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可行报告
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可行性报告 动漫产业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漫画还是动画,都有一个漫长的内涵不断拓宽的过程,“动漫一词同样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目前我们还难以界定它,目前,动漫比较通行的解释为:动画和漫画。特别是指现在的连环漫画和动画片,但是实际上,动漫的概念日益广泛,囊括了:漫画、动画片、游戏、虚拟现实,网络、3G网络、建筑可是化表现以及以动漫形式表现的各种应用服务等,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泛动漫”,这是从作品的角度来说的,动漫也可以指一种艺术创作手法,还可以指一个产业。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概况
中国动漫起步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连环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步天下的动画学派,1961年至1964年,由万籁鸣导演、美影厂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创造了中国美术片一个时代的辉煌。尔后的《哪吒闹海》,《三个和尚》,《天书奇谭》,也获得了国内外舆论界的一致好评。但是,尽管中国动漫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和骄人的成绩,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动漫却令人沮丧的衰弱了,一直到今天,中国动漫仍处于低谷状态,起令人悲伤的现状有目共睹。而正在中国动画处于低谷的时候,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异军突起,迅速占领了中国动漫的大部分市场,如《圣斗士》、《机器猫》等等,而正是我们中国动漫处于低潮的时期,这些外来的动漫充斥着80年代后期和90 年代初期者的眼球,这一代人看的是这些动漫而不是像《大闹天宫》这样的国产动漫,这样我们就失去了一代继承国产动漫衣钵的人。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早已不在满足于平面化的视觉表现,而是更注重于更为直观的可视化表现,这样就加大了对动画的需求,而国产动漫一直处于低谷时期,加之外来动漫的侵袭,给中国动漫产业造成重大的打击,从而使得中国动漫一蹶不振。 为什么中国动漫会出现低谷
(一) 、中国动画生长于计划经济环境,先天缺乏商业机智。
建国初期,中国发展模式照搬照抄苏联老大哥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建国之后的中国动画片,基本上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和国外的动画产业相其缺乏先天的商业机制,产业链断裂,许多关键性环节缺失,计划经济的好处是做什么事都不缺人,人做事的动机纯粹,不以赢利为目的,万众
一心,资金上也有保障。这种体制,可以保证艺术家们在艺术方面精雕细刻,可以保证他们的艺术探索没有生存方面的后顾之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动画可以在艺术上一枝独秀,可以出那么多高质量动画片,可以形成“中国动画学派”的社会原因。但是,任何产业的结构都是金字塔形的——既需要位于塔尖的高端作品,也需要适合于大部分受众的低端作品。动画片也是如此:它既要有艺术方面炉火纯青的探索之作,也要有适合于大部分消费者的快餐作品。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从这一点上说是畸形的:是倒金字塔形,有数之不清的高端作品,却缺乏快餐式的、平民化的商业化作品。至于与动画片相配套的周边产品生产:如玩具开发、商标转让、系列图书制作等等,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即使有,也不过是顺手捎带做一下)。
(二) 、中国动画从一开始就是小作坊式的“精工细作”,无力进行大规模的
系列动画片生产
80年代中期以前,有能力制作动画片的单位仅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家,其操作一直是“精工细作”的小作坊式生产方式,其制作系列片按照单本短片的生产方式进行,由一个导演负责从分镜头剧本到摄制完成全部工作。以这样的小作坊生产方式,一部26集的系列片至少要5年才能完成,这样的制作能力,电视为王的年代,自然无法满足电视播出的要求,以这样的生产能力去竞争,自然是要一败涂地的。
(三) 中国动漫风格定位不适合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
中国动漫从一开始就位成为中国风的艺术表现,像《大闹天宫》《牧笛》
《山水情》等等,这些都有很浓重的中国风的色彩,这些虽然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这些并不符合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要知道吃老本并不等同于民族性,原创才是动漫的生命力。像迪士尼根据中国故事改编的《花木兰》,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当然迪士尼也不仅仅是做中国的故事很成功,就像《埃及王子》一样,也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
(四) 当中国动漫处于低谷时候,日本动漫的大举入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圣斗士》、《机器猫》为代表的日本动漫作品通过各种途径悄然进入中国,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中国市场。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他们所接受的动漫文化基本上是日本动漫,而不是我们
以《大闹天宫》为代表的国产动画。于是,我们失去了整整一代人,失去了所有的战场,失去了太多的机会。 (五)、中国动漫受众定位不正确
中国卡通的受众的定位不应当只放在低幼儿童上,应当把14~25岁卡通爱好者也看作主要的目标受众群之一,并兼顾其他的成人受众。卡通与文学、绘画、电影、电视剧一样,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就其本身而言不存在观众年龄的限制,在中国,卡通在大多数人眼中仅适合于10岁以下的人观看,受这以观念的影响,导致国产动漫给大多数人以幼稚之感。 怎样刺激中国动漫走出低谷
没有一种失败是永远的失败,就像没有一种成功是永远的成功一样。中国动漫产业虽然自20实际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处于低谷时期,但是,日益增长的市场和文化需求迫使每一位动漫工作者寻求一条振兴中国动漫之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探索振兴中国动漫之路应该先研究别国成功的方法,根据本国的国情加之以他国的长处,走出一条更适合中国的动漫发展之路。 首先,身为动漫发展的龙头老大——美国,其动漫发展特点主要是以垄断、大投入为特点,风格主要是以幽默漫画为主,其流程为:先创造一个动漫形象,投入市场,如果这个形象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就会编写一系列关于这些形象的故事,获得大众认可之后,就投入大量的资金包装这些形象,把这个形象做大做强,一旦一个形象立起来之后,这些公司一般不会轻易放弃这些形象,他们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赋予这些形象新的时代特征,新的内容,新的故事。只要读者喜欢,市场接受,人物和故事就像电脑软件一样,是可以被更改、被重新书写、被不断升级的,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最雄厚资金的国家,其对动漫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不要说要建立美国式的产业链,就算其产业链中的任何一个链条的投入,比如对动漫影视生产的投入,都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与之匹敌的——很少有哪个国家每年都可以拿出数亿的资金来制作一部动画影片。从大制作大投入这一点上讲,“美国模式”不值得中国借鉴,也不值得其他任何国家借鉴。
而与我们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日本,则另辟蹊径,走出一条相当符合其国情的道路,其主要动漫运营模式为小作坊式,由数人或数十人组成的工作室创
作了动漫作品,向权威动漫杂志投稿。动漫杂志对在杂志上发表的动漫作品的人气进行跟踪调查,将读者喜欢的作品做成连载。杂志上连载的动漫作品不止一个,那些生命力强、读者众多的连载,会被制作成动漫图书。动漫图书的销量有好有坏,销量好的动漫图书,会被挑选出来制作成动漫连续剧。作品在动漫连续剧的层次里再进行一番角逐,好的连续剧,会被制作成影院片,然后,反过来又会带动其图书的销售、杂志上的连载,以及其周边产品的开发、形象权的转让等等。日本动漫虽然也是通过工作室、流水线的方式生产,但每一部动漫作品,都有一个主创人,该主创人拥有该作品及形象的版权,并从始至终地对作品进行创作。日本动漫虽然没有垄断整个行业,但是因为其动漫工作室多如牛毛,其产量上大大超过美国,而又因各个工作室的主编和作家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也使得其动漫风格各异,更能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
韩国动漫产业从经济实力上不如美国,从创作实力上不如日本,但是,近几年来,韩国动漫却在崛起,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观照韩国漫画的模式,我们会发现,韩国人独辟奚径,找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首先,政府投入资金在全国各地开办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这些基地都大大的推动了原创动漫和游戏产业的发展。另外,政府还建立了一系列的动漫网站,催生了许多动漫作品的诞生,其次,韩国大力发展漫画租赁业,扩大漫画流通的平台。由于漫画书贵,要大量购买漫画书一般读者都承受不起。通过漫画租赁店,漫画迷们可以先通过租书迅速读到最新的漫画书,然后再去购买自己最心仪的漫画书。还有,韩国把漫画编辑的命运和漫画事业的兴旺紧密连接在一起,这个特点是与之前两个国家不一样的,从一开始的选题到发行都是经过了编辑的一手经办,他们对作品的把握和市场的了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种制度一方面,不会盲目投入资金,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发掘具有潜力的作者,还有,现在的韩国出版商与影视公司老板都非常重视对创作人才的培养,以优厚的条件留住人才。
中国目前也在寻找着自己的动漫之路,美日韩三国的成功运营模式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点。
首先,动漫产业的链条由图书出版、影视制作、网络游戏、周边产品开发、形象授权等几大块组成。中国动漫产业的链条是断裂的, 要将这些链条组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