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 物理电子学(080901) 电路与系统(080902)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0809Z1) 集成电路设计(99J2)
二、培养目标
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在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方面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并掌握必要的相近学科的一般理论与专门知识,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原创精神和学术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向
1.物理电子学:包含光电技术与光电工程、空间信息技术、成像信息技术、微波/太赫兹波光子学、量子信息学与技术等专业方向;
2.电路与系统:包含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综合仿真与评估、数模通信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与情感计算、图像获取/处理/压缩与分析、红外目标跟踪制导等专业方向;
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包含微纳电子学及系统、抗辐射电子学、微纳新材料与新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及微集成传感器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等专业方向;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包含射频/微波与毫米波电路与系统、通信和天线工程、计算电磁学、雷达目标特征测量与仿真、微波遥感等专业方向;
5.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包含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与评估、信号完整性、抗干扰理论与应用、电磁环境效应、虚拟仪器与自动测量控制系统等专业方向;
6.集成电路设计:包含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生物医学信息获取与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嵌入式技术等专业方向。
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国际联合培养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本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8个月。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如下表所示。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对研究生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培养层次,要取得相关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表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学术型硕士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 结构 类型 学分 小计 总学分 学位理论课程 公共课 ≥6 基础及学科 理论课 ≥14 跨学科课 ≥2 选修课 ≥0 专业 实验 ≥3 综合实践环节 教学实践 1 学术 报告 1 文献综述 与开题报告 1 ≥30(需同时满足各类学分小计和总学分要求)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为学位必修课(环节)和学位选修课(环节)。 1. 学位必修课(环节)
学位必修课指获得本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所必须修学的课程和环节,包括: (1) 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专题课等。参加非英语语种考
试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建议修学英语一外。
(2) 学科必修课:包括校基础理论课、一级学科理论课和专业课。 (3) 跨学科课:在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课;
学位必修环节包括:专业实践、学术报告、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学位选修课
学位选修课不做最低学分要求,导师可根据硕士研究生知识背景情况及课题研究需要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指定选修公共课、本专业课或跨专业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德、日、法等)的硕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作为二外;对缺少本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跨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将2-3门本学科的本科核心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所修课程记录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3. 课程设置(见附表) 4. 学分要求
要求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依据培养方案,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硕士研究生可根据导师的安排在1年内完成课程学习。 附表1: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七、主要培养环节及基本要求
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本学科的培养方案,在硕士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位论文要求的基础上,由导师或指导小组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2周内制定,研究生据此计划在网上办理选课手续。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计划应在开题报告中详细描述。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后不应随意变更。 2.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环节为必修环节,包括专业实验课程或实践项目和教学实践。以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根据培养计划、研究兴趣,按照知识和能力结构中的规定,选择完成不少于3学分的专业实验课程或实践项目,由实践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记载成绩。
学术型研究生还应完成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可安排辅导、教学实验等。教学实践由负责教师写出考核评语,并应附有学生的考核打分表。 3. 学术报告
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及文化氛围,引领前沿、激发兴趣、拓展知识跨度和学术视野。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选听学术报告总数不少于10次;提交总结报告和《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学术活动在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
八、学位论文及相关工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