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广东版必修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体,表达创意,并能初步掌握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集中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和基本特征。本节共分4个课时,第1课时是让学生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学会规划与设计多媒体作品。第2、3课时是让学生能够利用PowerPoint进行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素材的加工。第4课时利用PowerPoint进行多媒体作品的合成、简单发布于交流。本教学设计仅适用于第一课时教学。 【学生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在义务阶段信息技术课中,对多媒体信息的处理的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自主独立完成较高要求的学习任务,喜欢具有挑战的任务。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对文本处理工具软件Word和表格工具软件Excel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对本节的学习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方法以及作品的评价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2.掌握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
3.体会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准备规划与设计工作。 过程与方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思考;掌握需求分析和规划设计的方法,并将类似的思想方法应用到今后的学习中验和经历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表达自我的观点,交流思想,学会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有效的组织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观。 【教学重点】
1.了解制作多媒体的基本过程
2.如何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多媒体作品的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
多媒体作品的整体构思,在充分表现主题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创意。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探究、任务驱动和协作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实施广播教学,向学生展示两个用不同方式(一种电子报刊,一种PPT多媒体方式)来介绍一个城市的方法。通过欣赏图文并茂的作品,学生整体上了解到多媒体作品的构成。
现在同学们看看这个作品,你们说这个作品漂亮吗?和你们作的电子报刊比起来哪个更吸引人?
教学设计意图说明:漂亮的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的兴趣。 二、 讨论
演示 “革命先驱--孙中山”作品。
通过欣赏刚才“革命先驱--孙中山”作品,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该作品中除了文本之外还蕴含哪些载体形式? 小组间激烈讨论:
请学生作答: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
教学设计意图说明:通过讨论,不仅让学生更加体会该作品蕴含的载体,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教师总结多媒体作品的定义
对,这就是将多种信息载体集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媒体。
所谓多媒体作品:就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任何几种信息的集合,当然不是简单的组合。像我们以前做的电子报刊就算是一个多媒体作品,因为里面含有图片、文字。那平时大家接触到的多媒体作品还有什么呢? 教学设计意图说明:教师归纳了多媒体作品的定义,并特别强调了,不仅只是PowerPoint制作出来的是多媒体作品,生活中多媒体多种多样的。 四、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假如,让你来制作像刚才那样一个多媒体作品,你会怎么做?其实制作多媒体作品并不难,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确定了多媒体作品的主题后,我们要对作品的需求进行分析,再根据需求进行规划与设计,然后根据规划与设计方案的具体需求,采集所需要的素材,并对素材进行加工和创作,接着选择多媒体基础软件把处理过的素材基础一个多媒体作品,最后把多媒体作品发布,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和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作品。
所以我们可以把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概括如下:
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 教学设计意图说明:提出问题,假如站在展示的作品的作者的角度提出疑问,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组织语言对基本过程进行描述,使学生更深刻理会。 五、讨论分析需求分析具体需要做哪些事情
提出问题:需求分析都要分析哪些方面?举例引导思考:地震是现在的一个热门话题,现在要求你向全体同学介绍一下,在地震中如何避险的知识,进行需求分析,需要分析哪些方面?
小组讨论2分钟,选择代表回答。
教学设计意图说明:锻炼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问题情境下,讨论非常积极。 六、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