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微生物肥料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微生物肥料行业的不断发展,并且根据产品的实际检测结果,在NY 227标准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和硅酸盐细菌肥料部分进行了重新修订,于2000年颁布了4种相应的菌剂产品标准,即《根瘤菌肥料》(NY 410-2000)、《固氮菌肥料》(NY 411-2000)、《磷细菌肥料》(NY 412-2000)和《硅酸盐细菌肥料》(NY 413-2000)。这次修订的4个产品标准中,主要是根据广泛征求意见后得到的反馈,并结合产品的实际情况,重点是将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效活菌含量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其它的理化指标也做了适当的修正。
十五期间,在农业部和科技部等有关项目的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初步构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微生物肥料标准体系。这一标准体系框架由通用标准、使用菌种安全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技术规程等5个方面构成,现已有19个行业标准颁布实施或起草中(见下表)。在十一五期间,除了继续加强产品标准的制定工作外,同时要做好有关检测新技术、新方法及使用菌种安全鉴定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
表一、微生物肥料行业标准一览表
类 别 通用标准 菌种安全标准 产品标准 标 准 名 称 1、微生物肥料术语 2、农用微生物产品标识要求 3、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 4、硅酸盐细菌菌种 5、根瘤菌肥料 6、固氮菌肥料 7、磷细菌能肥料 6
标准号 NY/T 1109-2006 NY 885-2004 NY 1105-2006 NY 882-2004 NY 410-2000 NY 411-2000 NY 412-2000
方法标准 技术规程 8、硅酸盐细菌肥料 9、光合细菌菌剂 10、有机物料腐熟剂 11、复合微生物肥料 12、生物有机肥 13、农用微生物菌剂 14、肥料中粪大肠菌群值的测定 15、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 16、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规程 17、微生物肥料实验用培养基技术条件 18、微生物肥料田间试验技术规程 19、微生物肥料使用准则 NY 413-2000 NY 527-2002 NY 609-2002 NY/T 798-2004 NY 884-2004 今年以国标发布 GB/T19524.1-2004 GB/T19524.2-2004 NY/T 883-2004 NY/T 1110-2006 已立项,起草中 已立项,起草中 四、微生物肥料的发展趋势
微生物肥料纳入登记管理以来,产品质量得到了保障,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行业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但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潜力还没有得到完全发挥,以下几个方面是微生物肥料今后发展的重点。
1、菌株的筛选和联合菌群的应用。在深入了解有关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根据用途把几种所用菌种进行恰当、巧妙组合,使其某种或几种性能从原有水平再提高一步,使复合或联合菌群发挥互惠、协同、共生等作用,排除相互拮抗的发生。
2、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发酵条件、工艺流程、合适的载体、剂型、粘着剂的发展,尤其是在产品保质期方面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
3、研发的热点产品主要有:有机物料腐熟剂(或称发酵剂)、根瘤菌剂、生物修复剂(微生物区系、解毒、重茬等)、促生菌剂,生物有机肥等。
有机物料腐熟剂作为接种菌剂可以使堆肥物料快速达到高温、控
7
制堆肥过程中臭气的产生,缩短堆肥腐熟进程;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和降解有机污染物,提高堆肥质量。有机物料腐熟剂虽然在促进农作物秸秆和残茬的物质转化腐熟方面以及畜禽粪便除臭腐熟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但产品效果的稳定性以及菌种组成的合理性方面还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需要开发出效果更稳定、针对性更强的产品应用在实际生产中。
根瘤菌剂作为微生物肥料中的一类重要品种,在我国却没有得到普遍应用,这主要是由于科学普及不够,农民对根瘤菌的作用不了解所致。另外,存在的根瘤菌剂产品质量不稳定、使用菌种的有效性低、接种后在种子上存活时间短、结瘤效果差、产品保质期短等问题未很好的解决。因此,这方面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开展相关的研究,加快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由于接种根瘤菌剂还能有效降低和减轻豆科作物重茬的病害,根瘤菌剂在我国具有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
五、结语
微生物肥料的功效已得到人们的认可,但其效果的稳定性和科学的评价问题未根本解决,制约了我国微生物肥料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受许多条件的制约,对一些制约因素不清楚或根本不了解,因而无法发挥其稳定的功效。因此,需要国家的立项支持,开展微生物和作物及品种之间的关系、菌在载体上的存活,微生物进入土壤后的存活、在根际的定殖、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以及其应用方法等研究,为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推进我国的微生物肥料的健康发展和广泛应
8
用。
从战略高度来说,发展我国的微生物肥料产业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的要求,也是我国目前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现实需要,更是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