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德育论文
恰同学少年
我就要毕业了。
宿舍现在除我自己空无他人,转眼间已各奔东西。
人真的是无时无刻都在矛盾着的生物。明明正经历着美好,却同时担心着它会不会稍纵即逝;经历过了美好,偏偏因它已不再,回忆时便充满苦涩;不忍品尝,却又不甘心毫无痕迹地离去。
所以,我要写下来,即使有过堕落、迷茫,即使这四年并没有轰轰烈烈,成绩傲人,经历乏善可陈,也要写下来,因为,这是我的独一无二的青春。
我怕自己忘了。记得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个类似于“旅行中如果不带摄影装备,不拍照片,还会不会旅行”的问题,我当时写有无相机,我的旅途都会用心体会,只是,没有相机的旅行,会一路伴着遗憾。每当被大自然或纯粹或壮丽的景色震撼到时,总想努力地多看两眼,努力地想要记住,却终究信不过自己的记忆,我害怕它时间一长会从我脑中漏掉。天知道多年以后我与柴米油盐相伴时还会不会记得现在这个穷的要死还要到处给自己开阔眼界的自己,也不知道老了会不会痴呆健忘,所以,我要用相机帮我记住,不只是景色,还有心境。所以,从大一到大四,在长大的“旅途”上,大学四年写满了三个日记本,在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了这篇文章,它们就像是相机,帮我记下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路变化。
河大宿舍很破很旧,地是水泥的,没有独立卫生间,真的算不上条件好。可是初进校园便被“大学”这两个字带来的自由气息填得满满的,只顾着高兴新奇,竟从没介意过。军训时,抱腹走在方阵前演示成了穿着花盆底鞋子走路,教官说:你勇气可嘉......踢正步时,单脚站立为了另一只脚不碰地像个不倒翁似的不停左右摇晃,天天摇晃,晃完了整个军训而不自知(为了保持平衡也是太专心),从此成为舍友的笑谈,从此踏上逗逼的不归路。大一上开了一门专业课叫“教育学原理”,李志兴老师的课,他当时能记住我们几乎所有同学的名字,在课上他说“衷心希望你们大学四年能一直保持像现在一样的学习热情”;他告诉我们“习俗不分贵贱,只是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不同”“价值观主要看内心境界,与职位高低没什么关系”“不要把生命看做挣钱的工具”.......他不慌不忙,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对我们的希冀娓娓道来,似是一股力量,它牵引了我想要前进的方向:看啊,教育多么神奇,多么有力量!教育学,成了我的考研方向。
可是,大一的基调并不是学习。上大学之后,可能因为高中脑子绷得太紧,太压抑,我很自然的物极必反:玩命的玩。大一时加社团、玩轮滑、弹吉他、练书法,上课时发现居然不用做笔记,允许睡觉,允许迟到早退,因为老师的反映都是视而不见。这对我来说是新世界的大门,从来没有觉得放肆原来也有不被批评的时候,于是就开心的踏进去了,并一发不可收拾。上课从来不会听讲但更多的时候是逃课,当老师点名会理直气壮给老师打电话说你这节课没意义,所以才不去;平时也不想在宿舍待着,外面那么多新鲜的事物在向我招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