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合作
一、教学背景
教学内容:新课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9394页《统计》。 教学设想:因为一年级小朋友在上学期已初步接触过统计类的问题,因此对教学内容我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片断一:让学生根据各种花的数量,能涂写统计图并提出问题。片断二:发放调查表,统计学生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以此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统计的方法。在片断二中,我预想: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会更加高涨,学生的潜能一定会充分发挥,学习的过程一定会充满情趣,我怎么也没想到实际的情景会是这样 二.教学实录
师:小朋友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花?(生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 师:这样吧,老师发个调查表,你在最喜欢的花下面作个记号。
(生填写并收上)
师:(举着纸条)这么多调查表,要找出小朋友最喜欢哪种花,该怎么办呢?你能想个办法吗?
这样吧,小组里面交流一下,该怎样记,又快又对。 (小组讨论统计方法)
[有的学生拿出四种颜色的水彩笔,有的在白纸上写上红、黄、蓝、粉四个字,还有的用四种颜色各画了一个圈,也有的同
第1页/共6页
学看看别人,看看自己,想不出该怎么办。魏杰还大叫起来:朱老师,她是学我的样子的。]
师:(示意停)小组讨论找到方法了吗?请小组长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找到的方法。
[在小组长汇报时,有的学生仍旧在整理自己的方法,有的在玩水彩笔,有的听到别人的不同方法,马上改掉自己的方法] 师: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就开始统计吧。 (师一张一张地往下报,生记录)
我刚开始报第2张调查表时,有个小组的小朋友就大声地叫了起来:等一下,我还没好呢?原来她是用四种颜色的水彩笔各划一下记下每种颜色的花的数目。这天刚好有老师在听课,想着自己的教学安排,我只是告诉这个小朋友:快点跟上!仍旧继续往下报。结果这个小朋友是越急越跟不上,急得她哇一声大哭起来。这下,静静的教室像炸了锅,学生哭了,小朋友开始分心了,老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三.教学反思
课后,多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发现正是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的正确把握,才使合作收效甚微,引发课堂意外。学生小组合作,只是依令而行,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呢?我感触最深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 合作前独立思考,激发合作需要
第2页/共6页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是: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作为一年级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还没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激发小组合作的欲望。如本片断中,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统计方法之前,可以先留出几分钟,让小朋友想一想你自己能想出哪些办法?看看谁想到的方法最多?你想知道其他小朋友的想法吗?当学生有了合作的自我需要时,此时再组织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探讨,效果也许会更佳。 (二)小组中分工合作,实践合作需要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1)分工。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获益不多。因此必须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这样才能在小组合作时人人有事可做,有话可说,不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2)合作。不能否认,教师的引导不力是造成此次小组活
第3页/共6页
动无效而终的重要原因。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合作学习的体验,对怎样与同伴合作还非常陌生。小组内学生各做各的,思考方法单一,探索初浅。因此,作为合作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要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调控、促进,必要时还可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三)合作后正确交流,实现合作需要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但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呢?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
第4页/共6页
练习的机会。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
第5页/共6页
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2)学会倾听他人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和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本片断中,这个哭起来的小朋友的统计方法用起来较麻烦,但是她并没有在交流中吸取他人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取人之长为己用,因此也就无法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收益。我想,这也是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中应特别注意的。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