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下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
邱明辉
【摘 要】【摘要】目的:观察透视下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临床上依据未被破坏的距骨下关节面为模板,透视下通过撬拔重塑跟骨距下关节面,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5例新鲜、闭合、累积距下关节面跟骨骨折。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复查均恢复了Bohler's角及Gissan's角;恢复跟骨的宽度;跟距后关节面基本平整,术后无骨折明显再移位、跟骨塌陷发生。结论:透视下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骨折复位较好、固定确切,疗效良好。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12(024)019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撬拔;内固定
跟骨骨折临床较多见,关节内骨折,通常认为其功能恢复较差,其治疗方法的选择目前较多不同观点,我们应用透视下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方法简便,术后痛苦小,功能恢复好,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住组13例15处跟骨骨折,男性10例,女性3例,其中双侧2例(均为男性),年龄25~55岁,平均38岁,均为新鲜、闭合、累积距下关节面跟骨骨折,其中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4例(Sanders分型[1]I型),移位的关节内骨折4例(Sanders分型II-IV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用腰硬联合麻醉,取患者健侧卧位,患足术区常规消毒,
在“C”臂机透视下行右跟骨骨折克氏针撬拨,先分别取跟腱外缘及外旁开0.5~1 cm,跟腱止点前缘2处为撬拔克氏针进钉点,分别取直径3.5 mm、2.5 mm 克氏针与小腿成60°角、足长轴约15°~20°角打入撬拔针深约 4~5 cm(跟骨体内),双手四指分别扶前足及撬拔针尾,双拇指反向于足底推压跟骨矫正塌陷骨折,透视下证实 Bohler's角及 Gissan's角恢复,打入撬拔针至跟骨前端,再以双手内外侧同时挤压、锤击恢复跟骨正常宽度、矫正关节面侧方分离移位、同时矫正跟骨内外翻移位,于跟骨外侧外踝下方一横指处导针处做一0.8 cm小切口,钝性分离至跟骨,斜向前方约15°载距突方向打入导针,测深后顺导针拧入拉力空心螺丝钉固定之,稳定维持恢复的跟骨正常宽度,C-臂透视侧、轴位证实位置佳,缝合小切口,包扎。术后2周内肌肉舒缩练习,2周后踝关节功能练习,8周后扶拐杖患肢部分逐渐负重,据恢复情况去除拐杖。
1.3 治疗结果 本组15例均获随访,时间为4~18月,平均9月。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复查均基本恢复跟骨整体轮廓;恢复了 Bohler's角及 Gissan's 角;恢复跟骨的宽度;跟距后关节面基本平整。术后无骨折明显再移位、跟骨塌陷发生。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11例,良4例(Sanders分型III型1例,IV型2例)。
2 讨论
跟骨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关节内骨折约占75%[2],治疗方法分为三类,非手术方法、手术方法和早期距下关节融合方法。我们应用透视下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其原理是依据未被破坏的距骨下关节面为模板,通过撬拔重塑跟骨距下关节面,具体有3个步骤;(1)将塌陷的跟骨距下关节
面通过撬拔推向、紧靠距骨下关节面(模板),其方法是打入撬拔针达跟骨底、骨折最远端撬拔,推压行程约3 cm,同时矫正Bohler's角及Gissan's角,打入撬拔针至跟骨前端,给予复位后骨折坚强有力的支撑、维持复位骨折稳定;(2)矫正关节面侧方分离移位,通过双手内外侧同时挤压、锤击恢复跟骨正常宽度,同时矫正跟骨内外翻移位;(3)拉力空心螺丝钉固定骨折,侧向拉紧固定:一般1~2枚螺钉,跟骨长轴(撬拔针方向)2枚螺钉替代撬拔针,其远端一定要达跟骨远端、跟舟关节面内0.5 cm以内,以保证坚强有力的支撑。
本组优良率高,方法简便,较好恢复了跟骨整体轮廓、Bohler's 角及 Gissan's 角、跟骨的宽度,尽可能恢复跟距关节面平整。避免了切开手术操作复杂、副损伤大、需植骨、皮瓣坏死等风险,降低了感染风险,复位的关节面给予了坚强有力的支撑,避免了再塌陷风险,扩展了手术适应范围,尤其Sanders分型III、IV型跟骨骨折,切开手术优良率亦不高,本方法给予III、IV型跟骨骨折关节面恢复、重新模造提供较好基础,骨折术后获得较坚强固定,可术后早期、无痛功能练习,术后痛苦小,功能恢复好,生活质量好,且避免了切开手术并发症,闭合复位利于骨折愈合,患者康复好。 参考文献
[1]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220-1233. [2](美)卡内尔(Canale,S.T.),(美)贝帝(Beaty,J.H.)原著;王岩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3788-3803. 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12.19.037
【文献来源】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medical-journal-chinese-people-health_thesis/020122762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