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单元概述
如同动物具有生命周期现象一样,植物也具有生命周期现象。它们都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循环往复使得它们的种族得以延续。不同植物生命周期的具体表现不同,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大部分是由种子繁殖后代的,种子中的胚,是由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来的。这种繁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也有一些植物可以直接由根、茎、叶发育成新植株繁殖后代,这种繁殖方式叫无性繁殖。那么,绿色开花植物是如何由种子发育成一株植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又有什么意义呢?本单元通过组织学生亲历栽培植物的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认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植物器官;理解它们在植物生长、生存、繁殖后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世界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搭建脚手架。
本单元与一年级的《植物》、《动物》单元以及三年级的《动物一生》单元形 成学习进阶。内容的选择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关于生命世界的认识, 共同承载课程标准中生命科学领域的相关课程内容,即“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和空气等,在此基础上,生物个体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从而使得这些生物类群得以延续。植物能够制造营养物质, 可供自身利用。”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来自课程标准 3-4 年级年级的下列学习目标。 7.1.2 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7.3.1 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7.3.2 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 8.1 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8.2 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8.3 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11.1 举例说出植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1.2.1 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
12.1.1 描述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
12.1.2 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12.3 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
12.4 举例说出人类生产、建筑等活动对动植物生存产生的影响。 单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构建课程标准中的以下主要概念: 1.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2. 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3. 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延续。 4.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本单元以种植绿色开花植物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发现种子萌发先发育出根、再长
出茎和叶,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伴随着植物新器官的出现,引领学生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探究植物体器官的功能,初步建立植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认知。组织学生经历这样的科学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栽培植物的方法,发展学生进行长期观察记录的能力,以及根据观察现象推测植物未来生长变化的趋势等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和珍爱生命的自觉。
教科书选择的植物是凤仙花。一是因为凤仙花是一种常见的生命力很强的植物,容易栽培和管理,在全国具有普适性。二是因为凤仙花生长周期相对较短, 一般 3-4 月播种,6-7 月就会开花结果,形成成熟的种子。往往在一个学期内能够观察到植物生长变化的全过程。三是成熟的凤仙花植物可以完整的呈现绿色开花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植物体模型。四是花、果实、种子同株,可以从现象上帮助学生建立花、果实、种子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理解花发育成果实和种子提供了有效的感性材料支撑。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植物资源以及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在适宜的时间里组织学生种植、观察、研究,需要的话可以与其他单元的学习交叉进行。
本单元共 8 课,从种子开始,追随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按照植物新器官出 现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第 1 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重在引领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植物种子多种多样,不同种子的外部形态不同;种子有种皮和胚,胚可以发育成新的植株。
第 2 课“种植凤仙花”,是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包括三个主要活动, 一是种植凤仙花;二是制作种植杯;三是制定观察计划。引领学生在实操中体会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