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合格分供商邀请业主考察。
1. 混凝土的工作环境及耐久性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用水泥的检测报告必须有氯化物含量检测项目。当钢筋混凝土结构用外加剂中含氯化物时,要求外加剂的检测报告必须有氯化物总含量检测项目。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
2.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垂直运输采用塔吊和混凝土输送泵,底板、墙体及梁、板等混凝土构件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工艺,除框架柱及筒体剪力墙钢筋密集处采用塔吊吊运、料斗辅助入模,其它均可采用布料机进行浇筑。
3. 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对该部位的模板、钢筋、预埋管、预埋件、预留洞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做好隐检验收记录,办理好土建与水电等其它专业的会签手续。
提前1天向混凝土搅拌站提交混凝土浇筑申请单,申请单由工长认真、准确填写,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同时工长对项目试验员下发混凝土浇筑通知单,试验员接到通知单后,根据通知单内容做好试验准备工作。
浇筑顶板混凝土前,用木板铺设混凝土浇筑的操作面,严禁直接在顶板钢筋上走动,操作面可随浇、随铺、随拆,保证施工使用。
混凝土施工前由工长(重要部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管理人员、班组长及作业人员在现场进行全面且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技术交底。交底内容要包括主要施工方法、技术要点、过程控制、质量标准、注意事项以及成品保护等。
4. 施工缝的处理
1)墙体竖向施工缝的处理
墙体竖向施工缝可用15×15目的双层钢丝网绑扎在墙体钢筋上,外用15mm厚多层板封挡混凝土。当墙模拆除后,清理施工缝,保证混凝土接槎质量。墙体顶部水平施工缝处理: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高于顶板底20mm。墙体模板拆除后,弹出顶板底线和顶板底线上5mm标高线,将直缝以上的混凝土软弱层剔掉露出石子,清理干净。墙柱底部施工缝的处理:剔除浮浆,使石子外露,保证混凝土接缝处的质量。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2)顶板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处顶板下铁垫15mm厚木条,保证下铁钢筋保护层;上、下铁之间用木板保证净距,与下铁接触的木板侧面按下铁钢筋间距锯成豁口,卡在下铁钢筋上。
3)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垃圾、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
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减石子混凝土,接浆厚度30~50mm,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
4)后浇带砼浇筑
温度后浇带在结构砼浇筑完60天后浇筑。沉降后浇带待两侧主体结构封顶后两个月,且沉降速率趋向平稳后浇筑,后浇带砼均采用高一级的微膨胀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
5. 混凝土振捣
基础、剪力墙采用HZ-50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当遇有梁重叠部分钢筋较密,HZ-50振捣棒无法插入时,可选用HZ6x-30振捣棒,同时采用HZ-50振捣棒在模板外侧进行振捣模板;板混凝土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
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按浇筑顺序有规律地移动,不得漏振,每次移动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棒的作用半径按300mm考虑,则插点间距不得大于450mm。同时振动棒插入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不得少于5cm,不得接触模板,且应避免碰撞钢筋、预埋件、预埋管等。
振动棒振捣时,应快插慢拔,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或出现空洞,每一点的振捣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可通过对浇筑混凝土表面变化的观察进行控制,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泌出灰浆为准。
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楼板混凝土时,每一位置上连续振动一定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时要成排依次进行,前后位置和排与排之间应有1/3平板宽度的搭接,以防漏振。
6. 混凝土养护
在常温施工期间,浇筑12h内即进行洒水养护,对于墙体混凝土拆模后采用浇水进行养护,柱混凝土采用拆模后缠裹塑料薄膜保水养护,楼板水平结构混凝土采用覆盖黑塑料布和洒水养护,每天的浇水次数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潮湿为准,养护时间防水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普通混凝土不得少于7d。
梁板混凝土强度≤1.2Mpa前,不得上人和进行其他作业。
7. 混凝土试块留置
1)、普通混凝土抗压试块的制作严格按规范/试验计划要求留置。且每次取样不少于3组,2组同养、1组标养28d。抗渗混凝土根据要求留置抗渗试块每500m3次取样不少于2组,1组同养、1组标养28d。
2)、同条件试块的组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不少于2组,针对冬期施工,增设两组同条件试块,一组用于检查受冻前的混凝土临界强度;另一组用于测定冬转常温养护28天的混凝土试块强度。
3)试块应在浇筑地点制作。留置抗渗试件的同时需留置抗压强度试件并应取自同一混凝土拌合物中。取样方法同普通混凝土。
4)试块的养护
标准试件的养护环境为: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养护至28d龄期时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砼立方体(边长为150mm)抗压强度可作为评定结构
构件的砼强度。试块成型后,及时登记砼施工及试验制作记录,第二天依取样的顺序在试块上编号、拆模、进行养护。
同条件砼试块:留置在浇注部位同条件养护。用于结构实体检验,其逐日累计养护温度达到600℃·d时,即达到养护等效龄期;用于拆模。
8.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本工程基础底板厚1500mm,属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指标为:混凝土内部温差(中心与表面100或50mm)不大于20℃;混凝土表面温度(表面以下100或50mm)与室外温差不大于25℃;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1.5℃/d;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搅拌站的准备
由我项目向搅拌站提出技术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进行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罐车到达率必须保证每台汽车泵(56米 SY5418THB 56E)至少有一台罐车等待浇筑,要求从搅拌机出料到运输至施工现场时间不超过60min。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控制
混凝土浇筑采用斜面分层,薄层浇捣,自然流淌的方法(如图)。浇筑混凝土时由东向西浇筑。分层浇筑分层捣实,浇筑层高度控制在400mm。混凝土由高处自由倾落高度不大于2米。
4)混凝土养护
为保温保湿,在混凝土扫完面后立即覆盖一层塑料布,将混凝土表面盖严,以减少水分的损失,。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在砼底板上砌砖分格,
蓄水养护。蓄水深度要求大于100mm,并且要在午时的三个时辰内蓄水。蓄水养护7天,7天后采用洒水养护,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14d,14d后根据测温结果决定是否继续养护。 5)混凝土测温
本工程的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将采用便携式电子测温仪测温技术,通过预埋在混凝土内的测温线,将其与测温仪相连接,实现准确及实时的温度监控。 测温结果的处理
测温工作应指派专人负责,24小时连续测温,尤其是夜间当班的测温人员,更要认真负责,因为温差峰值往往出现在夜间。每次测温结束后,应立刻整理、分析测温结果并给出结论。在混凝土浇筑的7天以内,测温负责人应每天向业主、监理、现场技术组报送测温记录表,7天以后可2天报送一次。在测温过程中,一旦发现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25℃,马上采取措施。 测温记录要求 序号 1 2 3 4 时间 第1天~第5天 第6天~第9天 第10天~第14天 第15天~第28天 测温要求 每2小时测温一次 每4小时测温一次 每8小时测温一次 每24小时测温一次 各龄期实测内部温度值与理论最大内部温度比较表 龄期(d) 比值 Tt Tmax 实测值 理论值 1111111 2 3 4 5 36912 5 18 11 24 27 20 3
基础中心与基础上表面保温养护内外升降温变化表 龄期(d) 混凝土中心温度(℃) 表面温度(℃) 大气温度(℃) 混凝土中心与上部温差(℃) 混凝土上部与表面温差(℃) 表面与大气温差(℃) 龄期(d) 混凝土中心温度(℃) 表面温度(℃) 大气温度(℃) 混凝土中心与上部温差(℃)
1 2 3 4 5 6 7 8 9 0 111122222222223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混凝土上部与表面温差(℃) 表面与大气温差(℃) 9. 砼浇筑后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在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并保湿养护; 浇水次数应能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对于墙体混凝土拆模后涂刷养护液进行养护,楼板水平结构混凝土采用洒水养护,每天的浇水次数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潮湿为准;养护时间:抗渗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普通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踏踩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10. 混凝土结构允许偏差
一切人为错误、材料和模板的限制、模板的偏曲、以及其它可能影响饰面结构构件的位置、大小和平直的任何因素所带来的饰面结构构件的最大容许偏差,应不可超过以下所指定的限量,该最大的容许偏差应不可累积: 项 目 轴线位置 基础 独立基础 墙、柱、梁 剪力墙 垂 直 度 标高 层 高 ≤5m >5m 允许偏差(mm) 15 10 8 5 8 10 H/1000且≤30 ±10 ±30 +8,-5 +25,0 H/1000且≤30 8 10 5 5 15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经纬仪、钢尺检查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经纬仪、钢尺检查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检验方法 钢尺检查 全高(H) 层高 全高 截面尺寸 电梯井 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 井筒全高(H)垂直度 表面平整度 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 预埋件 预埋螺栓 预埋管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11. 砼质量通病的防治
11.1 蜂窝
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