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选择了考研的话,那你就意味着还想为你将要报的专业卖命,而且有可能是一辈子,所以选择专业你一定要慎重,一定要选择你真正喜欢、感兴趣的专业。主要是两个方面,要么就是为未来的研究和甚至打下基础,要么就是对你事业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专业介绍
中医骨伤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防治骨折和脱位的一门科学,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中医骨伤学是以传统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研究人体骨折和关节脱位以及有关损伤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学专业的专业临床课。
中医骨伤学是中医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此学科是研究防治骨折和脱位的一门科学,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中医骨伤学是以传统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研究人体骨折和关节脱位以及有关损伤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学专业的专业临床课。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掌握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中医骨伤科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学术动态,具备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研究中医骨伤科的能力,并具有独立担负中医骨伤科教学和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骨伤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各级中、西医疗机构中骨伤学科的临床医疗工作,以及相关临床学科,如:针灸、推拿、康复等的医疗工作;各类医学院中骨伤及相关学科的教学
与科研工作。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是一门本科专业。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方法与技能和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专业人才。
中医骨伤科学是基于中医学理论,研究和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等由外伤和其他原因所致的伤害和疾病的学科。首先,骨伤从损伤部位分类可分为外伤和内伤,外伤可分为骨折,脱位和筋伤。内伤即是脏腑损伤及暴力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证。按外力性质又可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等。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因素,如跌仆,撞击,刀刃,闪挫等因素。外伤疾患多由于皮肉筋骨损伤而引起气血淤滞,经络阻塞,津液亏损,或淤血邪毒由表入里,而导致脏腑不和,亦可由于脏腑不和由里达表引起经络,气血,津液病变,导致皮肉筋骨病损。骨伤的治疗原则应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根据“专从血论”,“恶血必归于肝,“肝主筋,肾主骨”以及“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焯燥者满之”等骨伤科基本理论,临床应用可以归纳为下、清、舒等内治方法。而骨伤科四大治疗方法之一的手法可归纳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相对于西医骨科,中医骨科它具有自己的特色包括功能复位,相对于“解剖复位”,更强调功能上尽量接近伤前标准。其次他有着“简、便、验、廉”的特点,成本还相对低廉,器械不是特别昂贵,但是对骨伤科医生要求很高。
中医骨科学中的治疗手法是中医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运动系统疾病。骨科医生通过拔伸、复位、对正、按摩等手法,然后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病人的骨伤疾病。正骨疗法堪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之一。源远流长的中医正骨疗法以不开刀、不吃药、康复快、花钱少为特色,治疗骨折、关节脱臼等骨伤疾病,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临床思维训练、临床实践方法学讲座、中医内科病因病机学、中医内伤杂病临床研究、中医药临床研究实践与应用等。
其中,《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全校性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体现我校“重视基础,强化中医理论”办学方针的优势学科。本学科所承担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既是中医的入门课,又是专业基础课,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该课程属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临床各科及中医经典著作奠定理论基础。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学习和掌握该课程的内容,对认
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全貌是极为重要的。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三部分。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主要阐释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以及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精气学说,是古代先哲探求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学说,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石之上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五行学说,既是一种古代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又是一种原始而质朴的系统论。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主要概括说明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所有思维方法的共有特点:注重宏观观察,注重整体研究,擅长哲学思维,强调功能联系。
(二)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主要阐释和介绍中医学有关人体生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学说等四部分。藏象学说,是有关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精气血津液神学说,主要阐释精、气、血、津液、神的概念、来源、分布、功能、代谢、相互关系及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经络学说,是关于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主要介绍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等的循行与功能、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等;体质学说,是关于人类个体体质差异的理论。主要介绍体质的概
念、影响体质的因素、正常体质的特征、体质理论的应用等。
(三)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
主要阐释和介绍中医学关于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病变机制、预防和治疗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包括病因、发病、病机和防治原则四部分。病因学说,是关于致病因素的致病途径、致病特点和致病规律的理论。主要介绍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等致病因素;发病学说,是关于疾病发生的机理和方式的理论。主要阐述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及各种发病类型;病机学说,是关于疾病的发展变化和转归机制的理论。主要阐述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内生五邪等基本病机,以及疾病的传变形式和规律;防治原则,是关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思想和原则。主要介绍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及其与养生的关系,阐述治病求本的治疗思想和正治反治、标本缓急、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精气血津液、三因制宜等治疗原则。
目前医学下设开设中医骨伤科学的院校目前有28所,如下图所示。
新版中医骨伤科学考研院校排名及考研难度分析 - 图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