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对象,不是随便抓一个小孩子来的,要么是四周岁生日,要么是四岁差两个月,要么是四月超过两个月。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小的幅度当中各个年龄段选了儿童1200个,男女各半,城乡各半,包括农村的孩子。那么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后又对少数通过率过高或者过低的内容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修改。后来又在内蒙、、、、、福建6个省的12个地区进行了检验,这一次的人数是1400个,不到1500,证明了修订以后的目标体系是否更加恰当。那么我给大家介绍这个是什么目的呢?就是说,很多人问这个题(包括我们在新浪网上做微博互动,回答家长和老师的一些咨询的时候,也有人提出来我的这个孩子哪些方面达到了,哪些方面没达到,还有的说我的孩子是城市孩子,我觉得我的孩子普遍比这个要发展得好,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其实我在这里给大家说,这只是一个平均水平,代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的平均水平。我们知道发展是有一个群体的或者个体的差异,它是参照,不是一把尺子。
那么研制这样一个指南,我前面也已经讲到了,它也是国际上儿童基金委员会推广的项目当中的一个,那么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项目呢?也就是研制《指南》这样一个文件是近一二十年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做的事情,特别是发达国家先开始。他们做这样一个事情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前教育的基本质量,提升孩子的入学准备水平来展工作。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政府的文件,对幼儿应该知道什么,应该会做什么进行一个大体的鉴定。最终达到我们的家庭幼儿园和有关方面在儿童发展期望这个方面能有一个共识。我想这一点我们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应该会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常常你认为应该这样,我们希望孩子的发展它的指标是这些,可是有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家长的要求还是有一些引导,常常跟我们倡导的东西是不一致的。那么看来这个事情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所以这些国家希望通过制
.专业
.
订类似于《指南》的文件使我们对儿童学习和发展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这样来更科学有效地实施学前教育。那么一些国际组织对这些率先研究制定发布这样一个政府文件的国家它的实施效果来进行了一个评估。这个评估的结果,认为研制这样一个《指南》它是各方面的积极作用的。按照基金会的报告,它用这样一个图来表示,中间就是类似于我们国家的《指南》的这样一个文件,(它)认为这个文件发布,指导家长和幼儿园来执行的时候,它有这样一些积极作用。首先,它有利于我们家长去认识儿童学习发展的规律,了解孩子是怎以学习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怎么进行,所以它有利于提高父母的养育能力。另外对幼儿园来讲,它有利于改善幼儿园的课程和教学。同时有利于我们师范教育改革课程,培训我们的老师,包括职前的和职后的。那么这一次的国家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司和师范司,他们也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它一定要包含类似的内容。我们国家在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在很多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其中一个从师范这个角度,研制我们幼儿园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而且据我所知,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开始在八个省进行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试点。按照师范司原来的计划今年是全国统考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步子要慢一点,为了稳妥。但是我相信大概不出三年,全国范围里边,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一定是全体覆盖。而且据我得到的消息,将来不仅仅非专业的人士到幼儿园当老师要进行资格考试,而且我们师范院校学前教育的毕业生也不能在获得大专毕业证的时候自然而然获得教师资格证。我们北师大,华东师大的学生毕业的时候同样要通过考试。考试通过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所以这个《指南》出来,它也会配合我们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将来在对教师的培养培训、资格证的颁发这些问题上都会起到作用。有的时候我对传统设计的幼师课程开玩笑说,要当心,我们师范院校把
.专业
.
太多的精力都放在唱歌、跳舞、弹琴上面,将来是拿不到教师资格证的。为什么?因为,比方说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考试不是光让你被一通,而是有大量的案例分析,是活的,考你会不会用,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基本文化素质考试是和小学教师考试一张卷。比如,自然科学常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像这些东西,和小学的卷子只有10到15分的差异,剩下的都一样。我们的文化课能不能通过考试,这是硬碰硬。唱歌、跳舞、画画、做手工只是作为教师的艺术素养。大家看一看专业标准,教师保育教育的能力指的是什么?教师的文化素养,通识性教育指的是什么?过去我们很多人一直认为唱歌、跳舞、弹钢琴是我们老师的教育技能,其实这个观念早就开始在改变。这一次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说得更清楚,它只是我们教师的通识性知识的四分之一。通识性知识包括什么?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艺术素养和信息技术知识。所以它只是里边的四分之一。因此在考试这个问题上,这些方面不过也就是在面试当中占一点点比重而已。所以教师教育的课程到底怎么安排恐怕是需要好好考虑的。另外改进一些筛选制,只是针对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来说。因为在西方国家他们也发现这个问题,如果家长和老师对于儿童的各年龄发展规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后,虽然儿童发展有个体差异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在某些方面发展和正常儿童的差异太大,那你就那考虑这个孩子是不是在某些方面有一些特殊的需要。如果老师和家长都来了解这个知识,可能会责怪这个孩子不努力啊,但事实上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一些障碍。不知我们在座的老师有没有看过一个印度电影,名字叫《地球上的星星》,(有两个电影是非常推荐看的,一个是刚才说的,另一个叫做《三个傻瓜》,二者都反应了我们教育的理念问题。)这里边就讲到有一个孩子他哥哥非常陪明成绩非常好但是这个弟弟怎么样都学不好,结果爸妈非常生气整天责骂他,学校的
.专业
.
校长和老师也不理解他,就认为他是一个捣蛋分子,后来来了一个老师,这个老师仔细地观察后,发现这个孩子有阅读障碍,在他眼里他看到的所有字母就像我们正常人从镜子里面看到的一样,它是反的。所以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你仅仅责怪他不努力是没有用的。所以,如果我们老师有这些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我们提前发现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当然我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建议家长或者家长自己找了解一些专业知识对孩子的特殊需求进行鉴定。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纠正。这是相对微观一点。那么从宏观一点来说,是提高我们整个社会对于儿童发展早期教育的共识,提升公共知识,另外也就是国家学前教育项目的推动,等等。介于这样一种情况,儿童基金会就把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过来到发展中国家推进,希望发展中国家建立和自己国家类似的文件。那也可以说,我们《指南》的制定既有我们自己的需要又有国际经验的借鉴和儿童基金会的推动。最初,它是儿童教育基金会和我们教育部合作的一个项目,最后形成我们中国有关学前儿童发展的文件。
那么除了刚才说的这些意义来讲,我个人对我们国家的幼儿园教育可能还有一些更加特殊的意义。一个,就是帮助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了解幼儿心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观察、理解和解释儿童发展状况,以此支持其发展,为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虽然这些年我们一直强调,作为一个老师要了解儿童,会观察儿童,会解释儿童的行为,在此基础上为他提供一个基础的指导,但事实上我们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了解是不够的。先不说别的不够,就从我们师范院校当中,从我们的课程设计当中,儿童发展知识所占的比例,我认为太少了。我们北师大曾经一年的课,每周四个学时,还给我们的学生在幼儿园指定一个观察对象,这样我们觉得还好一些,但是在其他很多地方的课程改革
.专业
.
当中不断地有一些压缩,结果过分注重一些其他的东西而把基础的东西削弱了。我们曾经跟香港大学……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打算在它的大专的基础之上帮它去办大专起点的学科,所以我们曾经跟他们交流过,我就发现他们原来的教育计划当中儿童发展是两年的课程。那么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是比较牢固的。相比而言,我们在这方面,本身职前教育就感到基础是不牢固的。再加上儿童发展其实它也有一个局限,它往往不和具体的学习领域联系并不是特别密切,那么这一次的《指南》它是将儿童学习发展规律和特点和各具体学习领域内容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对于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来讲可能会更有帮助。另外,我们也知道,我们国家自从0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大家都在学习纲要贯彻纲要的一些精神,把它落实到实践当中去。但是很多园长和家长们也反映,说这个《指南》的精神是非常好的,但是落实的时候它有一定的困难。困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说,由于我们的《纲要》它对学习和发展的表述是相对比较笼统,没有描述出儿童发展的一些年龄特征,所以让我们很多的老师尤其是没有经验的老师把握不住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所以无论是在活动区的材料的投放,对儿童学习的指导,还是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当中,都感觉到目标定位的难易程度往往不见得那么合适。那么这一次的《指南》恰恰在这个方面可以弥补纲要的不足。另外它的目标定位和教育建议,就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描述也有利于我们利用它来规范。幼儿园包括自我规范,自我监管,对我们管理部门的规范和监管。我看一看幼儿园里面你的学习发展的目标到底定在什么地方,你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到底是什么样的,虽然我们知道,教育部三令五申发了无数个文件来制止小学化,但是一直成效不太够,不太大。当然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到底什么叫做幼儿园去小学化?这个小学化是不是仅仅表现在把小学的内容拿到幼儿园里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