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经济生活》主体归纳企业 1、企业的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2、企业的分类:
从所有制性质划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及混合所有制企业; 从企业规模划分(从业人员、销售额、资产总额):大、中、小 从企业的组织形式划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从行业性质划分:农工商等 3、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企业是推动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4、企业如何经营
(1)战略: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科技与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引进科技过程中,注重吸收、消化和创新,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3)品牌: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4)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5)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6)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7)兼并与强强联合:通过企业兼并或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8)社会责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确保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不得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积极履行相应的义务。 支持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障,以维护劳动者权利。要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等。
(9)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自主创新,在技术引进中吸收、消化、创新,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013届高考《经济生活》主体归纳国家 一、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
在经济生活范围内,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么?”时,一般应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要求;是完善
精品文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调节有买点和缺陷,需要国家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二、政府应该如何做 1.市场:
(1)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三大机制。(即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
(2)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重点知识解读——注意区分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济计划(如“十二五”规划),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土地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等,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经济杠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保护价、税率调整)。它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是一种间接调节。 法律手段: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如合同法,劳动法等。包括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经济法规和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运用法律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调节市场主体的活动。 行政手段:
行政机关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审批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直接、迅速的特点。行政手段是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等行政措施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活动,主要包括行政审批、许可和直接对市场主体进行处理(如查封假冒伪劣产品),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它具体涉及: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特别许可证、公交、通信的收费标准等。
重点提示:经济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法律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 行政手段的关键词有: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经济手段主要用于解决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主要用于解决市场秩序问题
同学们还要记住一点,市场对资源的调节是直接的,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对资源的调节一般是间接的。
(3)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①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
②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第一,依赖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第二,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第三,从主体看,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国家、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维护。
.
精品文档
因此,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道德经济、信用经济、竞争经济。 (4)强化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5)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产品:
(1)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促使企业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 (2)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3)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各类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3.科技:
(1)深化改革,优化科技发展,为自主创新创设良好的环境。 (2)加大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的调节,支持自主创新。 (3)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
(4)大力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4.经营者:
(1)深化改革,促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2)依法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5.劳动者:
(1)依法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实施,维护劳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6.财政、税收的作用(见教材)——特别重视 7.消费
(1)大力发展经济,为提高消费者消费水平、转变消费方式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2)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
(3)加强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有效增加居民消费需求。 8.产业:
(1)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产业政策
(3)产业路子: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9.结构(主线):
(1)所有制结构(分别从不同的所有制经济角度去把握)
(2)区域经济(东、中、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省际间的经济联系,国际区域合作)。 (3)产业结构(三大产业——发展路子)。 (4)投资、消费、出口结构的协调。
(5)产品结构
10.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
(1)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
(2)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3)坚持自主创新,在技术引进中吸收、消化、创新,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
精品文档
(4)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 (5)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
(6)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7)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