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2
某公司承接国际公寓工程,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5000m,地下2层,为人防和车库,地上12层,1~3层为公共建筑,4层以上为高档住宅。主体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类型为带柱帽式筏板基础,结构跨度大,结构形式复杂,钢筋采用HPB235级和HRB335级,钢筋接头采用绑扎、气压焊,地下混凝土采用C35/P8,地上混凝土采用C30级和C25级。
该工程的业主已委托该市某甲级工程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工程监理单位要求该施工企业开工前编制好该工程施工质量计划,做好质量预控工作。因此施工单位由项目质量总监组织质量部门人员编制了施工质量计划,同时建立了质量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办法,明确质量总监对项目质量控制负责,过程质量控制由每道工序和岗位的责任人负责。 问题:
(1)该工程项目质量总监负责质量计划编制的作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该项目建立的质量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办法中,明确由质量总监对项目质量控制负责的作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简述质量计划的定义和作用。
案例一答:
(1) 不正确。它违反了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编制的基本规定。 (2) 不正确。它违反了施工项目经理应对项目质量控制负责的基本规定。
(3) 质量计划是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和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
序的文件。对工程行业而言,质量计划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工程项目编制的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其作用是,对外可作为针对特定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对内作为针对特定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依据。
【案例2】
2
某网球管工程建筑面积25000m,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基础为筏板式基础,地下3层,地上12层,基础埋深12.4m,该工程位于繁华市区,施工场地狭小。 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对基坑进行了验槽,并对基底进行了钎探。发现有部分软弱下卧层,施工单位于是针对此问题制定了处理方案并进行了处理。基础工程正常施工,基础施工完毕后进行回填,填土施工前,施工单位按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处理。回填土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亦按规定进行了检查,其结果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问题:
(1)基坑验槽的重点是什么?施工单位对软弱下卧层的处理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2)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两家单位共同进行工程验槽的做法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3)施工单位应如何控制土方回填的质量?
案例二答:
(1) 验槽时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载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施工单位对软弱
下卧层的处理不妥。对异常部分,施工单位要会同勘察、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2)不妥。因为基坑验槽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设计、勘察等单位现场验槽。检查地基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是否相符,有无破坏原状土的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扰动现象,并做好基坑验槽记录和隐蔽工程记录。 (3)土方回填质量控制:
1)回填材料的粒径、含水率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2)土方回填前应清楚基地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积水,挖出淤泥,验收基地标高。 3)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经试验确定。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3%。冬季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
20%-25%,预留沉降量比常温时适当增加。土方中不得含冻土块及填土层受冻。
【案例3】
某基础公司承接了一项土方工程施工任务,由于现场条件较好,设计单位未对现场排水提出要求,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条件设置了排水沟,排水坡度2.5‰,场地平整完毕,施工单
2
位进行检查,每360m。取l点,共取了8点;长度、宽度和边坡均按每30m取1点,每边不少于1点。平整场地结束后,施工单位马上进行了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然后即进行土方开挖工作,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认真检查,因此土方施工工作顺利进行。 问题:
(1)施工单位对现场排水沟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请简要说明。 (2)施工单位场地平整后的检查数量是否符合要求?请简要说明。
(3)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定位放线时,应按设计单位的基础工程图对哪些方面进行复核核查?
(4)施工单位在完成基坑(槽)开挖后,通常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质量检验?
案例三答:
(1) 施工单位对现场排水沟的设置符合要求。根据规定,场地平整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排水沟方向的坡度不应小于2%。
(2)施工单位场地平整后的检查数量不符合要求,
2
平整后的场地表面应逐点检查。检查点为每100~400m取一点,但不应少于10点,该工程只取了八点;长度、宽度和边坡均为每20m取1点,而该工程按每30m取1点,不符合要求。
(3)施工单位按设计单位工程基础平面图对柱基、基坑和管沟的灰线进行轴线和几何尺寸的复核,并核查单位工程放线后的方位是否符合图纸的朝向。
(4)基坑(槽)常用检验方法有:表面检查验槽法、钎探检查验槽法、洛阳铲探验槽法及轻型动力触探法等。
【案例4】
2
某市建筑公司承建本市新闻文化中心(东楼)工程,总建筑面积约64394m,结构形式为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基础类型为预制桩基础,采用静力压桩的施工方法,主体建筑地下五层,地上二十二层,建筑檐高81.4m,该中心(东楼)工程与(西楼)工程连成一体,体现具有独立的交通体系、设备系统及一切配套设施。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采用全面质量控制原理,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问题:
(1)为满足合同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在进行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该公司应采取哪些主要对策?
(2)试述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观点。
(3)施工单位如何确定静力压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的顺序?
案例四答:
(1)质量控制的主要对策有:
1)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作质量; 2)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
3)全面控制施工过程,终点控制工序质量; 4)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 5)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6)严防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2)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全体人员同心协力,综合应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合理地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管理活动。基本观点:
1)全面管理的观点; 2)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3)预防为主的观点;
4)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5)文明施工的观点。
(3)静力压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根据桩的密集程度可采用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自中间向四周进行;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案例5】
某工程项目桩基工程采用套管成孔灌注桩,预制桩尖的混凝土强度为C25,采用锤击沉管的施工方法,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桩管灌满混凝土后开始拔管,拔管时,管内混凝土高度为1.5m,拔管速度控制在0.9~1.1m/min;施工过程中检查桩身直径,发现一处桩身直径与设计直径之比为0.9。 问题:
(1)该桩基工程预制桩尖的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要求?请简要说明。 (2)该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拔套管时管内混凝土的高度和拔管速度是否符合要求?请简要说明。
(3)施工过程中检查桩身直径,发现一处桩身直径与设计直径之比为0.9是否符合要求?请简要说明。
(4)套管成孔灌注桩施工结束后,应检查哪些内容?
案例五答:
(1)该桩基工程预制桩尖的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按照规定,预制桩尖混凝土强度应大于C30,而该工程混凝土强度仅为C25,因此不符合要求。
(2)该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拔套管时管内混凝土的高度不符合要求,拔管速度符合要求。按照规定,桩管灌满混凝土后开始拔管,管内应保持不少于2m高度的混凝土,而该工程施工时管内混凝土高度为1.5m,因此不符合要求。
拔管速度为锤击沉管时应为0.8~1.2m/min,该工程施工时拔管速度控制在0.9~1.1m/min,符合要求。
(3)施工过程中检查桩身直径,发现一处桩身直径与设计直径之比为0.9不符合要求。按照规定,套管成孔灌注桩任意一段平均直径与设计直径之比小于1,因此该工程不符合要求。
(4)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桩体混凝土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和承载力的检验。
【案例6】
某市建筑公司承接该市光明化工厂综合楼工程施工任务,该工程为六层底框架砖混结
2
构,东西长39.9m,南北宽8.8m,建筑面积2250m;采用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其上布置三条底层框架。该公司为承揽该项施工任务,报价较低,因此,为降低成本,施工单位采 用了一小厂提供的价格便宜的砖,在砖进场前未向监理申报。 问题:
(1)该施工单位对砖的采购做法是否正确,如果该做法不正确,施工单位应如何做? (2)施工单位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有哪些?
(3)为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施工单位对进场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是什么?
案例六答:
(1)施工单位在砖进场前未向监理申报的做法是错误的。
正确做法是:施工单位运进砖前,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工程材料报表》,同时附有砖的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按规定要求进行送检的检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
(2)现场进行质量检查的方法有目测法、实测法和实验法三种。 (3)进场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1)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2)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3)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损失;
4)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
5)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6)加强现场材料管理。
【案例7】
2
某建筑施工企业中标某市高层商业大楼,该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为56120m,地E32层,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其结构转换层复杂,钢筋种类及数量较多,钢筋接头采用绑扎、气压焊。
施工过程中,由于受现场钢筋尺寸的限制,有一根框架梁的受拉钢筋接头恰好位于第 二跨的跨中位置。另外为了节约材料,钢筋工长安排工人将加工剩余的约2m左右的钢筋 焊接接长到8m用到剪力墙中作为部分受力钢筋。
施工过程中,由于甲方提出变更,因此使工程暂时停工,致使部分水泥运到现场的时间已达到100d,复工后,为了赶工,施工单位认为材料保管良好,直接将水泥投人使用,施工完毕后检查质量符合要求。 问题:
(1)该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质量控制的对策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该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请简要分析。
(3)施工单位认为材料保管良好,直接将水泥投入使用的作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4)施工单位现场常用的质量检查方法及其手段有哪些?
案例七答:
(1)施工单位应采取的质量控制的对策如下:
1)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作质量; 2)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
3)全面控制施工过程,终点控制工序质量; 4)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 5)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6)严防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2)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
有一根框架梁的受拉钢筋接头恰好位于第二跨的跨中位置不符合要求。按照规定,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而框架梁的跨中是受力最大的部位,因此接头位置不符合要求。
钢筋工长工安排工人将加工剩余的约2m左右的钢筋焊接接长到8m用到剪力墙中作为部分受力钢筋,接头数量过多,不符合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的规定。
(3)施工单位认为材料保管良好,直接将水泥投入使用的做法不正确。原因是按照规定,在使用中对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而该批水泥运到现场已达100天。
(4)施工单位现场常用的质量检查方法及其手段有: 1)目测法,其手段有:看、摸、敲、照; 2)实测法,其手段有:靠、量、套; 3)试验法。
【案例8】
某单位拟建一栋职工单身宿舍,该工程为混合结构,横墙承重方案,承重墙外墙为370
砖墙,内墙为240砖墙,砖的强度等级为MU15,砂浆的强度等级为M7.5,非承重墙采用混凝土小型空气砌块。施工时,混凝土小型空气砌块的龄期为21d,施工采用钢管式扣件脚手架,施工过程中,刚好部分脚手眼的位置距离窗洞口150mm。 问题:
(1)该工程施工时,混凝土小型空气砌块是否符合要求?请简要说明。 (2)该工程施工过程中,脚手眼的位置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
(3)砌体施工时,哪些部位不允许留设脚手眼?
案例八答:
(1)该工程施工时,混凝土小型空气砌块不符合要求,按照规定,对于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应控制产品龄期超过28d时,方可使用,而该工程混凝土小型空气砌块的龄期为21天。
(2)该工程施工过程中,脚手眼的位置不正确。按照规定,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mm范围内,不得留设脚手眼,而该工程部分脚手眼的位置距离窗洞口150mm,因此不正确。
(3)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分设置脚手眼: 1)120mm厚墙体、料石清水墙和独立柱。
2)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4)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mm(石砌体为300mm)和转角处450mm(石砌体600mm)范围内。
5)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6)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7)施工脚手眼补砌时,灰缝应填满砂浆,不得用干砖填塞。
【案例9】
某县建筑公司承接了该县第一中学的一栋教学楼工程的施工任务,该教学楼3层,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砖的强度等级为MU15,砂浆的强度等级为M5,构造柱为240mm×2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钢筋为HPB235级,楼板采用预制空心楼板。 问题:
(1)该工程砌筑砂浆的质量控制要点有哪些? (2)该工程的构造柱与砖墙的连接应如何处理?
(3)建筑公司根据工程项目编制的质量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案例九答:
(1)该工程砌筑砂浆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是控制配合比、计量、搅拌质量(包括稠度、保水性等)、试块(包括制作、数量、养护和试块强度等)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应先退后进,预留的拉结筋应位置正确,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尺寸不应超过300mm。 (3)项目质量计划应确定下列内容: 1)质量目标和要求; 2)质量管理组织和职责;
3)所需的过程、文件和资源的要求;
4)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的及接受准则; 5)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及作业的指导书; 6)必要的记录; 7)所采取的措施;
8)更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程序。
【案例l0】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开发的某商品住宅楼由一家施工总承包单位承接,经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意后,该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屋面工程施工任务分包给某专业防水施工单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