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翻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胡学坤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9年第3期
【摘 要】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要,各大高校全面开设了笔译类相关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与综合实力。但是,目前高校的翻译教学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即师生角色出现错位、教学理念不明确、课堂教学时间相对不足、教学效率低下等。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将其应用到翻译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相关难题,还与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创新性学习方式需求相符。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翻译教学的不足,提出了微课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的翻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能为翻译教学提供更多帮助。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译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多元系统视角下陕西文学对外译介研究》(项目编号:XSYK18041)部分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胡学坤。
翻转课堂的特点及其作用
1.特点
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逐渐内化、吸收课堂知识。此教学模式的不足在于学生没有提前预习知识点,课堂知识传播以教师为主导,授课方式以灌输为主,从而直接影响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充分发挥。另外,学生在课后内化知识时,因为缺少教师的参与,一旦遇到难题就会备受阻碍,导致学习效率大大下降。教师与学生之间若缺少互动,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培养。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前利用视频或开放式学习平台督促学生提前学习,以完成课前作业的方式吸收知识;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与学生进一步讨论他们在观看视频时遇到的问题,并以实践锻炼、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知识点的吸收,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方式更加灵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习形式、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等方面与建构主义理论密切相连。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能动的动态化过程,学生基于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在更加真实的情境下,以相互合作交流的方式自觉构建知识,以此重构学生的认知结构[1]。
2.重要作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翻译课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在翻译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学习,担任着指导者与协作者的角色。在课前,教师需要制作各式各样的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在课堂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并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课后,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网络学习活动,并实时跟踪他们在翻译知识与技能上的有效应用。此时,学生已成为构建知识体系的主导者,能够自由主导学习时间、环境、内容、方式等,以此实现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与中心地位[2]。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翻译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和吸引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督促他们主动深入探究相关知识与专业技能,从而改变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提高翻译教学的创新性与科学性。
基于微课的翻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整合教学内容
基于微课的翻译翻转课堂教学涉猎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含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与技能的课件、适合进行翻转教学的资源与学习网站等。在课前,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和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在课中,教师有时间全面加强并锻炼学生的文本翻译能力。在课后,学生通过合理利用翻译教学资源锻炼翻译能力,以文本内容作对比深入学习,还能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及时解决自己的疑惑。总而言之,教师必须亲身参与制作教学微课视频和课件,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翻译实践训练,并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实时反馈、公正评价,随后就学生的反馈情况对翻译教学内容再进行适当调整[3]。
2.设计教学任务
构建健全的基于微课的翻译翻转课堂教学任务体系包含翻译课前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任务、课后教学任务,教学任务体系的统一性在很大程度解决了翻译教学课时不充分、学生缺少实践锻炼机会等相关问题。以翻译教学中的长句翻译为例,教师应合理设计并安排具体教学任务。如,教师首先在课前布置好教学任务,随后,学生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翻译微课以及翻译网站自主学习长句翻译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全方位呈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面对面沟通和小组相互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还要在课堂上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利用长句翻译知识进行实践训练,进一步内化、吸收课前翻译知识与技能,培养其长句翻译专业能力。学生在翻译训练中发现问题可以与教师实时沟通,寻求帮助。在课后,教师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通过专题翻译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与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全程跟踪学生的课后翻译实践训练状况,便于调整课程计划。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确保学生有效内化、吸收长句翻译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与水平。
3.构建技能训练模式
在翻译教学中,技能锻炼是重点所在。教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科学整合翻译技能,建立健全适宜学生接受的认知体系及翻译技能训练模式。学生的翻译技能训练应从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出发,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平行文本应用能力、双语转换能力、双文化转换能力等。就文本分析能力而言,在翻译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课前学习、课堂训练、课后拓展深化的模式,提高自身翻译技能。在课前,教师将文本分析能力培养转换成多媒体课件与微课,提前传输到教学平台上,督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进行测试并完成作业。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总结并相互讨论文本分析,针对文本实例分析开展实践训练活动。在课后,学生应全面加强实践,并进行拓展训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占据翻译技能学习与训练的主体地位,遇到难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有效帮助与指导。基于微课的翻译翻转课堂技能训练,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时间与地点,结合自身状况强化翻译技能学习中的深度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与习惯[4]。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利用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多元评价方式。在翻译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应切实体现到翻译学习评价中,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另外,在翻译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及翻译项目实践成果展示都应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根本不能满足学生评价所需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所以,要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翻译教学评价模式。在翻译评价体系中,应实现主体多元化,在评价中引进学生个体与小组成员,构成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的双重评价模式。同时,基于在线交流与课堂交流,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详细了解自身状态,并能针对性地进行自我修正与提高。此外,学生小组互相评价能够创造良好的竞争与进步氛围。基于微课的翻译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由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阶段测试评价所构成的多元化翻译评价模式,可以更加高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与能力水平。
5.教学成效分析
在翻译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与翻转课堂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提高了学生的翻译技能。大多数学生会在课前预习翻译知识与技能,自主完成微课学习,能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文本翻译中,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翻译技能,并将其应用到翻译实践中。第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积极性。在翻译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依据自身状况适当调整学习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并基于网络与教学平台和教师进行有机互动;在课堂上,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展示翻转流程与成果,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高。第三,在翻译翻转课堂教学环境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以评价促进练习,以练习促进教学。第四,在翻译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着指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学生是翻译知识与技能的构建者,是课堂的主体与中心,这样一来,其协作学习能力能得以明显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大大提高。
基于微课的翻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利用微课平台学习生词及例句
学生在练习英语翻译能力的时候,应注重吸收词汇,增加词汇量,熟记英语单词,提高同声传译能力。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意思相似或者相同的单词,也会遇到一词多义的现象,例如gift作名词时表示礼物、赠品、天赋、才能;作动词表示赠送、馈赠;作及物动词则为向……赠送,这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此,教师应基于微课平台为学生展示词汇的所有含义并举例,帮助学生了解此单词在不同语境和语句中的不同含义,以实现有效记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
2.利用微课平台扩充知识量
在讲授商务英语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微课为中心介绍一些专业知识与固定句式,然后在翻译翻转课堂上让学生观看欧美企业的工作视频,模拟商务英语相关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翻译能力。
3.利用微课平台增加文化艺术氛围
在解析英国与美国文学史时,教师应重视提高微课的文化艺术氛围,引导学生对欧美文学进行全方位认知,学习英语与汉语文化的互译方式,在锻炼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文学素养与文化修养。例如,在讲解《飘》的时候,让学生在翻译翻转课堂教学中进行欣赏、翻译,并将精彩片段以演讲的方式重新演绎。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详细阅读英文版原著,并撰写读后感,以此增强学生的翻译能力与表达能力,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魅力。
4.实现课前、课内、课后的有机衔接
教师应正视微课教学目标,保证课前、课内、课后的有机衔接。要以微课平台为辅助,构建大学英语翻译学习网络,在英语知识库中增加各种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定期选取作品阅读并进行翻译。例如,学生可以参考英语影视文学、英汉互译名著、英语国家风俗习惯与人文历史等资料进行学习。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在课后随时学习英语知识,还能锻炼其英语翻译能力,扩展其英语文化视野,逐渐提高其对翻译知识与技能的认知和理解,使其直接学会如何应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