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人不相干预论
批判天人感应论,发展了天道自然论。 2.国家起源及本体论
国家起源于人类社会自身矛盾激化。 3.礼刑论
4.政治革新论
早年以“致大康于民”为理想,后来参加了永贞革新,提出了许多政治革新主张,包括政治制度、用人制度和税赋制度等。 13.张载的政治思想 1.“仁道及人”的民本思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的一句名言。 将修身的伦理推广到他人,就是仁政的施行方法。 2.“井地治天下”的均平思想
以井田方法解决天地兼并所造成的贫富不均问题。 14.朱熹的政治思想 1、理气论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 2、“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3“仁义为先”的义利之辨 4、“足食为先” 的民本思想 5、改良积弊的政治主张 15.黄宗羲的政治思想 1.论天下为公
它所要求的是关心他人、扶危济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追求平等、公正,视公共利益高于一切。 2.民本思想
黄宗羲和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是明代中国民本与民主思想萌芽的代表人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官员应当“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3.论变法救世
黄宗羲批判了儒家的法先王和“有治人、无治法”思想。提出了新的救世思想。 16.顾炎武的政治思想 1、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强烈批判君主个人独裁和专断,认为专制君主集权于一身,无法胜任治天下的重任。 2、分权众治的政治主张 分权的必要性:“人君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分权的基本内容:“辟官、莅政、理财、治军”。分权的基本构想:“寓封建于郡县之中”。“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17.林则徐的政治思想 1、民本思想:“民心可用”、“民力可恃”。民富而安。 2、爱国思想:提倡禁烟,抵抗侵略。 18.龚自珍的政治思想 1、倡导“通经致用”:学术与政治一体,学术研究政治,为政治服务。
2、倡导议政,提倡变法。
3、倡导改革:政治上主张改变君主专制,实行君臣合力共治天下;整顿吏治,杜绝贪污和营私舞弊。经济上主张限制土地兼并,防止贫富差距拉大等。 19.洪秀全的政治思想 1.皇上帝思想
“独一真神唯上帝”。 2.平等思想
经济平等、政治平等、男女平等、民族平等。 3.天国思想 4.变革思想
“行见天下一家,共享太平”。除妖反清。 5.治国思想
实行公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分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20.洪仁玕的政治思想
1、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建议天王多与众人商量:“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 2、反对人治,讲求法治。“有法制而后有国家,此千秋不易之大经”。要求官员带头执法。 3、学习西方经济和福利政策。 21.李鸿章的政治思想 1.“外须和戎,内须变法”
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 2.“求强求富”的变法思想 22.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1、维新变法思想
梁启超的变法思想也和其他维新派一样,以救亡图存为急务。梁启超倡导的变法维新思想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第一,全面促进经济发展,兴交通,清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不利大素;第二 ,废科举,兴学堂,改变官制;第三,建立法制,借鉴西方各国法律以完善中国法制;第四,兴民智、实行君民共主;第五,设报馆,译西书,宣传维新变法。他的维新思想侧重于通民智,认为只有开通民智,废除科举,人们获得民主权利,国家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2、民权思想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先后发表了《变法通议》、《古议院考》等多篇文章,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他的民权思想:其内容大体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变专制制度为议院制是变法的本原;_二是宣传民权代替君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三是提出地方自立的主张。
三、论述
1.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政治思想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政治思想最主要的就是各个阶级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国家的产生、性质和作用,以及如何维
持国家政权的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中国政治思想史主要阐述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思想,以及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关于政治哲学问题
2.关于社会模式的理论(又可称之为理想国的理论) 3.治国的方略和政策 4.伦理道德问题
2.论述道家弱用之术的构成内容。 弱是道德的根本属性,“弱者,道之用”。
1、静观。动、变化只是暂时的现象,静是事物的本质,动是变态,应该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临事不惧,镇静自若”。 2、守弱用柔。“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 3、知盈外虚。指哲学上量的问题。 4、居上谦下。居上示尊,以下安上。
5、不争之争。并非绝对不争,以不争达到争的境界,具体形式有:(1)争众人之不争;(2)曲线之争;(3)设法使对方不争。 6、知微,治于未乱。 7、创造条件使对方失败。“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8、以曲求全。
9、深藏不露。以虚掩实,“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以上举措在实际生活中会导致进取的丢失。
3.试论述“仁政”的内容。 1、 “取民于有制”(《滕文公上》即反对统治者对人民的巧取豪夺和竭泽而渔,认为取之于民应有限度和定制。具体措施有:“省刑罚,薄税敛”(《梁惠王上》),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对农民“耕者助而不税”(《公孙丑上》)意思是说,农民种公田的给予帮助,而不征私田之税。这对于农民开垦荒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制民之产”即主要是给民以“恒产”。他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心,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梁惠王上》)要使人民的生活能达到养活父母妻子儿女,好年成过得去,凶年不至于饿死,就要给民一定的“恒产”。主要是指足够的土地和宅院。人民安心生产,安居乐业,就不会犯上作乱,“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梁惠王上》)。给民以“恒产”,是对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双方“双赢”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3、“关市讥而不征”(《梁惠王下》)“关”即道路上的关卡;“市”城镇中的市场;“讥即审察、稽查之意。就是说对“坐商”和“行商”只进行管理,而不征收各种名目繁多的税费。这种主张显然对工商业的繁荣和发展市非常有利的。 4、“泽梁无禁”(同上)即开放一切水域和山林,使民致富。但“泽梁无禁”,并不是滥捕、滥伐《他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梁惠王上》)“数罟”即细密的鱼网。既要利用自然,又要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这对今天来说都搞得很糟糕,而两千多年前的孟子都认识到了,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
“仁政”的内容很丰富,还有不违农时、勤耕农事、体恤孤寡、罪人不孥、整顿吏治、尊贤用贤、勤政爱民等方面内容 。
4.论述墨家兼相爱、交相利说的内容与特点。
尧舜禹与三代是大治小乱的时代,而墨子所处的时代为大乱的时代,“国之与国之相改,家之与家之相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善”。 1、提出的原因
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其根源于人的自爱,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自利。 2、解决的办法
兼相爱、交相利,前者是精神需求,后者是实际生活中的内容。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国身若视其身,??” 缺乏实现的客观条件,具有空想性;
积极的一面是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 3、交相利的内容
(1)起点是保证每个人“生利”,即衣食有保障; (2)基础是珍惜财物,保证财尽其用;
(3)从实际效用看,是财物发挥其作用,即注重实际效用; (4)表现为一种精神活动,敬事鬼神,“事鬼神和亲,和亲则生利”。 4、兼相爱、交相利是可行的 (1)在古代就实行过;
(2)从君臣关系看,君主提倡,天下响应; (3)人与人之间存在投桃报李的心理。 5.论述玄学的基本特点。
1、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
2、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把“无”作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崇有论者裴頠则认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为体。
3、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贵无派把“无”当作“有”的存在根据,提出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 ;郭象则主张独化说,认为“有”是独自存在的,不需要“无”作为自己的本体。
4、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目的。王弼用以老解儒的方法注《易经》和《论语》,把儒道调和起来,认为名教是“末”,自然是“本”,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现,两者是本末体用的关系。郭象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理论,认为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是一致的。阮籍、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表现出反儒的倾向 。
5、以“得意忘言”为方法。针对汉儒支离繁琐的解释方法 ,王弼、郭象等强调在论证问题时应注意把握义理,反对执著言 、象 ,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
6、以“辨名析理”为其哲学的思维形式。玄学家重名理之辨,善作概念的分析与推理,辨析名理是其思维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 6.论述贞观集团的治国策略。 1.求谏纳谏 重谏观:“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 崇谏观:“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纳谏观:纳谏如流。“恐人不言,导之使谏”。尽管他有时也听不进过分直率的谏言,但他一般能克制自己。 2.重农 3.轻摇薄赋
唐太宗十分注意安定社会和发展经济,他说过:“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君道》)从“存百姓”出发,贞观之政务从“简静”。具体做法包括四个方面:“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4.重贤 重才:“为正之要,惟在得人”。“政治之术,在于得贤”。 选才:“贤能”为选才标准。 用才:“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驭驾英才,推心待士”。 5.依法治国:治民必严格治吏。 6.民族政策
太宗对边疆少数民族并不是一味征伐,而是注重和平交往。对少数民族首领频频推行和亲政策。唐太宗晚年总结自己的民族政策时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7.论述李觏的义利观。
李觏的义利观主要体现在他的利欲论中。李觏的义利思想前后经历两个阶段,其早期的利欲观主要论证了求利的合理性和利与义的统一性。关于言利的合理性问题,首先,李觏认为“夫礼之初,顺人之性欲,而为之节文者也”,这就是说李觏认为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是自然的,为了满足这种欲望而进行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求利,是礼仪产生的基础。而且“食不足,心不常,虽有礼义,民不可得而教也”,也就是说失去了物质利益这个前提,礼仪也就不能够存在了。李觏不仅把礼义从抽象的理论说教中,还原为实在的经济生活,而且明确地指出:没有利欲这个前提条件,就没有礼义的起源,伦理纲常也就不能赖以生存了,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利欲的合理性。该种认识中和了传统的义利思想“义重于利”的极端认识。而关于义利统一性的认识上,为了论证利与义的统一性,李觏在理论上提出了自己的新的解释。李觏突破了历史上将礼、乐、刑、政、仁、义、理、智、信并列的传统说法,而是把礼抬高到首位,认为礼是其余七者之本,这七者实际上就是礼的体现。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把经济生活纳入到了礼的内涵,认为物质财富本身也是礼义的组成部分。 8.试论述朱熹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理气论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规律。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是第二性。
动静观
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
格物致知论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知轻行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心性理欲论
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是专指理言,有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
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 9.谭嗣同的政治思想 1、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最富有哲学气质的思想家之一,他写《仁学》是企图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世界观,作为维新变法运动的理论基础,谭嗣同的社会政治思想就是从他的哲学思想直接演绎而来的。他把维新变法的变化发展思想通过“器道观”和“仁一通”学说上升到宇宙总规律的高度,从而也把当时资产阶级所倡导的商品生产和自由流通与民权平等的政治要求说成是永恒的客观准则,同时他的学说中包含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直接引出了他的激进的社会批判的逻辑结论。
2、对封建道德和社会制度的批判
在《仁学》中,谭嗣同提出冲决一切网罗,“冲决君主制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大胆地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纲常礼教和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他政治思想最深刻,最重要的特色,其激烈程度远远超过康有为等人。
中国政治思想史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