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大学生学习方式差异研究及其对成绩的影响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大学生学习方式差异研究及其对成绩的影响

大学生学习方式差异研究及其对成绩的影响

[摘要]目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质量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联系,通过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差异的研究,为高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方式问卷》,对大一到大四4个年级的大学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07份。结果①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P<0.05),其中,学习策略性别和年级差异极显著(P<0.01),学习方法性别差异极显著(P<0.01),年级差异不显著;学习动机性别差异不显著,年级差异极显著(P<0.01);考试方法性别和年级差异不显著。②大学生学习方式总体水平与公共课成绩和总成绩之间的关系显著(P<0.05),而且与专业课成绩之间的关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且对学习成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学习方式;大学生;大学生学习方式问卷

人类的学习活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学习状况在一定的意义上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直接影响学习状况的就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是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Herbert.Thelen)于1954年首次提出的。40多年来,学习风格成为教育心理学、学习论、课程论等学科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学习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个别差异的主要表现之一。同时,学习方式与学习质量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联系,它是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心理学依据。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现代教育理论工作者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但在过去的多项研究中,关于学习方式的研究对象几乎局限为基础教育中的各级学生。其实,对于心理与社会构成日益复杂的大学生来说,认识和分析他们的学习方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何谓学习方式,心理学界至今尚未形成一致定义。有学者将之与智力、人格并列起来,看作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个体差异的指标之一;有学者则将之与认知方式、认知风格等同起来,看成个体习惯于用一套相近的策略处理各种问题的方式。正如德贝罗(DeBallo,1990)所指出的,

1

“有多少理论家就存在着多少种学习方式的定义。”在此,我们比较赞同将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相并列的看法。即: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的或偏爱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它是学习者连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也就是说,它是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活动形式、程序和定势,它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学习动机是学习方式中的动力部分,是学习主体在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志向水平上的综合反映。因此,从已有的文献可以看出,众多的研究者分析学习方式时常以学习动机代替学习方式来进行单维度研究。我们认为要真正认识和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对于心理与社会构成日益复杂的大学生来说,应从其4个构成要素出发,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因而,我们将从学习方式的4个要素对大学生学习方式性别和年级差异及其对成绩的影响进行考察,以其进一步为大学生的学与教指导提供心理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借助相关研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研究选取方便样本(Convenience sample)作为研究被试,其主要从南京市几所高校大一到大四各年级选取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参加问卷调查,最后共收取有效问卷307份,被试选取具体情况,见表1。

1.2研究工具在与部分大学生进行访谈基础上,我们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有了初步了解,然后结合在相关研究中具有0.7305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和0.7039的结构效度的《中学生学习方式问卷》(赖昌贵),编制了《大学生学习方式问卷》。

该问卷是结合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并根据学习方式的理论模型编制的,共含有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考试方法等4部分。其中,学习动机部分反映的是激发和维持大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并使之导向一定学习目的的内部状态,它包含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志向水平;学习方法部分是大学生学习活动中行为层面的反映,是外显的。如:记笔记、听课、作业、提问等;学习策略部分则反映了大学生学习活动中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知加工的一种内隐的技能;考试方法部分则是对大学生面临考试时所具有的心态和所表现的应付策略和技术的综合反映,它包括考试紧张、考试压力、复习方法和考前准备等内容。

2

这4部分的问题都采用自陈量表的形式,按5个等级进行评分。并且为避免答题定势的影响,量表中设置了16个逆问题。 1.3研究程序

1.3.1问卷施测和数据收集。一方面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一方面收集被调查大学生在当学年期末考试中的专业成绩和公共课成绩。

1.3.2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在对数据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使用xxxx.0 for Windows版本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2结果

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是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反映[4]。它的形成和发展必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性别、认知水平、教育方式及相关社会因素的影响。在此,我们主要考查性别和年级差异(认知水平差异)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2.1学习方式的性别差异研究为了考查性别在大学生学习方式及其4个结构成分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我们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及其结构成分进行了性别差异的f检验,见表2。

由表2可知,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其中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极其显著(P<0.01),而学习动机和考试方法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

2.2学习方式的年级差异研究学生方式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体现,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虽然它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但个体认知水平的高低对其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以学生的年级差异代替认知水平的差异来加以考查,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年级差异上已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也就是说,大学生的学习方式随着年级的增长有较显著的发展。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是学习方式得以发展与改变的主要动力因素。从我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年级差异上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动机水平显著增强。学习方法作为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其年级差异并不显著,这说明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在学习方法上并没有显著地改善。学生的学习不是对所学知识或经验的简单印记,更重

3

大学生学习方式差异研究及其对成绩的影响

大学生学习方式差异研究及其对成绩的影响大学生学习方式差异研究及其对成绩的影响[摘要]目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质量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联系,通过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差异的研究,为高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方式问卷》,对大一到大四4个年级的大学本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7fj27tvt16zh7s4eqk6667gj1yjjc01cg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