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参考答案
单选:1.C 2.B 3.A 4.B 5.B 6.B 7.C 8.C 9.C 10.C 11.D 12.E 13.D 14.D 15.D 16.C 17.D 18.B 19.C 20.C 21.D 22.C 23.D 24.A 25.D 26.C 27.E 28.D 29.B 30.C 31.C 32.C 33.B 34.B 35.C 36.C 37.D 38.D 39. B 40.A 41.C 42.C 43.B 44.A 45.E 46.C 47.C 48.D 49.B 50.D 51.B 52.D 53.C 54.C 55.E 56.D 57. C 58.D 59.C 60.E 61.B 62.C 63.D 64.B 65.E 66.E 67.B 68.B 69.B 70.A 71.A 72.B 73.C 74.D 75.D 76.C 77.D 78.A 79.A 80.E 81.B 82.A 83.D 84.C 85.D 86.B 87.E 88.C 89.E 90.C 91.C 92.C 93.C 94.A 95.A 96.A 97.B 98.A 99.C 100.C
多选:1.CE 2.BDE 3.ABCDE 4.ABCDE 5.ABC 6.ABCE 7.ABCDE 8.DE 9.BCD 10.ACDE 11.ACD 12.ABC 13.BDE 14.BCE 15.ACE 16.ABCD 17.BDE 18.BDE 19.BDE 20.ABCD 21.ACD 22.ABDE 23.ABCD 24.BDE 25.ABCD 26.ABE 27.AE 28.ABCDE 29.BDE 30.ABCDE 31.ABCDE 32.BCDE 33.CD 34.ACE 35.ABCE 36.ABD 37.BCDE 38.ABC 39.ABCD 40.ABCDE 41.ABC 42.ABCDE 43.ABCD 44.ABC 45.ABE 46.ABCD 47.ADE 48.BCD 49.ABE 50.ABD
填空:
1.顺证。逆证
2.柏油样黑。血色鲜红。 3.尿血。血淋 4.内治。外治。 5.火毒。 6.托。补。
7.药线引流。导管引流。 8.颐颌间。
9.风热。肝脾郁火。 10.内侧。外侧。 11.易受压和摩擦。 12.骨与关节结核。 13.乳头
14.乳房结核。 15.肿瘤。
16.阴阳平衡失调。
17.气瘿。肉瘿。石瘿。瘿痈。
18.单纯性甲状腺肿。部分地方甲状腺肿。 19.结核。随吞咽。 20.气管。食道。
21.血管瘤。毛细血管瘤。 22.颈部。耳之前后。 23.TAO。ASO。DF。
24.局部缺血期。营养障碍期。坏死或坏疽。 25.产后。创伤。 26.冻伤。
27.红斑。水疱。焦痂。 28.皮肉破伤。风毒之邪。
29.头癣、手足癣、体股癣、甲癣、花斑癣 30.解热镇痛 、磺胺
31.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炎型、红皮病型 32.淋病双球菌 33.急性、亚急性 34.水疱型、糜烂型 35.实证、肺脾心
36. 荨麻疹样型、多形红斑型、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固定性 37.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掌跖疣 38.精化传染、气化传染、胎中染毒 39.直肠骶曲,直肠会阴曲 40.无瓣膜,呈网状结构
41.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坐骨直肠间隙 42.原发性内口,瘘管,继发性外口
43.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 44.正常功能睾丸的存在、高龄 45.溺窍、精窍 46.腰腹绞痛、血尿
47.胆囊炎、急性阑尾炎
48.前列腺癌、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49.子痰、嵌顿性斜疝、睾丸扭转、睾丸肿瘤 50.狐疝、睾丸肿瘤
名词解释
1.疡 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2.护场 “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
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作肿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3.袋脓 溃后疮口较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
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4.胬肉 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创面或暴翻于创口之外的腐肉。
5.痈 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6.疽 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7.疖 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8.疔 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9.根盘 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10应指 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11.托法 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
和内陷的治疗法则。
12.补法 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
13.流注 是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14.有头疽 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15.无头疽 是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的统称。
16.丹毒 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17.走黄 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
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
18.内陷 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
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
19..窦道 是一种只有外口而无内孔相通的病理性盲管。
20.乳核 是发生在乳房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 21.乳岩 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
22.肉瘿 是瘿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其临床特点是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
柔韧而圆,如肉之团,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发展缓慢。
23.瘰疬 是一种发生于颈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
24.瘤 是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机体组织间而产生的结块。 25.血瘤 是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纵集而形成的肿瘤。
26.肉瘤 是发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
27.乳痈 是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28.失荣 是发于颈部及耳后的岩肿,因其晚期气血匮乏,面容憔悴,形体消
瘦,状如树木枝叶发枯,失去荣华而,命名。
29.丘疹:为局限性隆起皮面的丘形小粒,直径小于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 30.斑疹:为皮肤局限性的色素改变,既不高突,也不凹下,一般小于2cm。 31.风团:为局限性水肿性隆起,表皮无受累。存在时间短暂,可在数小时消失,伴剧痒。
32.蛇串疮:是一种起红斑、成簇水疱、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33.药毒: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皮肤外用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
34.同形反应:因摩擦、外伤、针刺,正常皮肤出现新皮损,常见于进行期皮损。
35.牛皮癣:是一种以皮肤苔藓样变及剧烈瘙痒为特征的常见的慢性皮肤病。 36.血管性水肿:单纯发生眼睑、口唇、阴部等组织疏松处。水肿处皮肤紧
张发亮, 境界不清,为不可凹陷性水肿,为荨麻疹特殊类型。 37.淋病: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性炎症性疾病。 38.梅毒:由苍白螺旋体引起慢性性传播疾病。
39.肛管直肠环:外括约肌的深、浅二部围绕直肠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一肌环,称为肛管直肠环。 40.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管下端皮下血栓形成或增生的结缔组织,俗称痔疮。
41.肛漏: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也称肛瘘。
42.脱肛: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43.齿线:肛瓣与直肠柱的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称为齿线。
44.精窍:男性生殖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 45.溺窍:泌尿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
46.子痈:睾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以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为特点。
47.子痰:发于肾子的疮痨性疾病。其特点是肾子部有发展缓慢的肿块,肿块可与阴囊粘连,化脓破溃,溃后流出脓液稀薄如痰,易成窦道,经久不愈。 48.水疝:阴囊内有水湿停滞,不红不热,状如水晶为特征的病症,相当于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
49.精浊:尿道口常有精液溢出的生殖系炎症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前列腺炎。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并伴有会阴部等胀痛不适。分为急性及慢性前列腺炎。
50.精癃: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特点以尿频、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为主,严重者可发生尿潴留或尿失禁,甚至出现肾功能受损。现称之为“精癃”。 简答:
1、起病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
2、疔形虽小,但根脚坚硬,有如钉丁之状,病情变化迅速,容易造成毒邪走散。 3、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触诊时四指并拢,以指腹平放在乳房4个象限,继而触摸乳晕、乳头,最后触摸腋窝及锁骨上、下区域。
4、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似岩穴,凸如泛莲。 5、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界限、疼痛、内容物。
6、瘿痈是瘿病中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炎症性疾患。特点:结喉两侧结块,色红灼热。疼痛肿胀,甚而化脓,常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7、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紫暗,或呈局限性柔软肿块,边界不清,触之如海绵状。 8、脱疽多由素体脾气不健,肾阳不足,又外受寒邪而发病。脾气不健,化生不足,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四末,寒邪侵及血脉之气血凝滞、经络阻遏不通,不通则痛;四肢气血不充,失于濡养,则皮肉枯槁不荣,表现为苍白、干燥、肌肉萎缩等。寒邪郁久而化热,热甚肉腐而致焦黑坏色,甚则趾节脱落。病久耗伤气血,亦可导致气血两虚。
9.出现发凉、怕冷、酸痛、麻木、皮肤温度略低于健侧,有间歇性跛行。患足可出现出汗减少,趾甲生长缓慢。患足足背动脉搏动可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小腿出现游走性红硬索条(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10.局部性冻疮以局部肿胀发凉、搔痒、疼痛、皮肤紫斑,或起水泡、溃烂为主要表现;全身性冻疮以体温下降、四肢僵硬,甚则阳气亡绝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11.小面积轻度烧伤,可单用外治法;大面积重度烧伤,必须内外兼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治原则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为主。外治在于正确处理烧伤创面,保持创面清洁,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深Ⅱ度创面要争取和促进痂下愈合,减少瘢痕形成。Ⅲ度创面早期保持焦痂完整干燥,争取早期切痂植皮、缩短疗程。
12. 风热疮:多发于躯干、四肢近端。皮疹为椭圆形红斑,长轴沿肋骨及皮纹方向排列,鳞屑细小而薄。病程4~6周,退后不易复发。
白疕:皮损为大小不等红色斑丘疹;上覆较厚的银白色鳞屑;搔抓后有点状出血;部位多在头皮,四肢伸侧,重者泛发;病程长,反复发作。 13.分三期
进行期:新皮疹出现,旧皮疹不断扩大,鳞屑厚、红斑明显,瘙痒剧,同形反应阳性。
静止期:病情稳定,基本无新疹,旧皮疹也不消退。
退行期:炎症浸润逐渐消退,鳞屑减少,皮疹缩小变平,颜色更淡,皮疹周围有白色晕轮,临床痊愈。 14.
急性湿疹 接触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