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4期专题13诗歌鉴赏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十二、【2018届中考湖南郴州卷】古诗鉴赏

望岳 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本诗中“_____”一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雄伟挺拔的气势。

10.青年杜甫曾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其诗作也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请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例进行赏析。

【答案】

9.割10.二十岁后,杜甫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脑,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解析】

9.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关键字的赏析能力。做此题首先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

十三、【2018届中考湖南益阳卷】阅读杜甫《登岳阳楼》一诗,完成下面小题。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下列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为律诗。律诗属近体诗,成熟于唐朝,分五言、七言两种。

B.首联是说久闻洞庭湖大名,今天终于来到。这与《春夜喜雨》《望岳》开头一样,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我们由此能看出杜甫五言律诗的风格。

11

C.颔联是说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短短十个字,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意境开阔。

D.尾联写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写“我”凭栏眺望之所感。“凭轩”一句与题目“登楼”遥相呼应,收束全诗,从而使全诗浑然一体。

11.请写出这首诗的抒情诗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10.B11.抒情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情感:诗歌后两联写登临之感:战乱不休致使诗人与亲朋之间音讯不通,贫病交加的自己只得生活在一叶孤舟之上,况且北望关山,战乱频仍,唯有老泪纵横。这些抒情诗句既抒写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穷愁潦倒、壮志未酬),更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虑)。

【解析】

10.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B.《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所以“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说法有误。

十四、【2018届中考湖南湘西卷】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列小题。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1.此诗最能体现人生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两句诗包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

11.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1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句子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这首诗,意思是: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其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体现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12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哲理的赏析。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诗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十五、【2018年中考江苏常州卷】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陶渊明 《桃花溪》(2)由远而近

【解析】试题分析:(1)一空,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

十六、【2018年中考江苏南通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泛海怀通州 【宋】文天祥 江波无奈暮云阴, 一片朝宗①只此心 今日海头觅船去, 始知百炼是精金。

【注释】①朝宗:归向大宋王朝。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文天祥在通州的艰难处境?请简析。 【答案】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临危不惧的坚强意志和忠贞报国的思想感情。

13

4.此诗首句写景“江波无奈暮云阴”描写波涛浩渺,暮色苍茫,反衬出艰难困苦的处境。 【解析】

3.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抒发情感的把握。答此题,可以理解好诗句内容,可以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从“一片朝宗只此心”“始知百炼是精金”等句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忠贞报国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临危不惧的坚强意志与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这需要读懂诗句。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4.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可提取“江波无奈暮云阴”这句景物描写来分析。这句景物描写,描写了暮云低垂,波涛浩渺的情景。用此景烘托当时文天祥在通州的艰难处境。注意景物描写对人物处境的烘托渲染作用。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十七、【2018年中考江苏镇江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6.请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7.诗中两次出现“花前”,请简述其作用。 8.作者感到“虚度好春朝”。结合全诗,分析原因。 【答案】

6.三月三日写此诗寄给乐天,以示答谢。

7.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时间,前后对比中表现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对今朝窘态的感叹。 8.帘外花开依旧,景色宜人,可自己独卧病榻,心情失落,身边也无朋友相伴,这样的美好时光白白的浪费了。

【解析】

6.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要理解好“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中的“酬”与“见寄”的意

14

十八、【2018年中考辽宁阜新卷】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亡关头,起兵抗元。 B.第二联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历经艰辛危苦,动荡不安。

C.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D.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答案】B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诗歌鉴赏试题。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B项的赏析有误,第二联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拟人。

十九、【2018年中考辽宁锦州卷】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亡之时,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15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4期专题13诗歌鉴赏含解析

十二、【2018届中考湖南郴州卷】古诗鉴赏望岳杜甫(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本诗中“_____”一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雄伟挺拔的气势。10.青年杜甫曾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其诗作也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请以“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6ycb4nojb79c964hjsm5kaxd91bwp00kv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