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人的智力?—反思“思维训练”与“智慧教育”我的博导法拉利多年来研究智力和智慧,在耶鲁大学与斯腾伯格合作研究智力的测量和发展,后来去多伦多大学从事“智慧教育”的相关研究。斯腾伯格的博士生杨世英教授(也是多元智能提出者、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硕士生)是我博士论文委员会的成员。因为这些机缘,我对智力领域有些了解。目前,多元智能理论正逐渐取代传统的一元智力理论。依据多元理论,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小明”比“小红”更聪明;我们只能说“小明”的空间智能比“小红”的高,而“小红”的言语智能比“小明”的高,大家各有所长,难分高下。我们也不能说:“小明”经过“思维训练”,变得比以前更聪明;我们只能说:经过几年的工程专业学习和训练,小明的“空间智能”比过去有了显著提高。很难用某个智商测验上的某些问题去测量“智力”。正如杨世英教授所说,有些人的IQ分数高得离谱,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一无是处——所以,你就得问:IQ测验到底测的是什么?难道生活中的问题,不比IQ测验上的问题更能测量人的智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回归到这个问题:什么是智力?或者说:什么是聪明?传统的智商测验,就像学校里的考试测验,在短短几十分钟固定时间内、仅凭一些固定题目上的标准答案,就想对一个人的“智力”做一个综合的评价;而现实生活中的题目(比如,寻找合适的工作、对象)往往需要人进行长期的思考,而且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毫不奇怪,一个人可以在智商测验(往往也在考试测验)上获得很高的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一无是处,所谓“高分低能”的现象被许多研究证实(参见加德纳所著《多元智力》)。于是,我的博导法拉利和杨世英等教授由传统的“智力Intelligence”领域转到“智慧Wisdom”领域。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德国柏林的一批心理学家就在Baltes的带领下开始了智慧的实证研究,并且提出了“柏林智慧体系”,他们将“智慧”定义为:“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实用知识”。后来,美国心理学家Ardelt等批评他们对智慧的定义。Ardelt认为:智慧不是脱离个体而独立存在的“知识”;“智慧”是个体人格高度发展的成果,是认知Cognitive、反思Reflective和情感Affective三个维度人格特质的完美结合。尽管不同的学者对“智慧”有不同的定义,但都强调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人生的理解和规划能力。智慧应该能够帮助人过好一生,所以一些学者倡议改革学校教育:由传统的知识教育,转为智慧教育(参见:法拉利《智慧教育》Teachingforwisdom)美国物理学家MichioKaku在《物理学的未来》中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智慧将成为未来的关键(Keytothefuture);随着信息的爆炸,现代社会最宝贵的资源将是人的智慧(wisdom);没有智慧,我们将在信息和知识的海洋里漫无目的地漂流。最近,马云在阿里巴巴公司内部的演讲中也提出:未来的企业应该从知识型转变为智慧型;知识是外向的,智慧是内向的;只有懂得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够放弃那些不必要的。“智慧”并不是像“苹果”、“桌子”一样客观存在的东西。智慧(包括通常所说的“智力”、“聪明”)是体现在一个人处理实际生活中各个具体问题的具体过程中的普遍特征(杨世英将智慧看作一个历程,参见杨世英《智慧的历程》)。而每一个具体问题都包含不同的因素、特征,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答案。但是,人的心智很容易偷懒,总想节约脑力,因此容易把某些“大道理”当作可以应付许多问题的“万金油”——也就是所谓的“人生智慧”。但是,正如《后会无期》里所说:“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些喜欢读“给年轻人的忠告”,甚至不惜花重金去听这类讲座的人,大多是企图走捷径的懒汉。维特根斯坦说,哲学问题源于脱离语境的语言。(“哲学的媚惑源于哲学家错误地试图去考虑词语脱离语境的意义。”)任何脱离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去考虑人的“智力”、“智慧”的试图终究会落空。Baltes等学者曾采访一批被最多人提名为有智慧的德国人,希望他们能够回答“柏林智慧体系”中的“测试问题”(比如:“在回顾一生时,人们有时发现自己没有实现自己曾经想要实现的目标。他们应该做什么、考虑什么?”);但是,这些被提名的智慧人物往往拒绝回答,因为他们觉得:任何脱离具体情境的一般建议都不切实际、无可取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给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严格来讲,每个人所面对的具体问题都是独一无二的,依据已有经验所做出的判断都只是统计概率上的猜测,没有一定的结果;而且往往只有自己最清楚、最关心自己的问题。所以,与其教给别人普遍的人生规律、处世哲学,不如教会人怎样思考,好让他们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独特的问题。这是“思维培训”和“智慧教育”很好的出发点。然而,企图通过训练反应时、工作记忆来提升人的智力,就好比企图单纯通过训练人的肌肉力量和视力来提升人的武功。而企图通过教人以“聪明人”的思维特点来使人变得更聪明,就好比企图告诉人优秀小说的特点(比如:“设置悬念”、“塑造人物动态发展的个性”),就可以让人变成小说家。诚然,这些“思维培训”、“智慧教育”确实可能启发别人,但和实际的智力、智慧相比,就像是足球教材与足球技能的关系。除了不停地思考、反复地思考,永远不轻易满足于某个答案,不断地自我怀疑与批评(批判性思维),思考、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足球高手一样不停地练习,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练习),恐怕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让人提高对某类问题的思维能力。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训练思维、提高智力的捷径,可能也是和足球教练一样:让足球运动员观看自己和他人的视频、慢动作回放;然后从分解的、简单技能的慢动作练习,逐渐熟练后,再组合成更加复杂的技能。而且,教练一旦在练习中发现其中的不足,就立即给予反馈。类似的,以下可能是训练思维的好办法:1.大量阅读严谨、深刻的思考和推理过程(比如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这类可以让人一窥作者思维过程的书籍,以及人们在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时的思考过程和实践中的效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