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伐机械和运输工具产生的噪音,人为地干扰了动物常态下的活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缩小了动物栖息活动范围。但野生动物具有很强的迁徙性,施工期间距离项目区较近的保护区动物会暂时迁移远离项目区到保护区合适环境,不会造成野生动物无处藏匿,待工程完成后返回原栖息地,对保护区动物影响很小。从总体上看,人工用材林基地建设不会对项目区周边的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物种产生较大的影响。 (6)水土流失影响 ①水土流失预测 本工程的建设对原地貌、土地及植被的损坏主要来自于造林工程区、苗圃工程区、林道和防火线工程区,这些建设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损坏和压埋原有地貌及植被,降低或丧失原有水土保持功能。为保证树种速生丰产,要翻耕土地,要清除杂木杂草,显著降低表土层的稳定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特别是建在坡地上的林基地,这个问题会更加突出。造林地的径流和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造林施工当年和次年,造林前的炼山清场(或全面清场)和整地作业,是导致造林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而且轮伐期越短,水土流失会越频繁。 根据工程有关设计资料和设计图纸,并结合实地调查,对项目建设期扰动地表、占压土地和林草植被面积进行预测。经现场调查,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面积为28526.1hm2,均为林地。 工程建设期间,根据工程施工规划,本工程土石方在各个工程区内平衡,不产生弃渣。如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建设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28526.1hm2,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213.95万t(工程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类比项目区已建同类土地整治项目,并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降雨量、林草植被覆盖率及土壤类型进行合理调整除权,平均取值为7500t/(km2﹒a))。 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综合分析得知本工程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施工期林地清理、整地。从产生区域来看,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造林工程区、林道和防火线工程区。 ②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如不采取必要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本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将对建设区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A.工程的建设导致工程建设区的土地遭到破坏和扰动,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有机质流失,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中的氮、磷和有机物及无机盐含量下降。同时土壤中动物、微生物及它们的衍生物数量也大大降低,从而使立地条件恶化,土地的保水能力减弱。 B.工程建设破坏原地貌及植被,同时施工裸地面积增加,扰动了原土层和岩层,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等创造了条件,造成水土流失。 C.工程造成水土流失的同时,地表径流带入附近水体的悬浮物和其它有机、无机污染物的数量增加,影响水体功能。 (7)固体废物影响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以及土方开挖和回填后的弃土(渣)。 建筑垃圾是指路基或渠道拆建活动产生和丢弃的任何物质,其成分较复杂,主要有:废弃砂石、砖瓦、废混凝土、废金属及废包装物等。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塑料、废纸等。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若不及时处理不仅影响景观,而且遇大风干燥天气,将产生扬尘;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若不及时处理,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会滋生蚊虫、产生恶臭并传播疾病,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土地平整开挖产生的土方可用于修建沟渠、林区道路,部分可用于平整土地填低洼地。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油属于危险废物,不能随意丢弃,收集后运送至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对环境影响较小。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环境空气影响 营运期工程本身基本不产生污染物,项目运营期主要为林业生产活动,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药喷施的挥发等。项目实施后林下维护方式引起的扬尘量变化很小,项目实施后不会引起环境空气质量的明显恶化。在病虫防治方面,将会使用一定量的农药和肥料,农药喷施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但由于项目区距离周边村庄较远,通过选用低毒、低残留或无公害农药,并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项目区农药施用量在项目实施后将大幅下降,从而农药挥发量减少,农药喷施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在林木采伐、运输过程会产生扬尘、增加汽车废气、尾气的排放,对环境空气影响是局部和短暂的,影响不大。 林木能够吸收CO2、SO2等有害气体,释放O2,具有降低光化学烟雾污染、净化放射性物质和滞尘的作用,因此,此外,林木的效果也很明显,能够显著,项目实施后形成的人工林能减弱空气中的飘尘、净化大气和保护人体健康,有效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总体上,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2)地表水影响 ①对区域水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广西是全国降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2000mm,具有东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夏季风的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的特点。主要多雨区有3个:1)十万大山东南侧的东兴至钦州一带;2)大瑶山东侧以昭平为中心的金秀、蒙山一带;3)越城岭至大苗山东南侧以永福为中心的灵川、桂林、融安、融水等地。少雨区有2个:1)以百色右江区为中心的右江河谷及其上游的隆林、西林一带;2)以宁明为中心的明江、左江河谷至邕宁一带。 本项目选择的林区大多为降雨量相对较高的地区,如桂林灵川县、兴安县、永福县、龙胜县,柳州融安县,贺州市八步区、昭平县,这些地方降雨量大,能满足种植的杉木、马尾松、红豆杉、刨花润楠、秃杉等林木的需求。只是,百色市田林县、西林县的余量较少,年平均约1000cm左右,但仍能满足本项目种植马尾松、杉木、西南桦树种的要求。另外,在国内,生态学家对桉树人工林对林地水资源的影响存在众多关注,但本项目采用的杉木、马尾松、红豆杉、西南桦、刨花润楠等树种,目前未见这些树种的人工林对水资源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研究和报道。 森林涵养水源功能表现在蓄水功能、调节径流功能、森林削洪抗旱功能和森林净化水质等方面,主要通过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下渗,对降水进行时空再分配,减少无效水,增加有效水。因此,只要在造林林地选择上,不破坏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源林,对地表水的水资源量的影响较小,相反,本项目的林地成林后,建立了稳定的森林,其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森林小气候的功能,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是正面影响。 ②对集中式水源地影响分析 A.本项目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关系 据调查,本项目在林地筛选时,就规避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少量地块位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内,因此,在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规范营林活动,项目实施不会影响项目区的水资源。本项目林地的选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 B.对饮用水源地水量及水质影响分析 1)水量影响分析 项目区范围内具有水源涵养林功能的自然保护区有大桂山、架桥岭、王子山、那佐、海洋山等,项目所选林地均不在具有水源涵养功能的自然保护区内。此外,在项目区内具有水源涵养功能的林地还有河流两岸的防护林。在本项目林地选择中,已经规避了靠近河流两岸200m范围的林地,本项目实施不会影响项目区的水资源量。 2)水质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造林项目,项目区所选林基地与大部分水源保护区远离,相距距离大于2km。本项目除在造林阶段工人产生少量生活污水外,其余不产生大量废水,对水体的影响可能是有林抚育过程中施用化肥、农药,而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 2008年2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与营林相关的内容有第三条“优先保护饮用水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第四十七条“使用农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标准”。1989年颁布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中制定了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要求。本项目的林地的水土流失量及营养元素流失量很小,同时本项目营林过程中会采取科学合理的营林措施,按照严格的营林技术标准、安全与健康管理方案等,在这种营林管理模式下,项目营林活动产生的面源污染较小,符合《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 对临近邻近水源保护区的部分林地,建议在这部分原料林基地的营林过程中,适当调整营林模式,减少林间抚育施肥的频率,测土施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营林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措施,会进一步减少营林过程中水土流失对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影响。 (3)噪声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项目运营期对声环境没有影响,只有在商品林砍伐阶段,其中的伐木声、运输车辆的汽车噪声会对邻近的农户产生一定影响。但运输线路相对较分散,车辆也较少,因此,对大多城镇、村镇居民影响较小。 (4)生态环境影响 ①对区域生态稳定性的影响 A.从林地布局来看,从广西生态省(区)建设空间发展主体功能区分布图、广西生态省(区)建设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图及自然保护区分布图来看,本项目的林地布局均从宏观上避开重要生境的集中分布地区,项目建成运营后,可降低基地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及重要生境的影响程度,也减少了对区域生态稳定性的影响。 B.从选用的乡土树种来看,在广西种植杉木、马尾松、秃杉、西南桦、红锥、红豆杉、刨花润楠等树种适地适树,且本项目根据每个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在育苗、苗木管理等采用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技术,根据各树种对气候、海拔、地形、土壤厚度、土壤酸碱度、土壤母质等特性进行筛选林地,真正做到适地适树,项目运营后不会改变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的结构。 C.从营林方式来看,本项目的树种采用的都是广西内技术成熟且广泛应用的技术,不同于速生桉等速丰林的短轮伐期、连载、施肥抚育过多的种植方式,而是生长周期长、森林覆盖率高、林下植被保护较好等,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也明显大于桉树速丰林,其具有调节气温、湿度、减少蒸发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项目运营过程产生的生态效益较显著。 D.从树种的病虫害的破坏性来看,杉木、马尾松病虫害发生率较高,目前广西对这两树种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均已成熟,近些年来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杉木炭疽病、马尾松松毛虫虫害;西南桦、秃杉、红豆杉、刨花润楠、红锥等树种的病虫害发生率极低,多发生在育苗阶段,一旦发生病虫害就容易控制。因此,本项目选用的珍稀优质用材树种的病虫害发展率不高,且均容易控制,项目运营过程对区域森林系统危害性较小。 E.从树种的防火性能来看,除马尾松由于其松针具有油脂物种,易发生森林火灾,其他几个树种多为阔叶树种,项目基地成林后只要设置合理的防火带、采取科学的森林防火措施,因自然因素发生森林火灾的几率较小,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破坏性也较小。 F.从森林质量来看,本项目的珍稀优质用材林成林后,形成较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其生态功能明显优越于桉树速生林,其在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方面、对自然灾害的防御方面、对涵养水源的功能方面、对森林碳汇的作用等效益显著,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稳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