视了花卉文化的形态和特点。通过阅读本文有利于增进人们对花卉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有利于弘扬花卉文化,有利于个人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追求更加丰富、有品质的生活。
1. 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中国的花卉文化,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对中国的文学、绘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关于花卉的诗词佳作,无数杰出的画匠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花卉的经典作品。花卉文化博大精深,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走进花卉文化,走进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笔下常提到号称“花中四君子”的梅、竹、兰、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感受到花卉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梅——临寒独放,傲霜斗雪。梅花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竹——中通外直,清雅高洁。竹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雅之士的象征;兰——空谷幽香,与世无争的形象。兰花色淡香清,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的形象。菊花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宠,因此象征着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下面我们从古代诗词入手,透析“花中四君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梅花,具有迎寒而开,傲冰斗雪的特征。她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元末明初的诗人王冕,被称为“画梅圣手”。其中,《墨梅》便是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朵朵花开淡墨痕”,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傲雪风骨。李公明的“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王冕的“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等诗词佳句都形象地刻画了梅花高洁、傲雪的高尚品质。
作为“高洁之士”的竹,在文人墨客笔下也被刻画得栩栩如生。郑板桥的《竹石》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这首诗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其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定”二字,诗人形象地把岩竹拟人化,突出表现了岩竹的刚直与倔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进一步写岩竹刚直、谦逊,不亢不卑的坚韧品格。诗人表面上写竹,实质上是喻人。郑板桥通过咏竹来表达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以及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傲风骨。从邓拓的“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等诗词文赋中都可以看出竹在人们心中是高洁、谦逊、坚韧的象征。
兰花素有“国香”之称,其高尚的气节被无数文人墨客描绘得淋漓尽致。兰花幽香远逸,飘漫四方,沁人肺腑,高雅孤傲。“庭院有兰,清香弥漫;居室有兰,幽香满堂。”“兰生香满路,清芬倍悠远。”“秋兰荫到池,池水清且芳。”等流芳溢香的辞句,都充满着对兰香的赞美之情。“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更是对兰花高洁品质的肯定。此外,兰花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应用也是广泛的。迄今为止,画兰已经成为中国画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例如,宋代画家赵孟坚的两幅春兰的画卷真迹,把兰花描绘得清新淡雅,栩栩如生。
菊花,“花之隐者也”。它以朴实的色彩、高洁的品性展现在世人面前。菊花,虽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它傲霜抗寒,坚强不屈,但它高洁幽雅,芳香四溢。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借菊咏志,表现士人一种幽独淡雅,孤高傲世的情怀以及“菊残犹有傲霜枝”“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人生追求。菊花还渗透着“隐士”的文化精神。中国的文人,一方面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另一方面,又要准备在理想破灭、“道不行”时“乘桴浮于海”,寄情山水,从隐居世外来寻求精神的休憩与解脱。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动地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营造了一个精神解脱的世界。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的佳作众多,可以看出,中国花卉文化对中国的文学、绘画等领域的影响及其深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作为一种精神的寄托,作为一种人格的追求,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菊花情结”。
通过对梅、竹、兰、菊此“花中四君子”的诗词赏析,我们对花卉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了更多的认识。走进花卉文化,走进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花卉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到花卉文化神奇的魅力,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为中国文化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2.花卉文化的形态
花卉文化的形态有两种,一种为物质文化,另一种为精神文化。 2.1花卉的物质文化
花卉的物质文化主要从花卉食品和花香疗法这两方面描述。
花卉食品在中国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留下了许多美味的花卉食谱。例如:花卉粥、花卉甜食与点心、花卉酒、花卉饮料、花卉菜等,不胜枚举。花卉食品的推广,是花卉物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为花卉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香花疗法与中医药学上以花卉入药而防病治病的途径不一样,它主要是利用正在生长、开放的鲜花,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品种,或种植于庭园,或盆栽于室内,让病人密切接触,而发挥其康复作用。香花疗法是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康复学上的一个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解郁方、宁神方、益智方、散寒方、清热方、止血方、散血方、醒酒方等。 2.2花卉的精神文化
花卉的精神文化则主要体现在花卉文学和花卉绘画两方面。
先从花卉文学看花卉文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喜以花卉为对象写词作赋,抒发情感,借以明志。他们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关于花卉的诗词佳作并流传久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花卉文学”。其中,有关梅、竹、兰、菊“花中四君子”的花卉文学颇多。从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吟柳,乃至林逋梅妻鹤子,无数文人墨客创造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作。除诗词以外,以花卉为题材的小说、戏剧作
品也颇多名篇佳作。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就是以花卉为题材的。花卉文学的发展,大大丰富了花卉文化,为花卉文化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再从花卉绘画看花卉文化。中国的花卉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虽比人物画、山水画成熟较晚,但其发展迅速,很早就成为独立的画科。无论是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还是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花卉,均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名家辈出、技法独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画苑中的一枝奇葩。花卉绘画是花卉文化艺术的一种体现,是中国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花卉文化的特点
花卉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重要方面:闲情文化、多功能性和泛人文观。 中国花卉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东方式的闲情文化。“养花”可以调节、丰富生活,是一种闲情逸志的体现。古时的文人逸士,莳花弄草、欣赏花卉是其悠闲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花卉文化的多功能性体现在其涵括了诸多文化门类,不仅包括花卉食品、香花疗法等物质文化门类,也具有花卉绘画、花卉文学等精神文化特点,可谓形态纷呈,功能众多。中国的文化充满着泛人文主义色彩,花卉文化也不例外。古代诗人写诗作赋,往往把自身的价值取向,也比拟在花木身上,借物言志是其惯用手法。他们将花木分成帝王、宰相、君子、师长、朋友、仆人的等级,赋予了花卉人格化的内涵。
本文简述了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透视了花卉文化的形态和特点,通过了解这些内容有利于增进人们对花卉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有利于弘扬花卉文化,有利于个人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追求更加丰富、有品质的生活。花卉文化的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对中国文学、绘画、宗教等领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以花卉为对象写诗作赋,歌颂赞美,借以明志抒情;还有大批的杰出画匠以花卉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流芳百世。花卉文化不断发展壮大,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也逐步为人们所了解。走进花卉文化,了解花卉文化的形态和特点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花卉文化的无限魅力。弘扬花卉文化,普及花卉知识,让人们在欣赏花卉中尽情领略花卉带来的心灵感悟。
参考文献
[1] 屠国君. 弘扬花卉文化 丰富品质生活[J]. 中国园艺文摘, 2011,(08)
[2] 周武忠. 论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园林, Journal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编辑部邮箱 2004年 02期
[3] 屠国君,江杭燕. 浅述花卉文化在丰富品质生活中的作用及展望. 现代园艺, Xiandai Horticulture, 编辑部邮箱 2011年 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