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组理论学习
时间:年 月 日 地点:教研组办公室 参加人:全体组员 内容:理论知识学习 过程:
一、组长主持学习
当前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和身体、心 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基础教育。相对应试教育讲,它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 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柳斌《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国家教委颁布的新编订的《 全日制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强调了历史学科“具有认识社会和教育的功能,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 交等活动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中历史教育“对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素 质;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作用”。中 学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目标和任务与素质教育指向是一致的,应该把素质教育当作首要任务来完 成。
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表明,历史课堂以传授和记忆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完全不适合社会 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要把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主要任务;把以
教师或教材作为 教学的中心,转变到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占主体地位;把注重学习的结果,转变到注重学习的过程;把侧重学习 的内容,转变到侧重学习的方法;把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转变到强调教与学方法的结合,尤其强调学生 学习的方法;把注重学生识记知识的活动,转变到注重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活动;从封闭式的教学组织形 式转变到开放式教学形式。这是教学观念的大转变。从实践上说,则要抓好三个“注重”。
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在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 识和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即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 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把被动接受“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 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参与要落实在整个教与学过程落实在课堂。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 不是结果。”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了学习的过程。所 谓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动机的培养和探究方法与思路的发展。激发学生学史兴趣,使学生爱学 历史,这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也就是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如果 能不断爆发思维的火花,置疑、释疑、并能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
的程度 就越高,对学生的潜能开发程度也越高,越有利“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传授、学 生接受为特征,势必导致教师中心论,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 位。把传统的单一讲授方法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学成为师生合作过程。学生智力的技能培 养,需要亲自参与,才能提高和发展。不接触具体的材料,并加以观察和研究,不可能形成观察能力和思维能 力。学生思想情感的激发,不但需要教师本人在教学中倾注个人的情感,而且要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建立起情 感的双向交流。学习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了解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决不是单纯的陈述和记忆,必须伴之以情感 的体验和交流,才能使学生产生喜怒与爱憎,崇敬和鄙视。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唱独角戏是不行的。
强化学生当学习主人的自豪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地发展,以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语文界 有个改革家魏书生倡导的教学民主,把自己的思想向学生开放,让学生知道教师在想什么,做什么,做到师生 思维的同步运行,师生合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也是历史教学界教学可以借鉴的典范。 其次,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
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是整体性原则,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素质教育对象的全体,二 是要把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三是进行多种内容的素质教育必须取向一致,使其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以下分别说明。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全面的应有的发展,无论 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受教育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根据人的素质培养过程规律看,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具备学好历史科基础的潜力,虽然历史讲得 是过去的事,但它和现实关系密切,故事性较强,贯穿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可以再设情境,再现历史场面 ,学好历史可以得到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增强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改革后的教材,图文并茂,直 观性强,这些都有利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从理论上说,没有学不好历史的学生,虽然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是 存在的。
当前,社会、学校、部分家长,对教育片面理解,认为历史科可有可无、可开可不开,可上可不上,形成 误导,造成部分学生也认为历史科学好学不好一个样,不下功夫学,相当部分学生也就成了“差生”。而教师 用“应试”教育的尺度衡量,用老方法授课、老观念看学生,难免对他们存在有偏见,或视其为“障碍”,或 认为无可救药,或者漠不关心,长期发展的结果,自然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成效,极大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自 尊心。这种做法既违背教育规律,又不利历史教学改革、不利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针对发展水平和特点各自不同、但却有巨大潜力的学生,必须区别对待,因势利导,用爱心、责任感,开 发“差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学史动机,并使之内化成学史动力。区别对待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如知识掌握 多或少的量关系上,而且体现在知识钻研的深与浅思维
能力的高与低上。如小字部分,方框中的原始资料,都 可以有弹性地增减;以某个历史事件为例,如果说差生只需掌握时、地、人、事、议,而对较高水平的学生则 可要求在背景、影响或作用等问题的分析上多下些功夫。区别对待不是降低对差生的要求,而是经过一段时间 的努力,把他们引入正轨后,逐渐对其加码,促其赶上其他学生,使全体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策略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是一 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动机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受其动机的策略的支配。因此,研究“学”是促使差生转化的关键 。特别是对初一学生,他们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学历史,纠正盲目死记硬背的思维定势,强调理解记忆十分重 要,养成科学严谨的务实态度,把握基本的概念、基本的技能、初步的唯物史观都是为日后提高建立的基础。 我国目前仍有许多中下水平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这是素质教育的大课题,历史教育工作者要从道 义上、行动上、关心、探索这个问题,走出一条改革的新路子。 第二,要把素质教育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学生的整体成长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应该是完整意 义上的教育,光有“一般学识”或只讲“培养能力”是不完整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 即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和谐的发展。《中共中央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 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