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适西农兴中学高三物理最后一卷试题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24年11月21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所吴宜灿研究员获得美国核学会核能杰出成就奖,铀核(核反应方程为
)是获得核能制造的核武器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中一种
并释放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的结合能
A.该核反应是重核裂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大于铀核(B.该核反应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核反应为人工转变 C. X原子核中的核子数为140个,中子数为84个 D.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根据
,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减少
15.某同学为研究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在实验室借助于位移传感器与计算机,描绘出两个物体的运动图像为a、b,如图所示,a为直线,b为抛物线,且交点对应坐标为(1,6),(3,12)。仔细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m/s2 B.物体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7m/s C.t = 3s时,两个物体相距最远
D.物体A在t = 0时刻位于所取的坐标原点正向4m处
16.物块静止放在一个长为L=1m的水平传送带上,传送带v0=2m/s,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25。物块由传送带传送垂直落在了倾角θ=37o的斜面上,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了0.8s B.下落高度H=0. 32m
C.物块由初始到落到斜面上的时间约为1.17s D.物块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7.我国在2024年12月发射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2024年1月11日“嫦娥四号”探测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卫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预示着我国探
13
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将全面拉开序幕。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相同,我们总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所以“嫦娥四号”把目的地设定在神秘的“月球背面”进行研究。已知地球半径为R,月球绕地球公转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B.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为
C.“嫦娥四号”在向月球着陆过程中从高轨道向低轨道变轨时机械能增加 D.月球自转周期为
18.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5:1,现在电路输入端输入电压
,此时电阻R2和R3的功率相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
电流表A2的示数为0.20A,电压表V2的示数为11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1的示数为220V B.电流表A1的示数为0.04A C. R2=5500Ω D. R1=2062.5Ω
19.智能手机已经融入了普通大众的生活中,指纹解锁对大多数人也已不再陌生,其中一种常用的是电容式指纹解锁,原理是利用硅晶元与导电的皮下电解液形成电场,指纹的高低起伏会导致二者之间的电压差出现不同的变化,类似于电容。如图有一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距为d,正对面积为S,两极板间有一静止带电液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滴带负电
B.闭合开关K,增大极板间距d,液滴向下移动 C.断开开关K,减小正对面积S,液滴向下移动 D.闭合开关K,A板下移,液滴电势能减小
20.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P,圆弧轨道的圆心为O,OA水平,OP竖直,半径为R=2m。一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从圆弧顶点A开始以2m/s的速度从A到P做匀速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Q为圆弧AP的一个三等分点(图中未画出),
OA与OQ的夹角为30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Q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10
W
B.在A到P的过程中合力对小物块的冲量为零
13
C.小物块在AQ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在QP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D.在P点时,小物块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为11.5N
21.如图所示,两间距为a的光滑1/4圆弧导轨沿竖直方向固定,其上端用导线接一定值电阻R,图中的位置1与圆心等高,位置2在圆心的正下方。一长度为a、质量为m、阻值为R的导体棒由位置1无初速释放,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到位置2,此时导体棒对轨道的压力为导体棒重力的1.5倍,经测量可知导体棒在圆弧导轨的中点处速度最大。已知圆弧导轨的半径为r,整个装置处在由圆心向外的辐射磁场转中,且导轨上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过定值电阻R的最大电流为
B.导体棒运动到位置2时,流过定值电阻R的电流为
C.导体棒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2的过程中,流过定值电阻R的电荷量为D.导体棒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2的过程中,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阿特武德机是早期测量重力加速度的装置,某同学根据其原理设计出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装置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两端分别连接正方体物块A和物块B (A、B的质重分别为m1和m2,且m1<m2),让两物块组成的系统从静止开
始做匀加速运动,测出物块A先后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的遮光时间。保持物块A的质量不变,逐增大物块B的质重,重复以上操作,测出物块B不同质重时A、B的加速度。 (1)用游标卡尺物块A的宽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刻度为1mm,则由
13
该图可得遮光条的宽度d=_____cm。
(2)测得物块A的边长为d,在某次实验中它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所用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其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 、 (用字母表示)。 (3)为了测算A、B的加速度大小,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 A.两个光电门的间距 B.物块B的边长 C.物块A的初始高度 D.轻绳的长度
(4)某次实验中测得物块A和物块B的质量分别为m1、m2,测算出A、B的加速度大小为a, 可以得到重力加速度g=
(用m1、m2、a表示)
23.(9分)小李在进行电表改装时,从实验室取了一只内阻未知量程为200μA的电流计,首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用来测量该电流计的内阻,已知电源内阻可忽略不计的。
(1)小李在测量电流计的内阻时,进行了如下的操作:将电阻箱R1、R2的阻值调至最大,
仅闭合电键S1,调节电阻箱R1,同时观察电流计直到读数为200μA为止,然后 。(填字母)
A.保持电键S1闭合,闭合电键S2,同时调节电阻箱R1、R2,直到电流计读数为100μA
为止,记下电阻箱R2的阻值
B.保持电键S1闭合,闭合电键S2,仅调节电阻箱R2,直到电流计读数为100μA为止,
记下电阻箱R2的阻值
(2)通过(1)操作,若R2=100Ω,则电流计内阻为 。(填字母) A.50Ω B.100Ω C.200Ω D.300Ω
(3)在(1)过程中,当电流计的读数为200μA时,电阻箱R1的读数不足最大值的一半。
为了使测得的电流计的内阻更精确,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将R1调换成另一个阻值更大的电阻箱 B.将R1调换成最大值为原来二分之一的电阻箱 C.将电源的电动势加倍
D.将电源的电动势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13
(4)通过分析可知,电流计内阻的测量值 (填 “大于”“ 等于”或“ 小于”)
实际值
(5)根据以上测量的数据,如果将该电流计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则应将该电流计 (填“串联”或“并联”)一定值电阻,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Ω。
24.(12分)如图甲所示,将一间距为L=1 m的足够长U形导轨固定,倾角为θ=37°,导轨上端连接一阻值为R=2.0 Ω的电阻,整个空间存在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0.01 kg、电阻为r=1.0 Ω的金属棒ab垂直紧贴在导轨上且不会滑出导轨,导轨与金属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金属棒ab从静止开始下滑,下滑的x-t图象如图乙所示,图象中的OA段为曲线,AB段为直线,导轨电阻不计且金属棒下滑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紧密接触,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37°=0.6,cos37°=0.8。求: (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从开始到t=2.5 s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25.(20分)如图甲所示,质量m=1 kg的小物块A(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M=4 kg木板B的左端,木板长L=4.5 m。起初A、B两叠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在木板B上,通过传感器测出A、B两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F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两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求: (1)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若开始时对B施加水平向左的恒力F=29 N,且给A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4 m/s,则t=2 s时A与B的右端相距多远?
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