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遗址的资源与生计方式研究
广东东莞村头遗址的面积近16,800平方米。乃岭南较大的先秦贝丘遗址。考古工作者经过两次发掘.共揭露面积约3000平方米,资料丰富。本文将综合利用发掘所获的文化遗存与文化堆积单位中的地理、生物群落和气候的信息。以及地方文献的相关记载。复原聚落所处的生态环境和食物网构成。再进一步利用文化遗存和古代当地民俗的资料。研究聚落的自然资源及其居民的生计方式。
一、村头聚落的地貌与形成
东莞市境内地形复杂,整个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多山岭,中部多丘陵,北部濒临东江,地势渐趋平坦;虎门要塞扼居起南部的珠江口岸。村头遗址位于东莞市南部约30公里、虎门人海口东岸。遗址的中心区,坐落在今村头村西侧的、平面不规则形的大山园岗丘上面。岗丘最高处的台地处于遗址的东北部.海拔10米.经过遗址的中部向南逐渐低缓,至遗址的南边缘与海拔4米的耕地相接。遗址的南边缘距离现代海岸线(交椅湾虎门)的最短距离为约7.2千米。然而。遗址形成时期(距今3500~4000年间),海岸线更为深入,故遗址的南面是滨海的。 对遗址的两次发掘获知:在其地势较低的南部:是包含有大量贝壳的、厚薄不一的、先秦时期文化堆积——资料整理人通过分析对比,将其分为四期:第一期的年代约当中国历史中的商代早期偏早阶段.第二期约当商代早期偏晚阶段。第三期的下限约在早、晚商之际的较早阶段,第四期则大体为晚商初期。在其地势较高的中部:西北面较薄东南面较厚的.乃明代文化层叠压或被其他历史时期的遗迹打破的、较晚的文化堆积。因而可知,古聚落的中心区最先分布在今遗址的南部.后逐渐北移——关于这一点。《报告》第四章:先秦时期的遗迹·第三节:沟以及第六章:
结语.也有清晰的表述:(遗址南边缘的)89DCG6.其成因或是直接利用自然小沟,或在自然沟的基础上略加修整。而后加以利用的;而89DCG8为人工修建的可能性大些,它先接纳了89DCG5的聚落排水再让引水注入89DCG6。同时,“(89DCG6的)发掘部分基本将(属于第一期的)28号房子(89DCF28)、1号柱洞群(89DCDQI)及其西北的散布柱洞构成呈相同走向的一行建筑遗迹围在沟北。”
遗址的形成过程暗示:先民在其谋生活动中,对于水生的和陆生的现实资源,均有认识和开发利用;但在较早时期侧重于前者,较晚则侧重于后者。
二、村头聚落所处的生态环境
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是物理环境(气候、土壤、降水量)和生物环境(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真菌群落)的有机构成。本文仅复原与远古人类谋生至关重要的一些要素。 (一)气候和降水量
现代,东莞市全境届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点.光热充足,温暖多雨。年平均气温21~22.2度之间。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在13.4~C~14.2度之间.七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7.2~28.2度之间。年平均无霜期339天.年日照1909小时,年降雨量1947毫米,其中83%集中在4~9月,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相一致④。这对生物的生长是优越的气候条件。 (二)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
东莞市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季风常绿林。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山地乔木树种绝大部分是马尾松:其他阔叶林有较为完整的以樟科、大戟科、桑科、茶科、壳科、五加科、金缕梅科等树种组成的群落;果树40多种,竹类20多种;林下以灌木和蕨类植物为主,攀缠植物随处可见。简言之,山地和丘陵植物多组成马尾松一桃金娘—芒萁群落和马尾松一鹧鸪草群落;其间分布有包括昆虫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在内的诸多种类的野
生动物。
东莞市地域的96%属东江流域.河流众多。东江主河道浮游生物较为丰富,比珠江水系的西、北江要高,东江支流的寒溪河、石马河以及三角洲水网带,水草生长较为茂盛,成为草食性鱼类的主要饵料;江河中的河蚬、闪蚬以及淡水壳菜也很丰富。为肉食性鱼类提供了充裕的饵料。
东莞西南的虎门为珠江与东江汇合后流入伶仃洋的通道,在其浅海区,浮游植物中硅藻占优势;潮间带的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甲壳动物等生物总量平均为1204.24g/m2.多毛类的疣吻沙蚕是许多鱼类和虾类良好的饵料⑤。 (三)聚落所处的生态环境
关于遗址形成年代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历史地理学者在村头遗址的不同地质地层单位中采集土样,进行了微体古生物学分析。 由上表可知,村头聚落长期处于气候较为温热的南亚热带,但早期稍凉,后期较热,仅有小幅度的气候波动。具体说,聚落的小环境,在其形成之前是陆地环境,至遗址形成的初期,经过了“有淡水流入”而过渡到“滨海”。而在遗址形成的后期.“离海远”了,但有“淡水流人形成有死水而成湖”。简言之,聚落经过了逐渐“滨海”至逐漸“滨湖”的过程;无疑,在此过程中,陆生资源对人们的谋生也会日渐重要。因此,可把村头聚落的生态环境称为“亚热带山前滨海环境”。
三、聚落周边自然资源分析
本文以所含主要成分诸如淀粉类、维生素、脂肪和蛋白质等人类一般的营养要素为基础。主要分析与生计方式密切相关的陆生和水生的动、植物资源.以及能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的植物材质。 (一)陆生资源 1.植物淀粉类
在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着薯蓣科各野生种。薯蓣又名淮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