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北京的春节》优质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所以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受到语言中的北京韵味。 六、阅读拓展

快速浏览“阅读链接”中斯妤对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和老舍笔下的春节习俗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腊 八 除 夕 初 一 元宵节

1 北京的春节 丰 富 忙 碌

三个高潮 热闹

悠 闲 赏花灯 课时作业

一、解释下列词语。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不得已: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日夜不绝:白天黑夜不间断。 二、文中具体介绍了除夕的哪些活动?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三、古今文人曾写下了许多描写春节的诗词、童谣、春联等,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两句跟大家分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详略得当,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北京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对老北京春节习俗的感受。之后,我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明白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厘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在分析课文时,我先带着学生一起学习描写腊八和除夕的部分,及时总结学习方法;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后面的内容;最后通过集中学习带有京味儿的语言启发学生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体会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好处,并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本节课我把握好“一课一得”“读写结合”的尺度,将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上。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加强对学生读和写的训练。

B案

第一课时

环节 学案 教案 设计意图 一、探究新知 独立学习 1. 观察单元主题页,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一、学习“单元导读”,引出课题 本课生字、词 1. 师:观察第一单元主题页,你们发现了什么? 语较多,虽然已在 (1)主题图为剪纸,内容是中国传统元素,很有课前布置学生预

要素。 2. 读一读下列词语。 饺子 万象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截然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万不得已 摆摊儿 特色。 习,但在课堂中仍 (2)人文主题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可需要花时间进行以知道这一单元都是介绍民风民俗的。 交流、巩固。 (3)语文要素为分清主次,体会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能在习作中运用,写出特点。 2. 看看围绕“民风民俗”安排了哪些课文。 3. 走进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了解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学生课前已经预习了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效果。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及时正音。 2. 交流生字易错点。 3.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老舍的资料。 从单元主题入手,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整体意识,能从单元目标出发,明白每篇课文的训练意图。 三、初读课文,完成表格 1. 小组合作读课文,对难读的句段重点练习。 2. 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 3. 全班交流汇报。 四、学习第一部分 1. 师: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这时候迎来了第一个好日子,也就是——腊八。同学们自己朗读描写腊八的部分,看看作者详细写了腊八这天的什么事儿。 2.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并指导朗读。 3. 学生汇报。 重点学习句子“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体会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的腊八粥材料品种之丰富和人们丰收后的喜庆,体会作者语言的简洁易懂、生动形象。 使用表格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很快地明白文章的结构和详略安排,为理解“作者是如何详写重要部分的”这一难点打好基础。 二、探究思考题 合作读课文,填表。 段 落 时 间 习 俗 习 俗 熬腊八粥、吃腊八蒜等 参考答案: 段 落 时 间 1~2 合作探究 3~5 腊 八 腊月准备过初九年 到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 夕 祭灶王 6 7 大扫除、预备食物等 赶做年菜、穿新衣、贴对8

联和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9~11 初一到十四 休息、拜年、逛庙会等 吃元宵、悬灯结彩等 春节结束 字词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字词可以丰富知识积累。 12~13 元宵节 14 正月 十九 三、随堂练习 五、巩固基础 1. 我会书写。 1. 指导写生字。 书写“蒜、醋、饺、摊”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等生字。 (2)讲解易错字的书写要点。 2. 解释下列词语。 ①醋:左边是“西”字里边加一横。 初旬: ②贩:左边贝字旁最后一笔为“点”。 娴熟: ③轿:左边车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截然不同: 2. 完成“随堂练习”。 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实践应用 参考答案: 1. 略。 2. 初旬:每月的前十天,也称“上旬”。 娴熟:熟练。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焕然一新。 万不得已: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自我总结 我的问题是:

六、课堂小结 师:这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了老北京,感受到了北京独特的节日习俗。在这么多的节日里,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最感兴趣的又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第二课时

环节

学案

教案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

1. 读拼音,写词语。

bǎi tān zhǎ yǎn ( ) ( ) zhǎn lǎn jiǎo zi ( ) ( ) là bā suàn zá bànr

独立学习 ( ) ( )

2.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参考答案:

1. 摆摊 眨眼 展览 饺子 腊八蒜 杂拌儿 2. 略。 二、探究学习

1. 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在句子旁写出自己的体会。

2. 小组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一说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可以品出怎样的年味。

3. 说出自己的感受。

参考答案:

1.示例一:“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

合作探究 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

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从这些句子中,我能感受到作者从味、色、声等方面细腻地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的场景,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示例二:“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

一、谈话导入 回顾上节课 1. 师:《北京的春节》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所学,让学生迅速 2. 师:北京的春节如此热闹、喜庆,我们继续学进入学习状态。 习。

二、品析探究、小组交流

1. 师:文章详写了哪些节日?选出你们最喜欢的或者感受最深的部分来品读,和小组同学分享。 2. 小组交流。

三、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一)除夕

1.师: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除夕真热闹”)

2. 哪些语句体现出老北京除夕的热闹? 3. 读出除夕的热闹。 (二)大年初一

1. 师:大年初一这个日子有什么特点?“截然不同”是什么意思?

2. 师:作者为什么说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呢?

3. 师:找一找大年初一的风俗习惯,体会正月里人们休闲、放松的心理状态,感受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热爱生活的心理特征。 4. 朗读这部分内容。 (三)元宵节

1. 师:正月十五要做些什么事?作者详写了其中的哪件事?

2. 师:哪些内容描写了元宵节的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

3. 重点学习句子“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从修辞手法中体

先进行小组

交流,让每个学生根据探究提示进行思考,再推选小组代表进行班级交流。

在每次交流汇报时,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训练。

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这些句子中可以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2. 示例:“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通过这个排比句,我们能感受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体会到元宵节的确是一个美好快乐的日子。 3. 略。 会作者语言的精妙,并感受用词的多样性,体会语言的丰富性。 4. 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元宵节的热闹。 四、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师: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节日习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一笔带过。这样能使重点突出,也能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随堂练习 五、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 完成“随堂练习”。 中斯妤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将其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实践应用 参考答案: 示例:斯妤的《除夕》描述的是南方地区——福建过除夕的习俗,与课文中介绍的北京的习俗自然是不同的,使人感受到不同地区除夕习俗的差异。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自我总结 我的问题是: 资料链接

将课后“阅读链接”中的文段和课文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过年氛围,明白不同的人对节日的感受是不同的,不同的地区过年的习俗也不一样。 六、课堂小结 联系生活,指 师:你们还了解哪些关于春节的习俗?请写下来。 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进行创作。1936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1946年,他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 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内容翔实,编排有序,在语言方面很有特色,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浓浓的京味。这篇文章

05w420ez1m5zpak1cslt1is53085cn00i8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