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监控量测专项
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路基沉降监测专项方案
1、 目的
路基沉降监控量测是路基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沉降观测对控制和保证高速铁路的工程质量,确保完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至关重要。通过系统连续、正确、完整地观测及分析,掌握、控制路堤观测可以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工程设计及施工,正确控制路基填筑速率。 2、 编制依据
⑴《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指南》
⑵《新建铁路厦深线区间路基设计图及设计文件》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厦深线Ⅱ标(DK53+784-D1K61+340)段一般路基和软土路基沉降监控量测。
4、观测阶段的划分、工作内容及要求
观测工作分准备阶段、现场观测、资料汇总阶段及沉降分析阶段。 4.1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制定观测计划、布置观测用水准点、准备观测仪器、水准尺、准备各种用表、埋设沉降标等工作。
观测计划内容包含观测工作人员名单、仪器的厂名型号、编号,水准尺类型编号(如无出厂编号的,可自行编号)及沉降观测点与水准点注记图。 4.2 水准点的布设
水准点分地面水准点、桥上水准点、盖板箱涵上水准点三种。埋设要求如下: (1)地面水准点
地面水准点密度应满足沉降观测断面的要求,一般为每200m一个,保证一个测站视距不超过80m。水准点设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并埋设混凝土水准标石。标石标志应符合有关测量规范要求,编号应统一。 (2)桥上水准点
当路堤填筑较高时,为减少转点传递对观测标高的影响,应适时将地面水准点转至灌注桩基础的桥面上,位置应在桥台背墙路肩外缘处。在桥台背墙施工时,预埋一根直径18~20mm,长20cm的钢筋(上端用砂轮磨圆)。钢筋头露出混凝土顶面1~2cm,或用射钉打入标志。若长度超过100m的大桥,应在两端桥台同侧背墙各设一个。桥上水准点应统一用另一种序号编号,以与地面水准点区别。
桥上水准点埋好后,由地面水准点用三等水准往返观测引测。高差闭合差±4mm。 (3)盖板箱涵上水准点。经观测已沉降稳定的盖板箱涵上,也可设置水准点。所谓沉降稳定系指设在箱涵上的沉降观测点连续三次月沉降速率小于2mm。
4.3 在整个观测期要保管好沉降标不受损坏。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及恢复观测数据,使观测数据连续。
4.4 观测应使每次观测条件相同,以消除观测中的系统误差。为此应做到五固定:测站位置固定,仪器固定,观测人员(司镜及持尺者)固定、水准尺固定(置于水准点上的后视尺也应固定),若需转点也应固定。
4.4 外业手簿是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基本资料,应做到记录认真,字迹清晰、整洁,格式统一。记录不得转抄或涂改,若观测记录数据有误,应在观测记录时立即将错误数据用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写上正确数字,正确数字及被划去数字,均应清晰可辩。手簿及其他资料应由专人保管,以备查。 5、路基填筑期观测
路堤填筑期指经原地面处理或设计规定的地基处理后,开始填土至填土完成(非预压、堆载预压为填至路基面标高)。 5.1 沉降标埋设
路堤观测前应按设计提供的观测断面并按照“厦深厦汕施路专-07-6”(沉降观测设计图(一))埋设沉降观测边桩和沉降板。沉降板由钢板或C15钢筋混凝土预制底板、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底板尺寸为50cm×50cm×3cm,测杆采用φ40mm钢管,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套采用塑料套管,套管尺寸以能套住测杆并使标尺能进入为宜。。每个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设置一个观测沉降板,在两侧路肩各设置一个观测桩(φ
40mm,钢钎长1m)。埋设在土上的底板,应先在钢板或混凝土板下铺5cm左右厚的砂层,将钢板或混凝土板在砂层上适当揉搓,使测杆竖直,并使钢板或混凝土板底面与砂层完全接触,避免局部虚空,再回填土夯实至测管杆顶面以下2cm左右。
附图:
观测桩φ40mm观测桩φ40mm测杆边桩测杆测杆10m沉降板沉降板沉降板2m
为了使沉降板不受破坏,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加高,每节长不超过50cm。接高后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cm。对被土压埋的沉降管节,为便于寻找开挖,可在测杆顶部系上布条或塑料纸条拖出地面。每次观测前后,立即卸除顶帽,在钢管顶上观测,每段接管的顶面后有相邻两期的观测标高。也就是说,每一段接管埋好后,随即测量管顶标高,作为第一期观测值(初读数),待填筑一层土后,先在原顶管面上观测标高,作为第二期观测值,随即接上第二段接管,观测接管后的管顶标高。这样,按顺序逐节升高,计算出每期观测的沉降量。 地基沉降检测
主要指地基为软土、松软土的工点及地质为粉质粘土、粘土、花岗岩全风化层等的桥头过渡段,设置地面位移监测、路基基底沉降监测、地基水平位移监测、路堤全断面监测等。
浅层地基沉降监测
顺序 1 监测类型 监测仪器 单位数量 路基面沉降监测 监测桩 3个/断面 间距 50m 适合条件
2 路堤基底沉降监测 地基水平位移监测 沉降板 3个/断面 50m 软土、松软土地基 3 边桩 4个/断面 50m 5.2 观测精度和要求
由于路堤填筑期沉降量相对较大,应按二等几何水准测量要求观测。水准仪应使用DS3级或以上(放大率为28~32倍),水准尺应为双面区格式木质标尺(一对),水准尺应有出厂检验书,使用前应对圆水准器进行校核;水准仪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圆水准器检核、十字丝检核、气泡式水准仪误差检核,三角的检核(三角<20″),使用中应定期进行三角检核。若三角大于20″,应立即进行校核,否则不能使用。
测识视距长,前后视距差及观测、记录、计算顺序、里程间读数、高差的误差均应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视线高度要求三丝均能读数。读数取位为1mm,计算取位为0.1mm。观测中应特别注意水准标尺的垂直,即圆水准器居中,转点必须使用尺垫。水准点至沉降观测点间转镜次数一般不超过一次,最高不大于两次。 5.3 沉降标埋设后,即应进行初读数观测,并及时记录备案。
5.4 边桩及沉降板在施工期间每天应进行一次监测测,在沉降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察2-3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较长时,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设计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月内,每5天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天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预压期末,观测后及时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5.5 观测控制标准: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c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路基填筑至设计高程后,应按照设计在路肩设观测桩,与边桩和沉降同步进行观测,通过测量路肩观测桩的变化,确定路基面的沉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