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课题申报模板:3302-“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问题的提出

2015年随着《大国工匠》节目在央视的热播,引发了国人对“工匠精神”高度关注。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而言,如何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要培养新时代的能工巧匠,就要让“工匠精神”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中绽放。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2课题的界定

“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从业过程中对职业的态度和精神理念。具体而言,它是从业人员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不断地雕琢产品、改善工艺、享受产品升华的过程。同时,工匠精神在这个时代的土壤中生发出新的含义,也被赋予了特有的时代特征。笔者在研读工匠精神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其现代特征,对其内涵作以下归纳:(1)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从技能层面来看,是“工匠精神”的精髓。体现在从业者在劳作中注重细节精雕细琢,反复打磨和改进技术,追求产品的完美与极致,成为行业能工巧匠。(2)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从职业态度层面来看,体现在从业者对自己的工作怀有敬畏之心,在职业活动中具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3)内心坚定。内心坚定,少一些浮躁和急功近利。 “工匠精神”的培养应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始,而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 关键时期。高职院校有责任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通过职业教育的改革,从职业精神的培养,到荣誉体系的激励以及文化土壤的培育等多方面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学生进入职场前厚植“工匠精神”的土壤,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下重提工匠精神,恰恰说明了当今我们缺乏工匠精神。李宏伟《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认为,近代工业的兴起造成了工匠精神的没落,“随着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兴起,工厂化机器化等近代工业制度削弱了传统工匠伦理,某些传统工匠技艺走向衰落乃至失传”。 张博在《重塑“工匠精神”》文中认为,企业家快速盈利、追求速度的价值观,使得工匠精神难以在我国制造业中形成,“出于快速挣钱的动机,他们当然不可能精心设计和雕琢企业的产品、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他们急功近利,盲目扩张,以数量换取钞票”。 美国作者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一书中说:“工匠精神的拥有者并不单指乎艺人,还有使用现成的技术工具,利用创新精神解决各种问题的发明家和发现者。他们不仅仅存在于街头巷尾,埋首在自己的工作室,也可以是默默在写字楼里敲着键盘的程序员。他们专注、仔细,用心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做到精益求精,通过自己拥有的一颗正心、真心、诚心、精心,去迎接当下的人和事。”匠人文化的本质,只是二个词:一是敬业、一是认真。更重要的是当匠人文化被全社会所承认,敬业和认真这二个词,被整个日本社会接受和发扬。它们被化入到日本人的骨髓中,成了日本社会的“常识”。

针对“工匠精神”的缺失,目前的研究往往从经济、历史、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寻找原因,但对学校教育阶段“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不够。诚然,工匠精神需要厚植的土壤,需要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但更需要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要持之以恒地培育“工匠精神”。 1.4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工匠精神是时代的产物.而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培养“工匠”,高职院校作为开展职业教

育的主体之一,必须融入工匠精神,探索以院校为主导,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创新为理念,搭建创业园平台;以教师为媒介,建设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以课程为载体,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等方面培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2.1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工匠精神”源自熟练掌握一门手艺并以此谋生的工匠,其核心内涵包括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持续专注。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企业、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2研究目标、内容、假设 (一)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拟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对于职业教育的价值,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正确把握“传技”和“育人”的关系;

第二,把职业情怀的培养,执着敬业品质的培育等融入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培养体系,从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第三,通过校园“工匠精神”文化建设及“工匠校园行”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研究的内容

(1)国内外对“工匠精神”的相关理论研究 (2)分析“工匠精神”的时代缺失

(3)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4)“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途径

①注重体验,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②强化实践,开展独具特色的“双百”活动 ③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 ④在技能大赛中磨练“工匠精神” (三)研究的假设

(1)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与学生职业素养有内在联系; (2)“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与国内高职学校有一致性、趋同性。

2.3创新之处 (1)提出了“工匠精神”的培养应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始,应在大学阶段厚植“工匠精神”的土壤,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 (2)提出了“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路径,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3.1研究思路

本课题通过对国内外“工匠精神”相关理论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查找“工匠精神”的时代缺失原因,整合高职院校各种教育资源,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现状调查研究;找到问题,就“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途径提出几点建议。 3.2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以收集国内外的期刊、著作、案例等资料为依据,查阅已有的理论

成果和实践成果,通过分析总结,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课题通过调查、分析、查找“工匠精神”的时代缺失原因,整合高职院校各种教育资源,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现状调查研究,总结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对策研究法。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归纳与分析,提出“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途径。 3.3技术路线

本课题以调查研究为主线,围绕3个目标,4个内容,2个假设,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边总结边完善,基本路线是国内外资源共享的文献检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选择与研究相关的理论支持——进行高职院校调查与访谈——进行调查资料的分析、统计与汇总——撰写论文提纲——撰写论文(见技术路线图)。 3.4实施步骤

课题计划完成时间为2018年12月,分为前期准备、调查研究、资料分析、成果整理四个阶段。

(1) 前期准备(2017.07——2017.8)

主要任务:制定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组分工及分项目实施计划;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调研、访谈对象的拟定与联系沟通。 (2)调查研究(2017.9——2017.12) 主要任务:国内外“工匠精神”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变化的调查,分析、查找“工匠精神”的时代缺失原因。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现状调查研究,搜集相关资料并做数据分析;做进一步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分析。

(3)资料分析(2018.01——2018.05)

主要任务:基于调查数据及成因分析,提出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途径。

(4) 成果整理(2018.06——2018.12)

主要任务:课题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报告及成果总结报告的撰写,召开课题评审鉴定会。

课题申报模板:3302-“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研究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的提出2015年随着《大国工匠》节目在央视的热播,引发了国人对“工匠精神”高度关注。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6m8z9b75s6i8ss1c8w102tjb2iy3i014l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