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概论
1.
考试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 D)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B)
质量传递
(C)
高质课改
(D)
高质效传递
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 初等教育
(A )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
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 (C) 高等教育 (D)
(A) 高效快递
2. ( B)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
阶段。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 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4. (A) 5.
教育思想 政治思想
(B) (B)
教育水平 思想素质 (C) 教育内容 忠诚职位 综合课程观 反映内在规律 知识外化
(C) (C) (D) (C) (C)
教育经验 个人行为 教学方法 严于律己 小课程观
D)等。
(D)
以上都是
知识传承
(D) (D)
铸造忠诚 大课程观
(D) (D)
教育方法 A)。 社会行为
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是(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
(B) 素质教育
(B) (B) (B) (B)
6. (A)
7. (A)
8. (A)
9. (A)
C)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A) 教学经验
( B)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深爱学生 传统课程观 揭示事物本质 知识内化
素质教育的( D)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
(C) 符合客观实际 (C)
知识爆炸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 (A )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D)
10. ( C)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 途径的总和, 具体指教育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
法等。 (A) 教学经验 (B) 培训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11.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 (A)
文化素质
(B)
个体素质
(C)
B)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
(D)
科学素质
教育素质
12. ( D )是指建立在反复学习实践基础上的对学习本身的一种深刻认识, 并将这种认识积淀升华成为主体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A) 个人道德素质 (B) 思想道德素质 (C) 法纪责任素质 (D) 学习素质 13. ( D)正是通过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以认知图式为中介,对个体认知对象的选择、信息整理的规范以及对认知结果的解释等方面发挥支配和控制作用。 (A)
德育
(B)
教育
(C)
培育
(D)
以上都正确
14. “元教育”又称( C),指人类早期比较完整地体现自身本真职能的原始教育,其本性是为人类服务,通过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实现环境改造,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A) (A) (A) (A) 18. (A) (A) (A) (A)
异化教育 素质 基础教育 健康素质 授知内容 教师
(B) (B)
(B) (B) (B)
教授 (B) (B) (B)
学习
本源教育
(C) 家庭教育 学习素质 授知途径
(C)
(C) 生活 (C) (C) (C) 学生
本真教育 (D) 学校教育 个人道德素质 授知对象 (D) (C)
专家 独立人格素质
(D)
(D)
科学文化素质
(D) 成绩
(D)
(D)
社区教育
思想品德素质 以上都正确
(D)
复归教育
15. 所谓“更有价值的知识” ,是指对学生( A )形成、发展具有更大帮助、促进和提高作用的那些准确知识。 16. ( B )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代替的。 17. ( A )不仅能提高人生价值品位,而且能提高社会的和谐进步程度。
全面传授知识即( D )、方法和手段全面。
19. ( A )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他对教学过程所进行的科学探索,体现着他独特的创造性。 20. ( D)是指人们在追求真知真理和崇尚优秀文化过程中积淀升华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精神审美素质 个人素质
个人品德素质 个人品行
(C)
21. ( C)不仅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足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法纪责任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22. 教育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 B )发展。创建一个具有良好卫生条件的教育环境,就等于为学生筑起了一道有
效抵御各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坚固屏障。 (A)
教育素质
(B)
生理素质
(C)
健康素质
(D)
心理素质
23. ( B)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自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性状, 素,又包括主体将这些精神因素物化为活动成果的能力因素。 (A) (A) (A) (A) (A) (A) (A) (A)
1. (A)
2. (A)
3. (A) (C) (D)
4. (A) (C)
5. (A) (C)
6. (A) (B) (C) (D)
7. (A)
8. (A) (B) (C) (D)
9. (A) (C)
主体潜能 家庭环境 成效 教学 社会教育 健康 精神价值 多样性
(B) (B)
(B) (B) (B)
(B)
舒适 (B) (B)
结果 教师
主体精神 校园环境
(C) (C) 综合教育
(C) 内在价值 统一性
(C)
(C) (C) 方法 学校 D)两个方面。
(C) 温馨 (C) 同步性
德育教育 (D) 外在价值
C)。
(D) ACD )。 集体主义
BCD )。 兴趣爱好
民主
精神素质 物理环境 (D) (D)
目标 学生
既包括主体的能动性、 创造性和自主性等精神因(D) (D)
道德素质
是自然环境与精神环境的中介。
社会环境
24. ( C)又称人工自然环境, 是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以自然物为基础的加工改造,
25. ( D)是活动课程构成的第一要素,预定着学生在一定阶段的活动中最终必须达到的发展水平。 26. ( B)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 27.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
(D) 技术教育
28. 创设( D)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 29. 素质形成本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 30.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 (二) 多选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 爱国主义 个性潜能
(B) (B)
个人主义 个性特点
(C) (C) (B)
(D) (D)
社会主义思想 优势潜能
它主要体现在( ABCD )。
B)判断。
(D) 专一性
实际价值
教育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发现他的(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 是由德育全面促进个体素质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 德育具有全面发展个性品德的功能
德育具有促进个体智能发展的功能
德育具有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的各种德性的过程中,使人们获得自我肯定、自我完善满足的本体功能 德育具有提高自我、发展自我、改造自我的功能 要做到严于律己,铸树典范,就需要教师做到( 首先要充分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 克服阻力,坚持实践
(D)
独立人格素质的地位作用主要表现在( 独立人格是保证所有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独立人格是充分发展自我的基础
(D) (B)
CD )。 追求目标必须崇高
竭力躬行,托以致远
ABCD )。
(B)
独立人格是立身取胜的必要条件
ABCD )。
独立人格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高质效传递知识信息的具体方法丰富多彩,要做的主要工作主要是( 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加强学校与社会知识信息的沟通和图书资料的保障 加强互联网络建设,实现整个知识信息便捷沟通和快速传递 压缩、减少知识信息重复交叉等无谓损耗 素质教育中的社会教化主要包括的内容是( 传授学习技巧
(B)
传授生活技能
BCD )。
(C)
传递社会文化
(D) 培养社会角色意识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途径具体到教学过程,应注意( 在教学模式上,推行普及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在教学组织上,实行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相结合 教学保障上要努力提供相应措施
ABCD )等几个方面。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实行统一性、多样性和自主性相结合 教育本质的核心是人的本性的发展,这是因为( 教育活动本身是人的本性的表现 教育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D)
10. 素质教育概念应该把握的要点是(
(B) ABCD )
ABCD )。
教育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人的本性
有了人的本性的发展,才产生了教育的政治功能、生产功能
(A) 它清晰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极其丰富复杂深刻的内涵,囊括了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整个教育研究过程形成的主
要共识性观点
(B) 把素质教育与以往各种教育从本质上区别开来,有助于化解和消除长期出现的各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困惑与思想迷惘 (C) 从总体上为所有从事教育的人们今后“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指出了重要的努力目标、方向 (D) 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外延
11. ( ABCD )是素质教育施教态度的基本方面。
(A) 忠诚职位,献身教育 (B) 尊重信任,深爱学生 (C) 竭力躬行,托以致远 (D) 严于律己,铸树典范
12. 教育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独立生活,使学生( ABCD )。 (A) 学会主动
(B)
学会消费 (C)
学会自理
(D)
学会交往
13. 教育是人的活动,是(
ABCD )。 (A) 以人为对象的活动
(B)
为了人的活动 (C) 自我认识、自我塑造的活动
(D)
自我改造、自我创造的活动
14. 以下有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B)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
(C) 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容易形成模式内化、拒绝
内化等偏差 (D) “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 ,一切围绕考试转 15. 思维素质形成需要教育培养,提高思维素质的方法主要有( ABC )。 (A) 摆正思维素质的重要地位 (B) 创造有益于提高思维素质的环境 (C) 积累思维素材,培养思维情趣
(D) 把握变化的思维客体,不断对确立的思维目标、程序和方法、手段等进行自我修正与整合 16. 教育机会平等所包含的含义是(
ABCD )。
(A) 受教育的资源分配平等 (B)
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平等 (C) 教育结果的相对平等 (D)
受教育机会平等 17.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应从(
BD )抓起。 (A) 个人道德素质
(B)
思想道德素质
(C)
法纪责任素质
(D)
学习素质
18. 课堂教学的地位与作用主要是(
ABC )等等。
(A) 教师能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对尽可能多学生的素质发展施加影响 (B) 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可以避免容易出现的走弯路现象
(C) 学生彼此间程度相近,易于互相讨论切磋,共同提高,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D) 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压抑了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 19. 素质教育主张( ABCD )。这就必须兼顾所有学生。
(A) 学生应各得其所、各展优长
(B)
所有学生都应公平享受教育权利
(C)
使各具个性特点和优势潜能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D)
不歧视或遗漏任何一位教育对象
20. 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是可行的,因为(
ABC )。
(A) 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主动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以及文明生活等方面的教育 (B)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沟通以至融合,将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
(C) 学校教育工作者具有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和专门的教育工作的经验,能够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任务 (D)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心,这样舍得投资,这样乐于接受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导
(三) 判断题:如发现选项为
A 和 B ,则正确选 A, 错误选 B
1.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是)
2.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一系列过程。
(是)
3. 对素质教育的探索研究,其中绝大部分工作是围绕教育起源问题展开的,它是当前这场教育变革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之一。 (否) 4.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个支柱” ,基础教育则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证”(是)
5.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需要充分挖掘和积极发挥学校的综合育人功能。 (是)
6. 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形成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首要任务之一。 (是)
7.
闲暇教育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