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特殊检查科(室)管理工作制度汇编
放射影像科工作制度
1. 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像检查应事先预约。
2. 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特检摄片和重要摄片,等观察胶片质量合格后方可嘱病人离开。
3. 急、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4. 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具有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进修或轮转医师书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5. 图像刻录光盘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刻录光盘都应由专人登记、归档、统一保管,调阅图像资料需填写申请单、并有经治医师签名负责;院外借阅除经医务科批准外,应办理相关手续。
6. 每天集体阅片,经常研究诊断质量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7.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射线辐射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按规定统一安排休假。
8. 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机器设备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放射影像检查登记室制度
1. 凡来科作常规摄片、特殊检查的病人必须作好登记。
2. 每个病人在登记时,对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部位、收费等逐项作详细登记。
3. 每个病人必须在申请单上准确填写ID、收费情况及注意事项, 并交给检查室工作人员进行检查。
4. 凡特殊检查患者,必须填写预约通知单,写明预约检查日期、注意事项,遇有特殊情况与科主任联系解决。
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应文明礼貌用语,热情接待患者,认真解答病人的咨询,非登记室人员不得入内,严禁在登记窗口闲谈、嬉笑、干私活等有碍观瞻之事。
医学影像档案管理制度
1. 本科室采用刻录光盘作为保存医学影像资料的手段,刻录光盘必须妥善保管。
2. 凡来科检查者的X线片完全交由患方,科室由专人负责及时刻录光盘,确保刻录完成后方可删除硬盘内患者图像信息。
3. 刻录光盘用专用柜由专人保管,其光盘必须编号,有序排放,且不办院外借阅手续。
4. 院内各临床科室医师对所主管病人的X线片若要调阅,可有诊断医师帮助办理,非本院医生不予办理,若系院外调阅,必须由医教科备案,持单位证明办理相关手续方可。
5. 凡住院病人的X线片由患者及家属妥善保管,如系丢失重新打印,需缴纳胶片工本费后,由诊断医师负责办理。
非本科室工作人员不得入档案室内,更不能抽调档案或/和办调阅手续。
特殊检查预约制度
1. 科内的胃肠钡餐检查,各种血管造影,子宫造影,肾排泄性造影,瘘道造影,椎管造影及其它凡需作术前准备的X线检查,均按预约日期进行。
2. 无论病房、门诊病人来我科作特殊检查前,均必须按我科预约通知单中的要求进行准备,若有不详之处,须与我科联系,若未按预约要求准备,则特殊检查当日不能进行或改日预约。
3. 凡特殊检查申请单均由本院医师填写,先交费,再预约,按预约通知单进行准备。
4. 凡来科预约而未按时检查者,在检查前又未与本科联系者,作过期处理。 对来我科特殊检查病人,科内特检医师必须于检查前一日联系、检查病人,询问病史,作好术前准备及不良反应应急处理预案。
放射介入、血管造影前讨论制度
1. 放射介入技术应用,血管造影的病人必须住院后进行检查。
2. 各科需申请放射介入或血管造影病例,必须认真填写申请单,并由特检医师下病房检查病人,查阅病历,了解病情。
3. 凡作放射介入或血管造影的病例,均须在科内作术前讨论,由特检医师作介绍,然后由科主任或/和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综合讨论意见后,确定检查日期,发送通知单到病房作术前准备,术前谈话经家属签字同意并认真核查有关适应症和实验室检查。
凡科内新开展的放射介入、血管造影项目均应上报医教科,在每开展项目前必须请医教科及有关临床科室一同讨论,经医院学术委员会论证批准后,在科主任主持下,开展新项目检查工作。
X线诊断报告签阅制度
1. X线诊断报告必须逐项填写,字迹清楚,用词恰当,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描写合理,诊断意见确切,签名正确无误。
2. 凡在科内的住院医师,实习医师,进修医师等书写之诊断报告均经本科高年或总住院医师或/和主治医师签名后发出。
3. 凡新来科的住院医师除急诊值班时的急诊报告发出外,其余的书写报告均须由上级医师签名。
4. 每日的诊断报告均由主治医师主持签发,凡疑难病例诊断报告,由值班医师书写后由科主任或/和上级医师签发。
5. 科主任或/和上级医师在签写下级医师的报告时,必须认真修改,签名恭正。
诊断报告实行报告医师和审核医师双签字,可以是印鉴、电子签名 ,但必须有一方是手写签名。
X线诊断报告追踪制度
1. 凡经X线诊断的住院病例,经手术或组织学检查证实者,均列为诊断追踪对象(门诊病例不包括在追踪之列)。
2. 每月派专人追踪一次,时间定为每月上旬7-8号。
3. 追踪内容按病例追踪登记簿逐项填写,特殊情况应在备注中说明,以备复核。
4. 目的:首要作为积累经验,提高诊断水平,其次作为质量考核依据,供上级检查参考。
5. 每季度末将病例集中,由诊断组共同分析,借以找出经验教训,提高诊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