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
2014.6.16 整理人:王亚华 段长签字: 编号: 2.1农业的区位选择
1、农业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的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的农业(地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
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 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水源因素) 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记忆]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 7、农业地域的含义: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8、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记忆]
(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 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位置:澳大利亚的西南端、东南端(墨累-达令盆地)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1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记忆]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发展措施:东水西调
优点: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③灵活的生产选择 2.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
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 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 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东亚 (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南亚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东南亚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记忆]
(1)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2)单产高,商品率
低 (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
大 口诀:“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
分布: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 作物:小麦、玉米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5、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交通运输便利 (3)市场广阔 (4)地广人稀 (5)机械化程度高 (6)农业科技先进 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就美国而言的部分典型区位优势:如位于五大湖区及密西西比河有丰富的水资源,地处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且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人均耕地 人多地少 地广人稀 主要农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 生产规模 小 大 机械化程度 低 高 科技水平 低 高 商品率 低 高 经营方式 家庭经营,规模很小 家庭经营的大农场 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区,所在国多为发展中国家
2.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记忆]
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生产对象:牛、羊 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记忆]
(1)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2)地广人稀,地价低 (3)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
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记忆]
(1)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如修建铁路) (2)合理利用草场(如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3)种植饲料 (4)开辟水源(如打机井) (5)培养良种牛、防病害 5、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记忆]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
6、乳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气候温凉、潮湿,
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温带海洋性气候)
(2)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7、乳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五种农业地域对比表 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分布 生产特点 小农经营;单位面水稻种植业 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积产量高,但商品(季风水田农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率低;机械化水平业) 林区 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采取的措施(以阿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根廷为例):培育良大牧场放牧业 廷、南非等地具有气候温和,草种牛,加强牛群病类茂盛;地广人稀;距海港近的害的研究;改善交优势 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生产规模大、机械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具有优化程度高是商品谷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物农业的基本特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征。 进的科技等优势 混合农业的优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的生态系统;农民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将饲养可有效地利用时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2
第三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
3.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1、工业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分类:按生产对象:采掘业、加工工业
按产品性质: 重工业(主要为生产服务) 轻工业(主要为生活服务)
2、主要的区位因素
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 目的:低投入、高产出 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五种主导型工业类型的特征
工业类型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指向型工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接近原料产地 业 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市场指向型工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接近消费市场 业 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 动力指向型工电解铝、冶金、化学等重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业 电厂) 廉价劳动力指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等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向型 工业 方 技术指向型工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业 仪表等
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 (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鞍钢与宝钢的区位变化特征:
共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
区别:鞍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宝钢——接近消费市场
钢铁工业的三次变革:近煤型(动力导向型)----近铁型(原料导向型)----临海型(市场导向型)
(2)环境保护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如政策变化、乡土情感、个人偏好、 工业惯性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