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陆机作品《赴洛道中作》同篇异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赴洛道中作 (晋)陆机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②陟:从低处走向高处。③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1.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描述了自己在“远游”中的所见之景。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经历了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和悠闲。

C.“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显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景抒情,借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2.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作者的写作背景,联系诗歌注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先指出手法,再分析手法和情感来作答。

【解答】(1)B.“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错,无中生有,在风尘仆仆,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提到“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

(2)题干提示了“优雅清丽之景”与“不能寐”“独长想”之情的关系,那只能是以乐景写哀情了。结合全文来看,“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广阔的山川,陡峭的山丘、岩石,开阔的平莽,清露,皎洁的月光,这些意象营造了清丽简远、幽雅净爽的意境,而山川、丘陵、平莽、悲风,也写出了诗人路途之艰难,“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是诗人对月抚枕,不能入睡,穿上衣服独自遐想,突出了远离家乡亲人、前途未卜的孤苦。以乐景衬哀情,使全诗漫长艰难、孤独寂寞的意境得以升华。 答案: (1)B

(2)采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加突出。全诗通过山川、崇丘、平莽、嵩岩、悲风等一系列意象铺陈出旅途之艰,又以“抱影衔思”勾勒出抒情主人公孤独忧愁的形象,结尾的哀情,正是这一系列意象的升华。此时,月光明亮是扰人入眠的直接原因。“月”作为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也更加突出了作者远离家乡、无心赏景、只剩愁思绵绵的孤苦心态。 译文:

离家远游过山川,山山水水长又宽。挥鞭策马登峻岭,提缰徐行过平原。夜宿形影自相伴,晨起含悲又向前。收缰驻马悬崖下,侧耳倾听悲风响。露珠坠下闪清辉,明月皎皎多晴朗。抚几久久不能寐,披衣独自心怅惘。 赏析:

这首诗仍然是写陆机赴洛阳途中所见的景物和自己的心情。但是写法略有不同。 全诗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语句精炼而流畅,格调清丽凄清,形象鲜明,意蕴深远,悲楚动人,富有韵味。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首句仍然紧扣诗题来写的。陆机从家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赴洛阳,当然是“远游”。一路上越过万水千山,而山山水水是那样的修长和宽广。诗人有时挥鞭驱马登上高山,有时手握缰绳,在有草的平地上缓慢地向前走。从这一重重山,一条条水,忽而高山,忽而平地,可以想象到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因此,这里不只是描写沿途的山水景色,也透露了诗人风尘仆仆的苦情。但是,这首诗中的写景与前首不同,前首“永叹”十句写沿途山水景色讲究辞藻,大肆铺陈;这首诗只是寥寥数句,轻轻带过。这种有详有略的写法,使人感到各有特点。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晚上休息是孤零零地抱影而寐,早晨起来怀着悲伤又上路了。写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和忧伤。这些复杂感情的产生,固然是由诗人思念亲人,留恋故乡,大概也参杂了对前途的忧虑。前首诗说:“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呜咽辞亲,“世网”缠身,应该就是这种复杂感情的具体内容。清代刘熙载《艺概?文概》说:“六代之文丽才多而炼才少。有炼才焉,如陆士衡是也。”陆机文如此,其诗亦复如此,“夕息”二句可见其语言提炼功夫。这两句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动词“抱”“衔”的使用皆备极精巧,是陆诗中的佳句。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走了一段路程,停下马来,倚着高峻的山崖休息一会儿,侧耳倾听悲风的声响。这里,进一步写诗人旅途的孤独和艰辛。倚岩休息,竟无人与语,只能侧身倾听悲风,可见其孤独。称秋风为“悲风”,使秋风涂上诗人感情之色彩,又可见其心情之忧郁。诗人旅途生活中的这一细节,又使读者联想到前首诗所描写的沿途景色:“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这里对途中空旷无人和恐怖气氛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诗人的孤独和艰辛。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意思是:夜露下滴,闪烁着洁白的光辉,啊,月光是多么的明朗!对月抚枕,不能入睡,穿上衣服独自遐想。这是写途中夜

宿的情景。“清露”二句,写得幽雅净爽,清丽简远,受到前人的赞赏。结尾“抚枕”二句,表现诗人不平静的心情,饶有余味。陆机是吴国将相名门之后,素有雄心壮志。他的《百年歌》中说:“三十时,行成名立有令闻,力可扛鼎志干云。”《晋书?陆机传》说他“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可是在他二十岁时,吴国灭亡。太康十年(289年),他和弟弟陆云被迫入洛。其前途是吉是凶,难以逆料,所以他的内心忐忑不安,很不平静。

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文赋》)这是认为诗歌具有注重抒情的性质和文词精妙的特点。这种诗缘情说和儒家的诗言志说不同,清代沈德潜认为“殊非诗人之旨”(《古诗源》卷七),其实这正是魏晋以来诗歌的新变化。作为“太康之英”(钟嵘《诗品序》)的陆机,他的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如此诗中“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文词华美,对偶工稳,“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用词造句,刻练求工,都是例子。陆机诗精于语言的提炼,善于写景,即景抒情,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点评】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赴洛道中作 (晋)陆机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中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丘、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E.全诗通过山川、崇丘、平莽、嵩岩、悲风等一系列意象铺陈出旅途之艰,又以“抱影衔思”勾勒出抒情主人公孤独忧愁的形象,结尾的乐情,正是这一系列意象的升华。 【答案】BE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在风尘仆仆,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提到“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E项,“结尾的乐情”有误,从诗中看,作者在结尾表达的是“哀情”。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4.陆机曾说:“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诗歌重在抒发诗人情感,且应注重文辞华美。请从这个角度赏析诗句“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答案】这两句诗使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将难以触碰的“影”和“思”写得有形有质,成为漫漫旅途中仅有的伴侣。抒情主人公在夜晚抱着影子入睡,在白天满怀忧思前行,这幅万里独行图正体现出他的孤独和忧伤。在文辞角度,“朝”“夕”对比,两相呼应,“抱影寐”“衔思往”结构工整,对仗严谨,精致凝练。

赴洛道中作 (晋)陆机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养。 夕息抱影寐,朝徂街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15.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不只是描写沿途的山水景色,也透露了诗人心情。

B.五、六句写诗人晚上休息是孤零零地抱影而寐,早晨起来又要上路了。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动词“抱”“衔”的使用极为准确,精巧。

C.“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中称秋风为“悲风”,使秋风涂上诗人感情之色彩,这里

对途中空旷无人和悲凉气氛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诗人。

D“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句写得优雅净爽、清丽简远,朗月独照一扫前文的忧郁。 6.结合全诗,分析本诗诗人丰富的情感。(6分) 答案: 5.D 。

【解析】“朗月独照一扫前文的忧郁”错,月虽明朗,但在国灭之后,如此皎洁圆润的月,却更添愁思。

6.(1) 孤独、寂寞和忧伤的羁旅之愁。(2)前途命运的怅惘。(分析略)

辞亲望乡之意。(3)国破家亡的悲痛.(4)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陆机作品《赴洛道中作》同篇异练

赴洛道中作(晋)陆机②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②陟:从低处走向高处。③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654a5h4pe38ccg96mxg8n6j4879as00c0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