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凉水井滑坡(浮托减重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凉水井滑坡

1 滑坡概述

1.1 行政区划与交通位置

凉水井滑坡位于重庆市云阳县故陵镇水让村8组,位于故陵镇老场镇下游长江右岸陡、斜坡地带,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后,区内已无完整公路通过,当地居民出行问题基本靠水路解决,小型客船从滑坡区至故陵镇老场镇航程约8公里,航行时间约30分钟,交通不方便。 1.2 气象与水文

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盆地与山区的气候特点,总的特点是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云雾多、光照少,呈立体气候特点。四季特点是冬季冷、无严寒、春季旱、冷暖多变,夏季多伏旱,秋季凉、多绵雨。降雨主要集中在3~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全年最热为8月,最高气温达到40.6℃,极端最低温度-4℃,多年平均气温16.7℃。根据云阳县气象局资料,该地区多年平平均年降雨量1436.5mm,最小年降雨量740mm,最大日降雨量189.6mm。该区地表水系以长江干流为主。据水文资料表明,在本区段,原长江最高洪水位为130m,最大流量为21000m3/s,最小流量为900m3/s。勘查区蓄水后现长江水位约为156.7~160.14m(黄海高程)。 1.3 地形地貌

该区位于长江右岸斜坡,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和河流阶地地貌。勘查区内陆地部分主要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地势起伏,南高北低,东西部较平缓,区内中部及后部地形较陡,后部可见圈椅状陡崖,自然坡度30°~35°,前部较缓,植被发育,主要为果树、灌木、杂草等植物,覆盖率约为65%;靠近长江水域地带以及长江水位下为河流阶地地貌,靠近长江水域地带地形地貌受长江的侵蚀切割作用明显,地势起伏,南高北低,自然坡度25°~28°,江水以下长江水流冲积作用明显,地势较缓,西高东低,自然坡度5°~15°。勘查区前部有当地农民居民点。勘查区内地势最低点为45.0m,最高点为345.5m,相对高差约305.5m。 1.4 地层岩性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以及勘查钻探揭露,勘查区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残坡积含角砾粉质粘土(Q4el+dl)、第四系崩坡积含碎石、块石粉质粘土(Q4col+dl)、滑坡堆积体(Q4del)、冲洪积砂土(Q4al+p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互层(J2s)。 1.5 水文地质条件

该区位于长江右岸陡、斜坡地貌,区内发育2条冲沟,由于区内地形坡度陡,

自然冲沟较发育,地表水体径流和排泄条件较好。砂岩块石裂隙及空隙发育,为强透水层,且滑坡地形较陡,径流和排泄条件较好,大气降水一部分通过地表和冲沟排泄至长江,一部分下渗补给地下水。基岩为砂岩、泥岩互层,泥岩透水性较差,隔水性较好,地下水容易在滑床附近富集,但基岩层面较陡,砂岩中存在大量裂隙、空隙等径流渠道,向下排泄至长江,地下水赋存条件差。在长江水位上升时,江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长江水补给地下水。勘查区地下水主要类型为松散介质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1.6 滑坡全貌

凉水井滑坡(见图1)位于长江右岸斜坡地带,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和河流阶地地貌。滑坡分布高程100.0~319.5m,相对高差约221.5m。区内地势起伏,南高北低,东西部较平缓,中部及后部地形较陡,后部可见圈椅状陡崖,自然坡度30°~35°,前部较缓。滑坡东西两部均有一冲沟,走向分别为342°和351°,长分别为250m和220m,纵向坡度40~60°,截面大多为“V”形, 处于冲沟发育阶段的第一期,为自然形成,仅雨季有流水,水量直接受降雨影响。滑坡前部有零散居民点,区内植被发育,主要为果树、灌木、杂草等植物,覆盖率约为65%。

从地形地貌看,滑坡前缘地形较缓,后部地形较陡,与其后方基岩陡壁成脱离之势,即滑坡后部的自身重力对滑坡中部前部形成加载,提供了动力条件,此为推移式滑坡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滑坡前部在库水位的侵蚀、剥蚀作用下,前部形成临空面,为滑坡滑移提供了空间条件。

图1 凉水井滑坡全貌

重庆市高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提供的《重庆市云阳县故陵镇凉水井滑坡详细勘察报告》中提供的滑坡岩土体参数如下:

表1 凉水井滑坡计算物理力学参数表

岩土弹性模泊松密度/kg 粘结力/kPa 内摩擦角/° 体 滑体 滑带 砂土 基岩 量/GPa 3 3 3 20 比 0.4 0.4 0.4 0.25 天然 2300 2300 2300 2530 饱和 2380 2380 2380 天然 21.48 19.17 饱和 19.29 13.68 天然 34.83 25.03 3 饱和 27.68 24.81 25

表2 凉水井滑坡现场水文地质试验成果汇总

编号 位置 试验深度 4.1~22.1 试验段岩性 滑体(主要为含角砾粉质粘土,及部分砂岩) 试验方法 渗透系数 m/d cm/s 0.00025 透水性 滑坡体中XZK6 部 降水头 0.216 注水 中透水 XZK12 滑坡体前部 17.47~41.16 滑体(主要为砂岩,及部分泥岩、降水头 0.32 0.00037037 中透水 含角砾粉质粘注水 土) 平均值 0.268 0.00031 中透水

2 滑坡变形特征及稳定性初判

2.1 滑坡变形特征

三峡库区175m试验性蓄水后,受水位上升影响,凉水井滑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表变形,2009年3月底水位降至160m时遇暴雨,滑坡变形加剧,主要表现为滑坡后缘地表拉裂缝全部贯通,滑坡中部横向地表拉裂缝、中前部剪切裂缝以及两侧斜裂缝。

滑坡区位于长江右岸的斜坡地带,滑坡整体地势中后部陡,前部相对较缓。滑面形态后部陡,中部及前部逐渐变缓,后部坡度一般为35~45°,前部坡度一般为8~15°,形状近似靠椅状。受长江水位上升影响,原滑坡前部抗滑段在江水作用下,其稳定性计算滑体重度由天然重度逐渐变为浮重度,滑面抗剪强度值降低,滑坡整体抗滑力明显下降,从而导致滑坡整体稳定性降低,致使滑坡发生变形现象。

地表水平位移监测分为人工水平位移监测和自动水平位移监测两种:人工水平位移监测于2009年4月5日开始,并于2009年4月22日停止,监测点水平位移累计变化量曲线见图2、图3;自动水平位移监测于2009年4月20日开始,并将之前人工监测的成果与之相累计,监测点水平位移累计变化量曲线见图4图5。

凉水井滑坡(浮托减重型)

凉水井滑坡1滑坡概述1.1行政区划与交通位置凉水井滑坡位于重庆市云阳县故陵镇水让村8组,位于故陵镇老场镇下游长江右岸陡、斜坡地带,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后,区内已无完整公路通过,当地居民出行问题基本靠水路解决,小型客船从滑坡区至故陵镇老场镇航程约8公里,航行时间约30分钟,交通不方便。1.2气象与水文该区属亚热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6jl52craf6h1tx45fj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