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真”与“仿”在一体化教室建设中的融合
: It has become popular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bring in enterprise culture and create distinctive vocational school culture atmosphe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culture and campus culture determines that campus cannot indiscriminately imitate enterprise culture but should achieve an \Useful exploration of the fusion method of these cultures has been don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rofessional classroom, in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ion classroom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0 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中职学校要改革培养模式,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是将自然人培养成职业人的伟大过程,是以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并通过劳动收入直接体现其价值的教育,所以职业教育各专业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就业时的专业
对口率。由于中职学校各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工学一体化专业教室中进行的,因此,必须把企业文化融入到一体化教室文化的建设中,模仿真实的企业文化环境,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满足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1 中职学校引入企业文化是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物质、管理、精神三个层面,其中物质层面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基础,由企业的产品、服务、技术、车间、厂房、设备设施、企业环境风貌、员工各项福利待遇等组成;管理层面是企业文化的关键要素,是由企业管理观念、管理风格、管理行为等构成的一套管理模式,如规章制度、运营战术,成员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等;精神层面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由企业核心领导提出并确立的价值取向,包括企业成员认可的企业使命、经营哲学及大家共同追求的意志和情感,以及在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氛围。真实的企业文化因行业、产品、发展历史、区域特点、领导风格等不同,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性。 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它必须密切联系行业企业,以就业为导向。就业导向下的专业改革发展思路应该是以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和终点。当前,企业选择员工除了要求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外,更看重员工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和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大大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进程与成效,而这种职业素养只靠知识
和技能的学习是难以形成的,必须通过校企融合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因此引入企业文化,营造有特色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以利于他们由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已成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
2 中职校园文化是对真实企业文化的“仿”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很多职业院校强调引入真实的企业文化,追求校企文化的无缝对接,我们认为是不可取的。首先是校企产品不同。中职学校的“产品”是学生,人的培养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企业的产品是具有一定功能、满足用户某种需求的物,产品的形成完全由制造者决定;第二是校企文化目的不同。企业文化更多体现的是对员工群体的规范、整合、凝聚和激励功能,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结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让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其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它是以终极价值关怀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文化,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实现高质量的对口就业,并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决定了学校不能把真实的企业文化照搬入学校;第三企业文化多样性、特定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