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1246-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能+双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优质课题模板精选

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能+双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界定

当前,在中国经济社会领域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也正发生深刻变革,加大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也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在2014年4月举行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178所高校通过了《驻马店共识》,提出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探索实践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鄂政发〔2014〕51号)也指出:积极推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加快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型本科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本课题正是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双能+双证”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历史已有100多年,最早起源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赫尔曼?施奈德教授1906年首创的工程专业学生合作教育计划。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对产学研合作的研究和应用十分深入,现已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美国的”CBE”,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和日本的“产官学合作”模式等。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解决企业招工难等难题,近年来,现代学徒制颇受到欧洲等地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重视,其中英国已制定了复兴学徒制计划,德国、瑞士等国家也在强化完善现代学徒制体系。

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从1985年实践以来,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入阶段”,即1985年1990年,即西方产学研合作教育概念正式引入中国;第二阶段为“试点阶段”,即1991年至1996年,以1991年在上海成立“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为起点,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由自发状态转变为社团组织行为;第三阶段为“推广阶段”,即1997年至2009年,以1997年原国家教委颁发《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为起点,产学研合作教育由社团组织向政府组织转变;第四阶段为“发展阶段”,即2010年至今,这一阶段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标志,从国家人才发展的战略高度,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大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多停留在原高职高专类院校,主要包括办学理念、培养方式,课程改革等层面。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实践和摸索阶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3)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应用型本科,即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和传统普通本科是两种平行发展的本科教育类型,并不存在层次的高低之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历史发展,政策导向和教育理念等原因,大部分普通本科高校仍然按照学术型大学的路子办学,而且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目标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教学定位等方面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差异。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

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

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质课题模板精选

虽然都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同属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但是二者在人才培养规格、质量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当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切实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开设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把企业实践和社会需求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需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课题提出的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应用型本科“双能+双证”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素质(简称“双能”),并获取学历(学位)证书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简称“双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证融通,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理论依据

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美国职业协会在1946年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认为:“合作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在2001年的宣传资料中解释说明:“合作教育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做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

90年代中期,纽约州立大学的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和阿姆斯特丹科技学院的罗伊特?雷德斯多夫教授教授在三螺旋概念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官、产、学三螺旋理论,来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即政府、企业与大学是知识经济社会内部创新制度环境的三大要素, 它们根据市场要求而联结起来, 形成了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三螺旋关系。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生产、教学和科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个育人平台,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整合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同教育资源和优势,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模式。 (2)研究目标、研究假设和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视角,建立应用型本科“双能+双证”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假设:通过“双能(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双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证融通,从而可以培养出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研究内容:

本课题提出的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应用型本科“双能+双证”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①产学研合作教育政策支持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需要国家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有相关具体政策作为引导和支持,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形势下,行业组织、企业和高校由于各自的诉求差异,缺乏合作的内生动力或缺少合作的平台和机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仍然需要发挥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的作用。 ②“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拥有一支不仅具备宽厚的理论知识和较高学术水平,而且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大力引进人才。积极引进业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第二,教师培养。建立

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

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质课题模板精选

企业师资培训基地;建立“访问工程师”制度;建立“教师专业工作室”。第三,建立应用型教师评价标准。应用型教师评价标准应当改变传统的学术研究型评价导向,重点放在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上,引导教师向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方面发展。

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当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切实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要解决好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的关系。第二,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订单式培养”的方式。第三,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能力培养和业务培训体系。第四,切实做好产业和专业对接,落实产学研基地建设。 ④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体系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推行“双证书“制度的重要保障。双证书制是指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得学历(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专业认证制度是指行业协会设置的能力标准体系对接高校的课程设置,其基础是能力标准体系,核心是响应能力标准体系的高校课程设置,组织保障体系对二者的响应性进行检验,这也构成了专业认证制度的三个核心要素。由于当前”双证书“制度实践的弊端,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体系亟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立专业认证制度和”双证书“制度的联动机制 。

(3)创新之处

本课题提出的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应用型本科“双能+双证”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以产学研合作教育政策支持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体系为支撑的运行机制,旨在培养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素质(简称“双能”),并获取学历(学位)证书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简称“双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双证融通”。见纸质档图1所示。

3、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围绕“双能”和“双证”人才培养的两条主线,即分成两条分支技术路线,一条是应用型本科“双证”培养路径(见纸质档图2所示),另一条是应用型本科“双能”培养路径(见纸质档图3所示),再把进行整合,从而构建出以产学研合作教育政策支持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体系为支撑的运行机制,旨在培养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素质(简称“双能”),并获取学历(学位)证书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简称“双证”)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创新之处的纸质档图1所示)。

应用型本科“双证”培养路径的思路(纸质档图2)是: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下,应用型本科专业与产业,行业和企业进行无缝对接。分析应用型本科专业对接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工作领域和所需的核心能力,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基于工作分析的业务培训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能力培养,从而明确对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定位,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业务知识的获取后,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

应用型本科“双能”培养路径的思路(纸质档图3)是: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产业、行业和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而产业、行业和企业又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支持和指导。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企业合作,硬件共建,软件共享,

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

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质课题模板精选

共同建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生产型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收集、查阅和遴选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论文、调研报告和政策文本,加以进一步整理、分析、归纳, 为本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

②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以及学术研究型高校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③调查研究法:通过对相关高校教学部门、教师、学生和企业等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专题研讨会和个案研究,获得客观的研究素材。 (3)实施步骤

2015 年6月——2015年7月 项目申请阶段:项目的准备、规划和申请立项。

2015年7月——2015年10月 资料收集阶段: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成员明确分工合作,设计具体研究方案。

2015年11月——2016年3月 调查研究阶段:对相关高校教学部门、教师、学生和企业进行访谈、专题研讨会、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等,收集素材和数据。

2016年4月——2016年12月 理论研究阶段:确立理论研究框架,召开研讨会和学术交流等,发表相关的研究论文。

2017年1月——2017年8月 实践探索阶段:将研究的新成果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论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理论研究成果。

2017年9月——2017年10月 成果鉴定阶段:整理,归纳前期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等成果,申请结项。

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

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246-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能+双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优质课题模板精选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能+双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界定当前,在中国经济社会领域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也正发生深刻变革,加大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6gqe4tmkv7yqpo85se79mzf00wron00is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