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脉类:轻取即得 浮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洪 脉形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 濡 浮细无力而软 散 浮取散漫而无根,伴至数或脉力不均匀 芤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革 浮而搏指,中空边坚
沉脉类:重按始得 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伏 重按推至筋骨始得 弱 沉细无力而软 牢 沉按实大弦长
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 迟 一息不足四至 缓 一息四至,脉来怠缓 涩 往来艰涩,迟滞不畅 结 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数脉类:一息五至以上 数 一息五至七至 疾 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促 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动 脉短如豆,滑数有力
虚脉类:应指无力 虚 举按无力,应指松软 细 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微 极细极软,似有似无 代 迟而中止,止有定数 短 首尾俱短,不及本部
实脉类:应指有力 实 举按充实有力 滑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 弦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紧 崩急应指,状如转索 长 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大 脉体宽大,无汹涌之势 实证;平人 痰湿、食积、实热、青壮年、孕妇。 肝胆病、疼痛、痰饮、老年健康者。 实寒、疼痛、宿食 阳气有余,阳证、热证、实证;平人 健康人,病进 气血两虚 气血俱虚,湿 气血大虚,阳气暴脱 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仆损伤 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 热证,里虚证 阳极阴竭,元气欲脱 阳热亢盛,痰、瘀、食积,脏气衰败 疼痛、惊恐 寒、亦见于邪热结聚 湿病,脾胃虚弱;亦见平人 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 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俱衰 里证 邪闭、厥病、痛极 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阴寒内积、疝气、癥积 表证,亦虚阳浮越证 热盛 虚证、湿 元气离散,脏气将绝 失血、伤阴 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节律不整齐 促脉 结脉 代脉
具有细的特征的脉象 细脉 濡脉 弱脉 微脉
具有长的特征的脉象 长脉 弦脉 牢脉 短脉 动脉
脉体较硬 弦脉 脉长而坚硬,如按琴弦 紧脉 紧张有力,如按绳索,在脉势绷急和脉形宽大两方面超过弦脉 革脉 浮大搏指,弦急中空,如按鼓皮 脉体柔软 濡脉 脉浮细而软 弱脉 沉而软小无力 缓脉 脉来怠缓无力,弛纵不鼓
(1)浮紧脉:多见于外感寒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 (2)浮缓脉:多见于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 (3)浮数脉:多见于风热袭表的表热证。
(4)浮滑脉:多见于表证夹痰,常见于素体多痰湿而又感受外邪者。 (5)沉迟脉:多见于里寒证。
(6)沉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
(7)沉涩脉:多见于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 (8)沉缓脉:多见于脾虚,水湿停留。 (9)沉细数脉:多见于阴虚内热或血虚。
(10)弦紧脉:多见于寒证、痛证,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等所致的疼痛等。 (11)弦数脉:多见于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阳上亢。
(12)弦滑数脉:多见于肝火夹痰,肝胆湿热或肝阳上扰,痰火内蕴等病证。 (13)弦细脉:多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证。
脉动应指超逾三部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长而沉实弦 短脉指脉动应指不及三部,且常兼迟涩 动脉以短而滑数为特征 脉细如线,应指显然 脉浮细而软,轻取即得 脉极沉细而软,重按乃得 脉极细极软,似有若无 数而时止,止无定数 缓而时止,止无定数 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 具有短的特征的脉象
(14)滑数脉:多见于痰热(火)、湿热或食积内热。
(15)洪数脉:多见于阳明经证、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 真脏脉
要点 真脏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1.无胃之脉
(1)如脉来弦急,如循刀刃,称偃刀脉。
(2)脉动短小而坚搏,如循薏苡子,为转豆脉。 (3)急促而坚硬,如弹石,称弹石脉。 2.无神之脉
(1)如脉在筋肉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状,称雀啄脉。 (2)如屋漏残滴,良久一滴者,称屋漏脉。 (3)脉来乍疏乍密,如解乱绳状,称解索脉。 3.无根之脉
(1)若浮数之极,至数不清,如釜中沸水,浮泛无根,称釜沸脉,为三阳热极,阴液枯竭之候。
(2)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似有似无,如鱼在水中游动,称鱼翔脉。
(3)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跃然而去,须臾又来,伴有急促躁动之象,称虾游脉。
要点一 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 按成人正常呼吸定息:
2~3岁的小儿,脉动6~7次为常脉;
5~10岁的小儿,脉动6次为常脉,4~5至为迟脉。
要点二 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
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辨病证的表、里、寒、热,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1.浮脉—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2.沉脉—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3.迟脉—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4.数脉—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