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桃花源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桃花源记》教案

吴圣洁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这个单元是文言文单元,学习这个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短语。

《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他的《桃花源诗》作的序,以渔人的游踪为线索,描述了桃花源内人民安居乐业,热情好客的生活。作者通过虚构桃花源遮掩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学情分析】

本课所教授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新教材“重视积累,感情熏陶和培养语感”,“课标”明确指出: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加上这篇文言文篇幅短小,押韵,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更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读来把握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真正学会读书,欣赏。

2.问题引导法,通过问题使学生深入了解文本,通过问题与教师对话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对短文的把握能力,通过问题强化学生的记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拓展他们的思路。

3.讨论法,通过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打开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了解故事的情节及线索

3.认识作者通过描述桃花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4.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及成语。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文章的线索

【教学难点】

1

认识世外桃源的虚拟性,了解作者通过“桃花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教学手段】

所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掌握文章大意,了解文章线索,学习文章一二两段 第二课时:回顾文章一两段,学习三四五三段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了解后代文人的“桃花源情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一分钟)

课间播放《梦入桃花源》,学生欣赏。

导语: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歌,叫《梦入桃花源》,在mv里,我们看到主人公梦里带着书童进入桃花源,那里有红树青山,桃花流水,有牧童在吹笛,小孩子在嬉戏玩耍,非常的美丽安宁,让人流连忘返。那这样一个让人在梦中都念念不忘要去寻找的桃花源,在人间真的存在吗?谁又是第一个梦到桃花源的人呢?这一切的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桃花源记》中。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和视频导入,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分析歌曲从而 引出问题,进入文本。 二. 整体感知

1. 作者介绍(五分钟)

老师:在进入桃花源之前,我们先了解作者陶渊明。

ppt显示: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田园诗人。

老师提问:陶渊明私谥靖节先生,那有没有同学知道什么叫私谥,靖节又是什么意思? (ppt解释谥号,靖节)

在中国古代,帝王或者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这个称号往往可以评价他的一生。如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伤仲永》的作者王安石,他的谥号是“文”,文表示一个人具有很高的才能,能做伟大的事业。王安石曾在政治上参与变法,勤于国事,为官清廉,所以朝廷给他这样一个谥号来称赞他的一生。陶渊明是私谥,因为这个谥号不是朝廷公开给他颁布的,而是他死后,他的好友颜延之给予的。那什么是“靖节”呢?靖是安静平定的意思,节是指有节操,颜延之用“靖节”这两个字称赞了陶渊明一生光明磊落,情操高尚。那陶渊明的高尚情操体现在哪里呢?同学们来看一个故事。

ppt出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义熙二年,解印去县。

请一位同学来读,老师翻译解释。 郡指浔阳郡,县指彭泽县。陶渊明当时担任彭泽县县令,在他做官第八十一天时,浔阳郡派遣督邮刘云来检查公务。刘云是一个非常凶狠贪婪的

2

人,他每年都要以巡视公务的名义向他管理的县索要贿赂,如果县令没有备好礼物给他,他回到郡里就会捏造罪名陷害他。所以当刘云要来到彭泽县的时候,“吏白应束带见之”,陶渊明的一个下属县吏就跟他说:“你要穿戴整齐,备好礼物,恭恭敬敬的去迎接刘云”。陶渊明感叹“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我不能为县令五斗米这样的俸禄,低声下气,附势趋炎,向刘云这样的卑鄙小人贿赂献殷勤。他说完就辞职回乡了。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节操非常受后人的钦佩和推崇。而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词也成为后代文人洁身自好,刚正不阿的品德象征。

陶渊明辞官之后,就过着田园隐居生活,亲自种田种菜,他创作了一些诗作反映这样的田园生活,成为我国第一个的田园诗人。我们今天学习的《桃花源记》就是陶渊明为他的田园诗《桃花源诗》做的序。 2时代背景

老师:老师刚刚介绍了很多关于陶渊明的情况,我们在来看一下陶渊明生活的时代。 请一个学生朗读ppt:东晋小朝廷自建立以后,原来西晋所固有黑暗、腐朽的特点日益发展。统治者骄奢淫逸,政治腐朽,战争频繁,农民不仅饱受战乱之苦,且时时受官府勒索剥削,赋税沉重,生活悲惨。

老师:我们从这一段文字中可以看到,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当时的陶渊明已经隐居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所以只有借助想象来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想对立的美好世界,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设计意图:作者和时代介绍比较详细,为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文学常识。而对陶渊明“不为五 斗米折腰”故事的介绍,使学生对陶渊明的品德为人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陶渊明形象在学生 的头脑中可丰满生动起来。了解作者和所处时代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所 蕴含的感情。

2. 听朗读,了解文章大意。 (1)注音(一分钟)

老师:同学们昨天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现在请几位同学来为这些字注音。 Ppt出现课文生字词,请同学注音。

老师:同学们预习的很充分,这些字词都注意到了,并且注音都正确。 (2)朗读,思考问题(五分钟)

老师:我们现在来听一下课文的朗读,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它是按照什么线索来写的?(提示:学生可根据各自然段大意来回答) 听完朗读,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的可能会比较详细,老师做归纳。 明确:讲述了渔人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这样一个故事。以渔人行踪为线索

老师: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讲述了与人从发现桃花林到再寻桃花源的故事。那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呢?我们来看第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有助于把握文本,了解文章大意。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 掌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3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教案吴圣洁【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5yei0szdi0sr9z0o3k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