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广西壮族自治区利用外资林业项目办公室欧洲投资银行贷款广西珍稀优质用材林可持续经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定系起到促进作用。 综合以上几点分析,本评价认为:本项目的实施运营后,既能满足广西珍稀用材的发展需求,又能在保护现有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的同时,提高广西森林覆盖率及提高森林质量,对广西区域生态稳定性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②土壤肥力影响分析 A.土壤土质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营林过程中,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及各树种不同生长期对养分需求进行科学配方施肥,施肥后能被林木完全吸收,因此林地施肥基本不会产生盐渍化的问题,但仍存在土壤板结的情况,需要通过其它合理的营林措施(如松土)来改良。 农药在使用中不可避免会有部分进入土壤中,与土壤中的固、气、液体物质发生一系列反应,改变土壤的化学成分。毒性较高的农药甚至可能会杀死土壤中的一些昆虫及微生物,抑制土壤转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营养物质的转化。合理施用农药、采用低毒高效农药,可以减缓这种影响。 B.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分析 人工林采取的经营模式为集约化经营。在人工纯林中,由于林木的吸收特性一致,所需营养元素结构相同,土壤库的某些营养元素被大量消耗。国内外森林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林木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有相当大部分以凋落物的形式归还土壤。在完全没有人类干扰的环境中,森林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本身的物质循环,实现养分自给。 本项目实施中,能够实现将林木采伐剩余物和枯枝落叶保留在林地内,林地营养元素生物循环基本不会受到阻滞,土壤中的养分能够基本维持在低平衡水平。 ③运营期营林模式土壤侵蚀的影响分析 A.运营期营林模式对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1)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阶段,对未成林抚育阶段的灌溉、施肥、除草等活动带来水土流失。一般地,在造林后的当年灌溉、施肥1次,第二、三年抚育除草、施肥各1次,只去除苗木周围1m的杂草,其余周边的灌草不会被清除,枯死的草灌仍留在林下,有林下残留物的情况下不会增加林地的水土流失。同时,将每年林地上的枯落物和抚育间伐的剩余物均留在林地,保证林下残留物具有一定覆盖度,可以减少林地的水土流失。 在幼林进行扩坎松土时,虽然会对地表有局部的扰动,但在林下有一定残留物覆盖时,可以截留因扩坑松土造成的少量水土流失。 2)采伐 大面积皆伐及滚木集材导致土壤板结和侵蚀,采伐和集材会造成土壤肥力丧失。机械碾压形成的土壤板结使土壤吸水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地表径流造成土壤侵蚀;采伐后全树利用以及树木不断从土壤中吸取养分,更可能造成土壤肥力流失。 本项目林地采伐遵循国家《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采伐的技术要求:坡度不大于5度时一次皆伐改造面积不大于10hm2,坡度6-15度时不大于5hm2。坡度16-25度时不大于3hm2。超过25度的山地进行带状皆伐改造。 在砍伐过程中为防止车辆碾压对林地土壤的破坏,修整树枝和运输的过程中,使原本茂密的林地又变成裸露地表,同时大量的人为活动增加了对地表土层的扰动,特别是集材道,在机械集材中会破坏地表植被,导致土壤板结,将形成新一周期的水土流失严重阶段。 B.营林过程水土流失强度分析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特点、扰动方式,以及有关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并参考有关研究成果,原林地土壤侵蚀模数为600 t/km2·a,将珍稀优质用材林基地建设过程中对地表植被破坏、土体扰动区域的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1500 t/km2·a,本项目人工造林及森林修复面积25590hm2,前4年进行造林及森林抚育,则每年造林面积63.975 km2,若扰动面积占50%计算,项目建设活动破坏植被、扰动地表土体的面积约按每年32.0km2计算,那么评价区新增土壤侵蚀量大约为2.88万t/a。 本项目所选的林基地90%处于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区域,只有2%的区域属于中度侵蚀。从总体上说,在目前的营林模式下,种植的珍稀优质用材林为长周期的阔叶林树种,发生水土流失主要是在造林的第一、二、三年,而之后随着林下植被覆盖度增加、林冠郁闭度的提高、林下枯枝落叶覆盖度增加等,林地水土流失现象逐步消失,反而森林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逐步增强。因此,本项目的造林活动水土流失总体上可以控制在林地现有的侵蚀水平上,不会进一步加剧土壤侵蚀模数的等级,而且本项目的林地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减缓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林分郁闭后可大大减少水土流失,因此,项目基地建设对区域水土保持有着积极的作用。 ④施用农药与化肥的环境影响分析 使用化肥、农药已成为发展高效林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但长期过度地施用化肥、农药会影响林地地力、污染水源、污染环境、杀伤有益生物,严重时还可伤害到野生动物,影响人畜安全。 A.农药及除草剂施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农药的环境影响 项目可研报告列出了各珍稀优质树种的参见病虫害,如杉木常见杉苗猝倒病、杉木炭疽病、黄化病、枯枝病等,马尾松参见松苗立枯病、叶枯病、松赤枯病、松针褐斑病、松毛虫、松茸毒娥等病虫害,可研报告也根据各珍稀优质树种的病虫害特性给出了病虫害防治方法,采用的各种药剂,如波尔多液、敌克松、福美甲胂、退菌特、多菌灵、敌百虫、辛硫磷等等。所选用的药剂均属广谱、高效、低毒或中毒、低残留的农药。在苗木种植后,如果发生大规模的病虫害,优先采取生物防治和机械物理防治措施,再需要喷洒毒性低、低残留的农药,减轻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 在本项目基地的营林管理中,应积极吸取广西防治病虫害的已有经验,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制定并严格执行病虫害防治与管理计划,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化学防治选用低残留、低毒性的农药,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使农药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减至最小。 2)除草剂的环境影响 在幼林抚育期间,为防止杂草遮盖住幼苗,需要对林地内杂草、杂灌及树桩进行清理。除草剂主要在草木生长比较旺盛的季节,无风无雨的天气用水稀释后喷洒至需要除掉的杂草叶片上,或涂抹于需要除萌的树桩上。常用的除草剂有草甘膦(N-甘氨酸)、草舒(10.8%草甘膦+0.8%2.4-滴)、百草枯(成分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三种,不属于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这种施用方式下可能流失到水体中的农药量很小,对环境影响较小,但会降低林下植被丰富度。若喷洒不当,除草剂可能会喷溅到周边需要留下的树木上,建议尽量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及其对其他植物的影响。 3)苗圃中使用的化学药剂 苗圃育苗期间主要使用的化学药剂有生根粉(吲哚丁酸、太阳根、龙液)、杀菌剂(雷多米-锰锌、百菌清、杀毒矾、大生M-45)、杀虫剂(敌杀死、锐劲特、乐果、氧化乐果)、除草剂(草甘膦)、消毒液(高锰酸钾、甲醛)等。其中乐果、氧化乐果属于高毒高残留农药,需要限制其使用量。这些化学药剂主要是在苗圃范围内使用,使用范围较小,育苗期间产生的废水基本全部回收利用,不会进入周围的水体。 B.化肥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项目区林地土壤普遍呈酸性,水解氮、全钾、有效钾呈中低水平,有机质、全氮及速效P、K含量均偏低,各养分不平衡。本项目为珍稀优质用材林基地,为提高珍惜用材树种的生长速率,须对林地进行施肥。 项目根据各珍稀优质用材树种的生长特性、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的丰缺情况,实行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合理选用肥料种类、施放数量,做到适时适量,不过量使用化肥。同时,在抚育施肥措施方法上,采取挖小穴施放,施后立即覆土的方法,避免肥料裸露,散洒地表,既减少了土壤养分的流失,又减少肥料被雨水冲刷进入到附近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本项目基地化肥施用次数较少,按照规范合理施肥,采取的营林管理措施优于其他速生林林地,不易发生化肥的流失,由于施肥而产生的面源污染较轻,在剔除重要水源周边的所选林地后,项目施肥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另外,营林过程中注意将林地上的枯落物和采伐剩余物均留在林地内,减小地表径流,同时将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肥料随径流污染水体,而且枯落物腐烂后养分回归土壤,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土地的肥力。 (5)对自然保护区影响 项目运营期在商品林砍伐阶段,其中的伐木声、运输车辆的汽车噪声会对项目区域的野生动物产生一定影响。 在商品林砍伐阶段人为地干扰了动物常态下的活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缩小了动物栖息活动范围。但野生动物具有很强的迁徙性,施工期间距离项目区较近的保护区动物会暂时迁移远离项目区到保护区合适环境,不会造成野生动物无处藏匿,待工程完成后返回原栖息地,对保护区动物影响不大。 (6)水土流失影响 项目运营期在营造林植被恢复初期,不存在雨滴动能大的条件,在径流增大动力形成的同时,林下植被已经恢复,项目区营造桉树林本身不会对土壤侵蚀造成较大的影响,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块通过营造林后将会减轻土壤侵蚀。 在商品林基地建设中将不可避免地破坏部分地表植被和原来相对稳定的地表,使土壤变得疏松,产生一定面积的裸露地面,引起一定程度的土壤侵蚀,不过这种影响待植被恢复后基本消除,属短期可恢复影响。 (7)固体废物影响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林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化肥包装材料、废弃灌溉滴管及废弃农药包装材料等。 废弃化肥包装:项目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肥料用量较传统施肥量有所减少,废弃化肥包装产生量相应减少。化肥包装材料一般为包装袋,一般在使用后直接回收,不在林区随意丢弃,然后通过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实现综合利用。 塑料管灌溉设施:在本项目使用的微滴灌等塑料管均进行回收,实现综合利用,对环境影响较小。 废弃农药包装:随着项目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项目区农药使用量相应减少,这部分固体废物具有一定危险性,现状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是随意丢弃在林地内,对当地林区土壤及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等均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建议根据危险废物相关管理办法,妥善收集、储存并及时交由相关资质单位回收处理。 综上,项目运行期间加强宣传培训和环境管理,将产生的各种固体废物均进行回收处理或者合理利用,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外界环境影响较小。营运期本项目本身不会产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项目区域附近村庄居民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对本项目的影响,因此禁止随意堆放生活垃圾,实行统一收集,运到县城垃圾综合处理场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因此项目区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得到妥善处理后对环境不会产生影响,对项目区不会产生影响。 (8)社会环境影响 ①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设,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障国家的木材安全生产,同时,对调整项目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推动项目区人口、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的和谐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A.增加木材供应 计算期内,可向项目区提供木材(含主伐材、间伐材、抚育增产木材)700.9万m3、薪材9.3万t,增加社会木材及薪材的供应。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将对改善林分结构,提高单位面积林分产量,保障国家木材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B.增加农民收入 本项目实施涉及23个县(林场)124个乡(镇、分场),受益农户达986户,受益农村人口3946人;农民通过参与项目,人均可实现纯收入1.4万元。另外,项目建设实施,在计算期内,预计每年平均可为社会提供约1554.2万个劳动工日,可安排约6.8万人全年劳动就业,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实现劳力转移,增加劳务收入有积极作用。 C.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项目实施可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广西林业科学发展目标,项目的实施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利用外资林业项目办公室欧洲投资银行贷款广西珍稀优质用材林可持续经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定系起到促进作用。综合以上几点分析,本评价认为:本项目的实施运营后,既能满足广西珍稀用材的发展需求,又能在保护现有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的同时,提高广西森林覆盖率及提高森林质量,对广西区域生态稳定性起到积极促进作用。②土壤肥力影响分析A.土壤土质的影响分析本项目营林过程中,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及各树种不同生长期对养分需求进行科学配方施肥,施肥后能被林木完全吸收,因此林地施肥基本不会产生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60bi24xod6c4rp7oypx5gf8x599m300sw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