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硝酸钾的制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预案

硝酸钾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无机制备中常用的过滤法,着重介绍减压过滤和热过滤。 2.练习加热溶解、蒸发浓缩、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KCl+ NaNO3=KNO3 +NaCl

2.当KCl和NaNO3溶液混合时,混合液中同时存在,由它们组成的四种盐,在不同的温度下有不同的溶解度,利用NaCl、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差别,高温除去NaCl,滤液冷却得到KNO3。

表2.1.1 四种盐在水中的溶解度(g/100g H2O)

温度/°C KNO3 0 10 123.3 0.9 KCl 237.6 1.0 NaNO783 3.0 0.0 NaCl 335.7 5.8 20 31.6 34.0 88.0 36.0 30 45.8 37.0 96.0 36.3 40 63.9 40.0 104.0 36.6 567890 0 0 0 0 811131625.5 0.0 8.0 9.0 02.0 4244515.6 5.5 8.1 .1 4.0 1112- 14- 4.0 4.0 8.0 37373733.0 .3 .8 8.4 9.0 100 246.0 56.7 180.0 39.8

页脚内容

1

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预案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烧杯 量筒 热过滤漏斗 减压过滤装置 电子天平。

2 试剂 NaNO3(s)、KCl(s)。

四.操作步骤 操作 称8.5g硝酸钠、7.5g氯化钾 现象 解释 加15mL水,溶解后 由于四种离子组成了四种盐,高温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小,故作记号,加热、搅得到澄清无要使盐溶解,首先由氯化钠的溶解度来考虑加水量。 从化学计量式拌、溶解; 色溶液 知产物氯化钠的生成量为5.9g ,加热至373K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9.8g/100g H2O,需水15g ,约相当于15mL 。 小火浓缩至原有圆粒析出的晶体是氯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为5.9g 。蒸发浓缩体积的2/3; 状白色晶体溶液至原体积的2/3时,体系中有水 :15×2/3 = 10mL 。373K时氯生成 化钠溶解度39.8g /100g水,10mL水中可溶解氯化钠4g ,故析出氯化钠5.9 - 4 = 1.9g 。因趁热过滤时的温度要低于373K,故实际析出量要稍大一些。又373K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45g/100g水,10mL水可溶解硝酸钾24.5g 。实验中硝酸钾的产量是10.1g ,故不会析出。 趁热过滤,取有白色针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硝酸钾 滤液观察晶体形固体生成,加在冷却的滤液中加7.5mL沸水后,假设溶液的温度为313K,此状;加沸水7.5mL入沸水后固到滤液中 体溶解得无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100g水,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100g水。溶解10.1g 硝酸钾需水16mL,溶解 4g 氯化钠需水11mL。因色溶液 此加7.5mL沸水后,溶液中水总共约有17.5mL,能将析出的固体全部溶解 转移到小烧杯澄清无蒸发至原体积的3/4,此时体系中的水量为:中,小火加热到原色溶液 (15×2/3+7.5)×3/4=13.1(mL),溶解4g氯化钠需水11mL,所以13mL水体积的3/4; 足以溶解氯化钠。 冷却 、过滤;母白色针液弃去、观察得到状晶体 晶体的形状、称量。 重结晶 白色针状晶体 得到的晶体是晶体硝酸钾 得到较纯的硝酸钾晶体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结果:1.上述得到的粗KNO3产品重量为:6.7g

2.重结晶后得到的产品重量为:5.00g

分析: 1. KCl + NaNO3 = KNO3 + NaCl

页脚内容

2

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预案

75 85 101 59 7.5g 8.5g 10.1g 5.9g

★最后体积为:(15*2/3+7.5)*3/4=13.1

★母液中留有的硝酸钾: 21.2g/100g*13.1g=2.8g ★(在283k时的KNO3溶解度为21.2g/100g水)

★本实验粗产品的理论产量是:10.1g-2.8g=7.3g ★粗产品的产率为:6.7/7.3*100%=91.8%

2 . 理论重结晶率为:(167g-21.2g)/167g*100%=87.3%

实际重结晶率为:5.0 /6.7*100%=74.6% (在353k时的溶解度为167g/100g水) 六.问题及思考题

●问题:1.产品的主要杂质是什么?怎样提纯? 答:主要杂质是NaCl,可以通过重结晶来提纯。 2.能否将除去氯化钠后的滤液直接冷却制取硝酸钾?

答:不能。滤液直接冷却可以得到较多的硝酸钾,但会混氯化钠,产品纯度下降。 3.考虑在母液中留有硝酸钾,粗略计算本实验实际得到的最高产量。

答:设室温为293K,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00g水,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则10mL水可溶解硝酸钾3.2g ,氯化钠为3.6g ,则析出硝酸钾为10.1-3.2 = 6.9g ,氯化钠为4-3.6 = 0.4g ,故共析出7.3g晶体。10.1-21.2*13.1=7.3g ●思考题:1.怎样利用溶解度的差别从氯化钾,硝酸钠制备硝酸钾?

答:NaCl和NaNO3溶液混合时,混合液中同时存在,由它们组成的四种盐,在不同的温度下有不同的溶解度,从利用NaCl、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看出: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显著变化,所以高温除去NaCl,滤液冷却得到KNO3。

2.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何处,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实验成功?

答:在本实验中,热过滤是关键。因此要使实验成功,先准备好合适的滤纸,加热水浴预热漏斗;加7.5mL水在小烧杯内,盖上小表面皿。然后溶解盐,蒸发、浓缩。

七.注意事项

1.热蒸发时,为防止因玻棒长而重,烧杯小而轻,以至重心不稳而倾翻烧杯,应选择细玻棒,同时在不搅动溶液时,将玻棒搁在另一烧杯上

2. 若溶液总体积已小于2/3,过滤的准备工作还未做好,则不能过滤,可在烧杯中加水至2/3以上,再蒸发浓缩至2/3后趁热过滤。

3.要控制浓缩程度,蒸发浓缩时,溶液一旦沸腾,火焰要小,只要保持溶液沸腾就行。烧杯很烫时,可用干净的小手帕或未用过的小抹布折成整齐的长条拿烧杯,以便迅速转移溶液。趁热过滤的操作一定要迅速、全部转移溶液与晶体,使烧杯中的残余物减到最少。

4. 趁热过滤失败,不必从头做起。只要把滤液、漏斗中的固体全部回到原来的小烧杯中,加一定量的水至原记号处,再

页脚内容

3

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预案

加热溶解、蒸发浓缩至2/3,趁热过滤就行。万一漏斗中的滤纸与固体分不开,滤纸也可回到烧杯中,在趁热过滤时与氯化钠一起除去。

减压过滤

又称吸滤、抽滤,是利用真空泵或抽气泵将吸滤瓶中的空气抽走而产生负压,使过滤速度加快,减压过滤装置由真空泵、布氏漏斗、吸滤瓶组成。

1. 吸滤操作 :

(1)剪滤纸 将滤纸经两次或三次对折,让尖端与漏斗圆心重合,以漏斗内径为标准,作记号。沿记号将滤纸剪成扇形,打开滤纸,如不圆,稍作修剪。使滤纸比漏斗内径略小,但又能把全部瓷孔盖住。如滤纸大了,滤纸的边缘不能紧贴漏斗而产生缝隙,过滤时沉淀穿过缝隙,造成沉淀与溶液不能分离;空气穿过缝隙,吸滤瓶内不能产生负压,使过滤速度慢,沉淀抽不干。若滤纸小了,不能盖住所有的瓷孔,则不能过滤。因此剪一张合适的滤纸是减压过滤成功的关键。

(2)贴紧滤纸 用少量水润湿,用干净的手或玻棒轻压滤纸除去缝隙,使滤纸贴在漏斗上。将漏斗放入吸滤瓶内,塞紧塞子。注意漏斗颈的尖端在支管的对面。打开开关,接上橡皮管, 滤纸便紧贴在漏斗底部。如有缝隙,一定要除去。

(3)过滤 过滤时一般先溶液,后转移沉淀或晶体,使过滤速度加快。转移溶液时,用玻棒引导,倒入溶液的量不要超过漏斗总容量的2/3。先用玻棒将晶体转移至烧杯底部,再尽量转移到漏斗。如转移不干净,可加入少量滤瓶中的滤液,一边搅动,一边倾倒,让滤液带出晶体。继续抽吸直至晶体干燥,可用干净,干燥的瓶塞压晶体,加速其干燥,但不要忘了取下瓶塞上的晶体。

晶体是否干燥,有三种方法判断 : a.干燥的晶体不粘玻棒;

b.当1~2min内漏斗颈下无液滴滴下时,可判断已抽吸干燥; c.用滤纸压在晶体上,滤纸不湿,则表示晶体已干燥。 (4)转移晶体

取出晶体时,用玻棒掀起滤纸的一角,用手取下滤纸,连同晶体放在称量纸上,或倒置漏斗,手握空拳使漏斗颈在拳内,用嘴吹下。用玻棒取下滤纸上的晶体,但要避免刮下纸屑。检查漏斗,如漏斗内有晶体,则尽量转移出。

如盛放晶体的称量纸有点湿,则用滤纸压在上面吸干,或转移到两张滤纸中间压干。如称量纸很湿,则重新过滤,抽吸干燥。

(5)转移滤液

将支管朝上,从瓶口倒出滤液,如支管朝下或在水平位置,则转移滤液时,部分滤液会从支管处流出而损失。注意 :支管只用于连接橡皮管,不是溶液出口。

(6) 晶体的洗涤

若要洗涤晶体,则在晶体抽吸干燥后,拔掉橡皮管,加入洗涤液润湿晶体,再微接真空泵橡皮管,让洗涤液慢慢透过全部晶体。最后接上橡皮管抽吸干燥。如需洗涤多次,则重复以上操作,洗至达到要求为止。

(7)具有强酸性、强碱性或强氧化性溶液的过滤 这些溶液会与滤纸作用,而使滤纸破坏。若过滤后只需要留有溶液,则可用石棉纤维代替滤纸。将石棉纤维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搅匀,然后倾入布氏漏斗内,减压,使它紧贴在漏斗底部。过滤前要检查是否有小孔,如有则在小孔上

4

页脚内容

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预案

补铺一些石棉纤维,直至无小孔为止。石棉纤维要铺得均匀,不能太厚。过滤操作同减压过滤。过滤后,沉淀和石棉纤维混在一起,只能弃去。

若过滤后要留用的是沉淀,则用玻璃滤器代替布氏漏斗(强碱不适用)。过滤操作同减压过滤。

(8)热过滤 当需要除去热、浓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而又不能让溶质析出时,一般采用热过滤。过滤前把布氏漏斗放在水浴中预热,使热溶液在趁热过滤时,不致于因冷却而在漏斗中析出溶质。

页脚内容

5

硝酸钾的制备

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预案硝酸钾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机制备中常用的过滤法,着重介绍减压过滤和热过滤。2.练习加热溶解、蒸发浓缩、结晶等基本操作。二.实验原理1.KCl+NaNO3=KNO3+NaCl2.当KCl和NaNO3溶液混合时,混合液中同时存在,由它们组成的四种盐,在不同的温度下有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6z5k70m9n9vfqx3d4pq7px008twlp015g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