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小麦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500多万公顷,总产和单产均居全国前列,河南省小麦产量的稳定与否不仅关系到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任免生活水平的提高,更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小麦赤霉病在我省过去属于偶发性病害。但是由于近年来气候变暖、品种抗性普遍较差、秸秆持续还田导致病菌积累等因素影响,目前已经成为我省小麦上一种常发性病害。近十年在2010、2012、2016、2018年曾4次大规模流行,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损失。该病不仅造成籽粒秕瘦,严重影响小麦高产稳产,更重要的是发病后病菌产生的呕吐毒素(DON)污染麦粒,影响小麦质量安全。根据国家标准(GB/T5494),小麦赤霉病病粒率超过4%就不宜供人畜食用。小麦赤霉病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能否及时防控小麦赤霉病是小麦安全生产的保证,但目前生产中小麦赤霉病防控不规范,探索制订出适合河南省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迫在眉睫。《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对小麦生态治理、健康栽培和药剂防治等进行了细化研究和说明,将给种植户提供一套操作性强、安
标准
全有效的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是保障我省小麦丰产丰收的技术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任务来源
《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由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提出,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立项通知见《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第一批河南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市监﹝2019﹞309号),立项编号:20193110064,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完成征求意见稿。该标准由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组织编写,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单位参加,得到了全国农作物(小麦)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项目的支持。
(二)编制原则和依据
1.规范性原则:本标准编制遵循国家现有的农业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及《农业标准管理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
2.实用性原则:本标准编制以小麦赤霉病科学防控为目标,以试验示范为依据,吸纳和借鉴现有成熟技术,并广泛听取植保、小麦育种、土壤肥料、作物栽培等相关领域专家和农技人员的意见,兼顾不同生态条件,确保本标准在生产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标准
3.科学性原则:本标准所采用的技术措施主要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参加单位长期的科研试验研究成果,并在小麦赤霉病防控中得到了示范推广验证。
三、编制过程
标准制修订计划下达后,2020年1月份,起草单位组织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编制方案论证会,召集豫南赤霉病重发、常发县(市)的有关植保专家,共同研讨确定了标准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和核心技术,进行了起草任务分工。2020年4月份起草单位汇集整理成标准初稿,组织部分在郑专家进行通稿和修改后形成讨论稿。随后将讨论稿发给起草组人员进行修改,5月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进行再次修改形成讨论二稿。6月份将讨论二稿发给部分植保站征求意见,7月份形成征求意见稿。
四、主要内容的确定
本标准的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防控策略、防控措施等共计5章。其中防控策略、防控措施是本规范的主体部分,以下是对主要条款的说明。
(一)防治策略
本技术规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牢“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分区施策、分类指导,打好种植基础、强调扬花预防,加强测报指导、及时科学用药,推进绿色防控、推行统防
标准
统治,严防赤霉病暴发流行,最大努力减轻危害程度,最大限度降低毒素污染。
(二)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菌主要在农作物秸秆及病残体上存活,春季产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在扬花期侵染小麦花药,并逐渐蔓延到籽粒和穗轴,引起穗腐和秕子。小麦赤霉病属于典型的气候型重大流行性病害,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主要与品种抗性、菌源数量以及抽穗至灌浆期天气有密切关系,如抽穗扬花期遇到持续阴雨天气,将会造成病害严重发生甚至大流行。
针对小麦赤霉病病原特征、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通过生态治理、健康栽培、药剂防治及收获后治理等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赤霉病防控。
1.生态治理 南部非小麦主产区,秋播改种油菜、绿肥,或者实行轮作休耕。沙河以南小麦主产区,麦收后轮作大豆、花生、蔬菜等作物,代替玉米连作。
2.健康栽培 推广小麦和玉米的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和快速腐熟配套技术,推行小麦、玉米秸秆的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回收利用。南部常发重发区,优先种植对赤霉病有一定抗病性的小麦品种。实行适期晚播、精量播种,推行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用好微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做好农田基本建设,
标准
实现田地平整、沟渠配套、排灌通畅。采取措施,抽穗扬花期下雨后降低穗层湿度。
(三)药剂防治
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应预防为主,主动防御,最简便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药剂防治。小麦中后期是多种病虫盛发期,除要重点防控赤霉病外,还要兼顾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白粉病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工作。
1.用药时期
众多资料介绍赤霉病用药时期为“抽穗期到扬花期”,如此长的用药时期内,不同时间段用药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有部分农户选择在孕穗期或是扬花末期用药,更有甚者见到粉红色霉层后再用药,都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最佳防治时期,防效较低。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最佳的防治时期为小麦齐穗到扬花5%时。同时,有几种情况要充分考虑,抽穗期天晴、温度高,麦子边抽穗边扬花,齐穗期就可以用药;抽穗期温度低、日照少,麦子先抽穗后扬花,宜在始花期用药;抽穗期遇连阴雨天气,赤霉病有流行可能时,喷药宁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时或扬花时再喷药,应抢雨隙多次喷药防治;若使用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药剂防治时期可提前到小麦抽穗初期。
在我省南部常年发生区药剂防治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进行全面喷药预防,防后5-7天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