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命制人:马光贤 审核人:高三历史组 编号3 时间:2011.9.18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复习目标 掌握我国汉代的四大经济区;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进程、原因和影响。 我的 思考 要求: 1.熟知课标要求 2.自主进行基础知识梳理和落实 3.完成预习自测 1、我国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西汉时1、 司马迁的划分依据: 期的四2、 四大经济区的具体概况 大经济经济区 原因 特点 经济地位 区各有山东 优越,开发传统的农业区 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什么特较早,人烟稠密 于全国 的地位。 山西 点? 江南 地势复杂,人口稀少, 开发较晚,也是典两汉时与山东、山西 落后 型的农耕经济 相比,经济实力差距 较大,后逐渐成为全 国经济重心。 龙门碣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传统的 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石以北 或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中国(1)中原人口的南迁 古代经①原因:主要是 和天灾 济重心②过程: 南移的第一次高潮: 的人口流动。 过程和第二次高潮: 的以后。 原因? 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 引起北方人口的南迁。 ③影响: A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的 ,带去了先进的 和 。 B促进了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促进南方经济 的发展。 (2)南方的社会环境: (3)南方的自身潜力: 2、 青州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组高效导学案 1
【课前基础知识梳理与巩固】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1)孙吴、东晋、南朝:南方得到开发。 (2)中唐以后:南方 北方。 (3)宋都南迁后: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 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促进文化重心的南移。 【预习效果自测】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2、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点是( ) A、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C、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D、南方农业为主和北方畜牧业为主的格局 3、唐代张籍《永嘉行》中说:“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它反映了( ) A、两晋时期的民族融合 B、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 D、南北民族矛盾的尖锐 4、导致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关键的因素是( ) A、北方战乱 , 而南方相对安定 B、南方地理条件优越 C、南方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 D、对外贸易以南方海路为主 5、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3、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启示? 【课内合作探究与训练】 探究训练:★走进古代经济 感悟历史★ 问题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一一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因之内,晏如也。…… (江南)地广青州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组高效导学案 2 野丰,民勤本业,一岁圳(丰收之年), 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倾,膏腴之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祀梓之利, 充切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一一摘自《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一一摘自《陆游集》 材料四 朝代 西汉 唐代 北宋 人口(户) 9985785 5148529 6624295 北 方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80.2% 56.8% 37.1% 南 方 占全国户 人口(户) 口数比例 2470685 19.8% 3920415 43.2% 11224750 62.9% 一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青州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组高效导学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