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文化建设论文
政协文化建设与文化自觉
问题的提出
作为民族延续的灵魂血脉,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存续的心灵家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人民政协责无旁贷。从功能上分析,人民政协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承担着双重的使命:一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发挥作用,共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1]这是 __赋予人民政协的光荣使命,也是对人民政协全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殷切期盼。二是深化人民政协自身的文化建设,提高人民政协的文化软实力,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内涵。 政协文化植根于 __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孕育和催生政协的基因,是渗透在政协工作方方面面的血脉,是推进政协事业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文化无所不在,文化的力量不可估量。政协文化建设在政协工作中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这双重使命实际上是互为前提的。建设与 __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政协文化,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自觉。这对于人民政协更好履行职能,努力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人民政协不断带动自身文化建设,丰富政协文化的内涵;深化政协文化建设就能够促进人民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能,
完成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使命。可见,从文化自觉的高度,加强政协文化建设,意义非同小可。
政协文化是一种具有浓厚 __的政治文化。它是 __文化中独具原创性、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重要的文化基础之一。[2]同时,政协文化也是反映我国爱国统一战线、基本政治制度和协商民主实践的文化形态,从本质上来说是 __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政协文化是指人民政协的理论体系、思想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制度形态、工作方法及独有的风格和气度,是 __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从结构上分析,作为人民政协的精神产物,政协文化可分为价值、制度、符号三大层面。
一是价值层面,包括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等方面。人民政协与民主相伴而行,以民主为发展指向,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在同一性和一致性中求得交心、交融;在多样性和差异性中求得交锋、交流。因此,作为政协文化的价值核心集中体现着在民主、协商、参与、包容基础上的大团结、大联合。其本质属性是团结、民主、和谐,基本精神是合作、参与、协商。价值层面的政协文化在思想共识上具有凝聚、导向功能。
二是制度层面,包括被社会各界所普遍认同和获得的政协制度以及行为规范所产生的特定途径。文化的存在只有被认同和学习时才是有意义的。而被认同和学习的实现,必须依靠一套相关的制度规则。在此,制度文化就将文化与制度统一起来了。当制度体现为规则时,它必然反映了文化的价值,文化的精神,文化的理念。而当文化体现为规则时,它必然采取或风俗、或习惯、或制度的形式。因此,这种获得政协运作规范共同特质的特定途径,其实就是政协文化得以交流和传递的制度文化。
三是符号层面,其中包括话语体系、表征符号、政协机关文化环境等。任何一种实体必须以特定的、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与众不同的符号在世界面前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存在或曾经存在。作为 __的政协文化,它也有表征自身特质的符号系统,并在内外环境中体现出来。这些具有政协文化指示性和独特的象征意义的符号,蕴藏了 __的政治文化信息。
在现阶段,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高地,理应担负促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进步的历史使命。毋庸讳言,政协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政协社会地位的提升也显得愈来愈重要,已成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软实力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协文化功能如何开展、如何体现、如何创新,是一个崭新的大课题。切实加强政协文化建设,对于更深入地把握政协性质、
地位和作用,更准确地把握政协工作理念、规律和特点,更好地把准创新政协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更有效地服务于工作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文化自觉的政协文化建设
费孝通先生曾于1997年首提“文化自觉”的观点。他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4]费孝通先生还以自己八十岁生日时所说的一句话,作为对“文化自觉”的概括:“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这里,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概括地说,就是在文化上的觉悟、觉醒和创建。与此相适应,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